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

2021-08-26 08:51杨志海
求知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摘 要: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从古猿人到现代人,时代在变迁,历史也在进步。历史提醒着我们过去发生的事,提醒着我们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及教训。了解历史,掌握历史文化,能让学生了解先辈的付出与贡献,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现在,期待未来。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学习历史,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对历史充满期待。学习历史不仅能使学生增长学识,还能让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10-02

引 言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常常一味地顾着自己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导致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1]。初中生的性格活泼开朗,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与想法,但尚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不明白该做什么。这些问题存在已久,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教师历史教学能力的提高,本文提出一些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提高教育水平

(一)从学识上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教材知识,为学生画出重点,让学生记忆,而如今的历史教学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将历史事件讲活,重现历史精神。而许多教师的学识并未达标,不能将课本讲“活”。教师的学识往往影响着教学的方向和效率。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学识,才能逐渐提高教学能力。因此,若想教好历史学科,教师应丰富自己的历史学识,以便在遇到学生提出较难的问题时能够沉稳回答。例如,在学习七年级“青铜器和甲骨文”一课时,一些学生希望教师能教自己用甲骨文写一首诗。在知识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快速满足学生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感受到教师拥有深厚的学识,会对教师格外崇敬。教师只有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

(二)从素质上提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除了注重知识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文化教育影响学生的学识,而素质教育却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教师的教育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素质。历史学科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使学生正確地认识历史事件。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2]。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时,教师切不可带着主观意识来评判这件事,而当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时,也不可立刻反驳,而要耐心地听完学生的想法。教师更不可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否定学生,要听完学生的观点后再引导学生进行不断调整。

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带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现代科技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历史的视频,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期待历史学习[3]。此外,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给学生介绍这学期的学习目标,将课本目录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形成系统的了解。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趣事,带领学生遨游历史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醒学生预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论什么科目,预习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更是如此[4]。教师在讲某节课前,需要提醒学生预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课本第一节“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尚未接触过历史学科,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带着好奇阅读教材,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每个知识点。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如让学生思考问题“北京人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为什么北京人是中国人早期的代表”等。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趣味,学起来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三、以课本为主不断延伸

历史学科涉及很多内容,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教材为基础,不断延伸教学内容[5]。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介绍一些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自己体会,使其对整件事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在教学“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林肯的故事,让学生对林肯这一人物产生不同的认知;在教学“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马克思的故事与思想,让学生以其为榜样,好好学习;而在教学“‘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那个时代的照片,为学生展示第一台蒸汽机的照片,让学生对蒸汽机有更多的了解。在拓展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基础,选择对学生学习有益的内容。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有趣、活泼的课堂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被激发出来。初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容易被环境影响。因此,在历史课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情况。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教师要注意营造活跃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场面的欢乐,感受先辈的艰辛和伟大。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那时候的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讲给学生听,从而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构建趣味课堂

教学内容及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生的性格较为活泼,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6]。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选择其中的场景来还原,并在课堂上表演,使其体会当时人民的激动心情,体会先辈的不容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如,在教学“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还原当时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感受当时人们的心情。构建充满趣味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五、总结阶段性教学情况

(一)对课堂的梳理

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备课方式和上课方式,但很少有教师会阶段性地带领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初中生的自觉性不高,较少进行自主学习,也不会将烦琐的知识梳理总结成体系[7]。因此,教师需要阶段性地进行课堂梳理。历史学科的知识多且杂,若教师没有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梳理,学生很容易将知识忘记。比如,在教学完一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做一个小结;在期中考试完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大总结。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还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备课,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对教案的总结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风格的教案,一些教师注重教案设计,却缺乏对教案的反思和总结。对教案的反思,是为了发现错误并解决错误;对教案的总结,是为了总结经验,总结教学的优缺点,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工作繁杂,往往难以第一时间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问题记录在教案中,在课后解决或在总结时解决,但绝不能忽略教学中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一起解决、一起讨论、一起备案。阶段性的学习进程总结不仅是教师的责任,还是教师师德的体现。教学的进步往往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阶段性总结。

结 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充满好奇,而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需要多加注意,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利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黄晖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考试周刊,2019(51):137.

姜涛.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明日,2018(04):262.

王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路探析[J].读与写,2018,15(035):216.

李玲.探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创新[J].神州印象,2018(05):233.

刘佳俊.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45-46.

孙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8(12):116.

杨业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细节调控技巧[J].名师在线,2018(02):30-31.

作者简介:杨志海(1974.10—),男,山东日照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