绿色GDP核算统计体系构建研究
——以西藏地区为例

2021-08-25 00:52西藏民族大学文静
区域治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西藏核算

西藏民族大学 文静

一、绿色GDP国内外学者研究概况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得国内外学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国外学者从环境、能源等多个角度来评价生态环境状况,同时结合国家出台的政策与方针以及环境治理状况来研究绿色GDP发展。我国绿色GDP核算的概念最早是由胡锦涛主席公开提出的,何玉梅、吴莎莎(2017)从资源环境价值损失的角度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王燕(2019)以河北省为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基于SEEA体系对绿色GDP核算进行评价。结合上述文献研究,本文在核算了2004年至2018年西藏自治区15年的数据构建了绿色GDP核算体系,评价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探寻城市绿色GDP变化的因素,分析各环境因素对西藏绿色GDP的影响程度。

二、绿色GDP的概念及含义

(一)绿色GDP的概念

绿色GDP是基于传统GDP结合生态资源、环境因素,对GDP作出调整,制定能够衡量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指标。是GDP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成本等损失,得出真正的经济积累量,同时可以直接衡量由于经济发展对当前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1]。

(二)绿色GDP的含义

扣除环境与自然资源所造成的损失得到的绿色GDP占总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的正增长效应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绿色GDP可以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绿色GDP填补了环境损失的空缺,打破了传统GDP核算的局限性,可以反映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与自然生态带来的影响,为未来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与指引。同时绿色GDP的提出并非是为了取代GDP的核算,GDP自身所代表的巨大意义并不会因为绿色GDP的提出而消失,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下环境损失而存在,GDP是其存在的前提,只有当GDP和绿色GDP同时存在时,才能直观地得出经济发展带给生态环境的损失。

三、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原则

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选取时不能仅仅关注指标本身的意义,也要看指标的数据是否完整可得,指标数据是后期评价模型建立的基础,数据不连贯的指标不予选取。更要看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过于抽象的指标不适合作为评价指标选进指标体系。

(二)科学典型性原则

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体系要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要尽量按照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相结合、总量指标以及平均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选取更科学更有指导意义的指标,指标不能过少,否则指标体系不够健全会造成指标评价不够客观公正,同时指标选取不能过多,过多会造成指标体系信息交叉或者信息重叠,会影响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三)系统性原则

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等各个方面,每个方面之间都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指标评价体系。所以评价指标的构建必须明确合理,每个层级要具有逻辑性,层级之下的指标之间要相互联系。

四、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体系构建

(一)资源方面的指标

森林覆盖率(%):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屏障,森林覆盖率是建设雪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度量衡。森林覆盖率是某地森林面积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生态用水总量(亿立方米):生态用水一词出自《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生态用水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维持各类生态系统正常发育与相对稳定所必须消耗的、不作为社会和经济用水的、现存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等[2]。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指某个时期、某地区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

(二)环境方面的指标

1.环境投入指标

环境保护支出(万元):环境保护支出是政府为保护、治理环境的支出,包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截污减排等支出。

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万元):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是已经完成的治理工业污染工作量的货币表现。它是反映工业污染治理计划执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2.环境治理指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重。在实际操作中,生活垃圾产生量难以量化,可以选择垃圾清运量来代替。该指标是衡量地区处理生活垃圾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地区环境治理能力的高低。

造林总面积(千公顷):造林总面积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区环境治理的成效,是衡量地区环境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

(三)社会经济方面的指标

人均GDP:是衡量和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同时是度量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关系的指标。

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是城市人口占城市总面积的比重。反映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当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所占GDP的百分比[4]。

(四)绿色GDP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表1 绿色GDP指标体系

五、绿色GDP综合评价

(一)绿色GDP综合评价方法

熵值赋权法是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熵值赋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有效避免了人为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熵值赋权法主要通过归一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且具有单调性、缩放无关性和总量恒定性等优异品质[5]。

本文采用的估计方法是综合评分,利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同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西藏社会公报等取得的各年指标数值进行累乘,然后相加,最后计算出绿色GDP综合评价得分。

(二)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模型的建立

i.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ii.计算第i年份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iii.计算指标信息熵

iv.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2.计算指标权重

(三)指标体系及权重运行结果

本文选择的统计软件为R软件,运行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

表2 绿色GDP指标权重

可得出绿色GDP指标评分曲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西藏绿色GDP指标评分曲线图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从2004年至2018年西藏绿色GDP的指标评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党中央在大力发展藏区经济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来保护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维护西藏生态环境健康发展。15年来,西藏绿色GDP水平总体来看处于上升趋势。截止到2018年,西藏绿色GDP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秀指引,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尽管西藏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依旧很好地保护了西藏的生态环境[6]。

从理论上来说,绿色GDP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变革,每个时代与每个时代的立足点与评价标准都各不相同,绿色GDP的内涵与特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如何判断西藏生态环境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当今西藏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为西藏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为西藏生态环境发展提供度量与决策。从实践上来说,西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整体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但由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受各方面的限制因素较多,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必然比我国其他各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要走的路更远,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建立西藏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指标评价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西藏核算
都是西藏的“错”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神奇瑰丽的西藏
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核算与管理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