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理念下班级“科技主题探究馆”的开展研究

2021-08-26 08:51陆亦舒
求知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STEM理念幼儿教育

摘 要:当今世界的发展深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而我们要想实现科学技术发展、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就需要一流的科学与技术人才。STEM被认为是培养科技人才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将STEM理念融入科学区,在班级创建由一个主题线索串联其他内容的多功能科学探索区,并将其命名为“科技主题探究馆”。笔者从游戏环境、内容、材料、过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科技主题探究馆”的研究。

关键词:STEM理念;主题探究;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06-02

引 言

STEM是一种以工程(设计和制作)为纽带的,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内容的跨学科的科学教育模式[1]。“科技主题探究馆”创设的初衷是建立一个由主题线索串联其他内容的多功能学习区域,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且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环境,让幼儿持续投入系统、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投入富有想象力的科学世界。“科技主题探究馆”内设多个科学主题、多个区域,引领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早期科学经验。层层递进的科学游戏能帮助幼儿建构自己的科学认知和表达体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活动特别是探究式的活动为中介。教育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不断思考和探索。博物馆幼儿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契合了这一幼儿教育的理念。博物馆要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以激发幼儿好奇、探索和学习兴趣为目的,尊重幼儿的兴趣、生理、心智和能力,强调“感知、探索、合作、欢乐”,通过提供幼儿精神上、情感上、行为上都能参与或体验的展示项目、教育节目及活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挖掘他们在感官、情感、艺术和社会化等方面的潜能。“科技主题探究馆”就是科技博物馆,是在班级内开展的由一个主题线索串联其他内容的多功能学习区域,即班级“科技主题探究馆”。“科技主题探究馆”分为探索区、拆装区、创意区、制作区、资源区、展示区六个功能区,而每个区域既有独立的任务目标,又有互相连接的主题,分合有序,避免幼儿的盲目选择和重复操作。

一、主题串联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兒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科学游戏不会使幼儿立刻理解专业的科学知识,但会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在科学环境的影响下,幼儿能够积极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大大提升获取经验的能力。这是幼儿探索科学的核心所在。

如表1所示,笔者以十个科学主题为主要框架,提高幼儿观察、尝试、探索、操作的能力。

在“科技主题探究馆”中,幼儿可以根据近期开展的主题进行不同等级的闯关游戏。例如,主题一“连接小能手”中的探索区中有三种不同等级的游戏,一颗星游戏“毛毛虫”、二颗星游戏“管道迷宫”和三颗星游戏“多米诺骨牌”。幼儿能在大量的游戏中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科学游戏。

同时,笔者还在“科技主题探究馆”内设立了半成品区,即幼儿第一次实验操作没有完成的半成品可以放在展示架上,等下一次游戏时再进行。这样不仅能使幼儿的操作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还能提高游戏的科学性。半成品区不仅可以展示幼儿的作品,也可以放置幼儿的设计图。在充满科技理念的展示区中,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大胆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阅读是知识储备的保证,为了拓展幼儿的知识面,特别是科学认知方面的知识,笔者在“科技主题探究馆”设立了一个知识储存能量站,使幼儿从绘本中获取相关知识。例如,在以“色彩工坊”为主题的探索区中,绘本《小黄小蓝》让幼儿知道黄、蓝融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即有些颜色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幼儿进行颜色试验;绘本《变色龙》让幼儿了解到变色龙是眼睛接受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将光线刺激传给体内的色素细胞,才发生了肤色的变化;绘本《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让幼儿明白了海水实际上和自来水是一样的颜色,它的蓝色是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进而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理念。

二、系统有趣的游戏内容

科学游戏既要有启蒙性,又要保证科学性,还要在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讲授有趣的游戏内容,能使幼儿掌握一些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笔者在“科技主题探究馆”内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幼儿的游戏没有目的性,拿到什么就玩什么,在热闹的场景下缺少能贯穿主题、上行下通的主脉,缺少一份对科学知识结构过程的整体思考。于是,笔者改变科学区域的功能结构,以STEM理念将区域打造为“科技主题探究馆”,让每个游戏主题都能覆盖探索、制作、创意、拆装。例如,在“平衡小站”主题的探索区中,笔者设计了站立的水果、平衡玩具、娃娃平衡站、跳舞的吸管、不倒翁的秘密等。在制作区中,会跳舞的小人、杯子叠叠高等,都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笔者把较难的科学操作以图示的方式展示。幼儿如果存在疑问,便可参照图示改变操作过程,使探索的过程更具挑战性。在创意区,锡箔纸小人、不倒的桌子等,在切合主题的同时,营造了丰富的环境,让幼儿在科学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

穆莫教授认为,当学习的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联系时,幼儿的学习最有效,所以提供真实的情境和科学、有趣的游戏内容是很重要的。这样能让幼儿在真实的背景中学习。幼儿也能运用这些科学小游戏来解释现象如何发生、为什么发生,以及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

三、丰富多变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科学游戏中大量的材料储备是游戏馆开展的基础。幼儿在认识并了解材料用途后进行游戏,能使科学探索更具合理性和目的性。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提供并及时更换游戏材料。笔者在“科技主题探究馆”中放入许多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钳子、扳手、榔头等(针对技术),还提供了测量工具,如量杯、天平、尺子等(针对数学),以便让幼儿了解探索对象的长度、数量、形状等。“科技主题探究馆”内的材料不是根据每个游戏而专门放置的。材料放置在一个大仓库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拿取。例如,在“轱辘滚呀滚”主题中,幼儿在探索区实验需要可以滚动的物体,就可以去材料大仓库内找轮胎、球、易拉罐等。

教师应提供适宜且有层次的材料。在操作过程中,能力弱的幼儿会感到不知所措,而能力强的幼儿会因游戏缺乏挑战性而兴趣索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例如,在“好听的声音”主題探索中,笔者给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一颗星的游戏提示卡,让其进行传话筒、皮筋弹弹弹的小游戏;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挑战两颗星甚至三颗星的游戏。自制吉他、瓶子哆来咪等游戏会带给幼儿战胜挑战的成就感。

四、积极主动的游戏过程

幼儿生来就有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意识,他们试图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对周围世界提出自己的疑问,探索、建立自己的理论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在融入STEM理念的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先思考,然后尝试去做,接着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检查结果并展示它们。例如,在“水中大世界”主题中,幼儿先组装了帆船,接着让帆船开得快一些。有的幼儿用外力让帆船快速前进,有的幼儿改装了滑轮系统,有的幼儿减轻了帆船的重量,等等,最后呈现的效果确是令人惊讶的。这些循序渐进的操作过程,发展了幼儿好奇思考、持续思考、灵活思考、反省思考和合作思考的思考能力。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游戏过程中,探究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灵活多样的游戏评价

游戏评价在科学游戏开展中必不可少。笔者坚持“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评价”原则,通过自我肯定、同伴赞许、互动评价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提升幼儿对科学游戏的积极性。

在游戏评价环节,幼儿根据本次游戏的突发状况、成果或者奇思妙想等进行自我分析,简单说出心中所想、脑中所思,也可以结合作品、图片甚至现场演示等方式来说一说。幼儿游戏中的精彩之处或者困扰都可以供大家讨论,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互动评价。

游戏评价是指对游戏质量进行评估。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积极的语言能让幼儿有继续探索的内在力量。得到同伴的肯定后,幼儿会真切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深化与同伴之间的友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与教师、集体进行有效的互动,能提升游戏水平、丰富科学知识。互动评价考查的主要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思维碰撞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思考,使其碰撞出解决问题的智慧火花。

结 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班级的“科技主题探究馆”开始,培养幼儿的STEM意识,让幼儿徜徉在探索的氛围中,汲取求知的力量,融入科学,爱上科学。

[参考文献]

唐一兵.关于STEM教育中幼儿活动项目的实践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27.

作者简介:陆亦舒(1990.1—),女,江苏海门人,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STEM理念幼儿教育
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物理实验校本化探索与实践
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Arduino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STEM理念对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影响
基于STEM理念指导下设计制作要素的把握
浅谈基于STEM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STEM理念融合与教育装备创新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