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用语学习进阶策略

2021-08-27 01:31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邓衍斌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化学式用语教师应

■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 邓衍斌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其他化学图式,用于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化学变化等,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因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化学用语表达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化学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同时存在“超标、乱序、失策”等问题。在教学中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须构建“以学科素养为魂、以认知规律为纲、以真实问题为境、以学科知识为本、以学习进阶为准”来指导化学用语教学。

一、前结构水平,以生活资源实现化学用语指导

前结构是指,初中生还未正式学习化学知识之前的认知阶段,学生并不了解化学用语的表达方式、书写结构,也因此无法真正使用化学用语进行学习表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却能经常看到一些化学用语,比如食品营养成分概括与比重分析,抑或是常见药物的说明书等,这些本身便是摄入化学用语的重要知识媒介。对此,教师则应主动整合相应的生活资源,组织学生学习化学语言,使其初步感受化学用语的特点。在学习绪言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冒药、阿莫西林、斯达舒等常见药品的说明书。在阅读说明书时,学生可以看到有许多化学符号,还有一些生僻字。这时,教师应适时地简单介绍有关各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引导学生认读这些生僻字、化学符号,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化学符号的便捷,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符号的迫切心理。

二、单结构水平,以单一知识解决单一问题

单结构水平是指,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且只能使用单一的知识来分析单一问题的认知阶段,也是化学入门阶段。在此过程中,初中生可以规范化学用语,但是却不擅长发散思维,整合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则应遵循学生的化学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使用单一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单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化学表达,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学用语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开展逐级递进式学习进阶化学用语教学,如从绪言开始有计划地要求学生记住适量的元素符号并经常巩固。随着学习的深入,如在“空气”一课教学中,此时教师可适时地引入一些物质的命名及化学式的书写,如空气中出现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化学式的书写,使其初步尝试利用化学式来解释、表达空气的气体成分,及时锻炼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其熟记相应的化学用语。这样,有利于分散难点,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化学认知状态,也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以直接丰富学生的科学认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

三、多点结构水平,围绕问题解决活动整理化学知识

教师应树立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重视以核心概念的建构为基础,初步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的化学思维来认识物质结构以及化学变化。随着积累的化学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可在解决问题时整理多个单一的化学知识,逐步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化学用语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情境去整合化学知识,切实发展学生的化学用语能力。如“H2O”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英文字母加数字。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使符号表征成为联系宏观与微观的纽带,使之形成三位一体。如在进行《化学式与化合价》认知化学式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将“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入下图(图1)空白圈内;说说“H2O”能表示的信息?并说明推测的依据。

图1

四、关联结构水平,通过思维导图展现知识关联

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关注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使之形成观念,并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后,便可进入关联结构认知阶段,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从各个维度、不同层次去整理化学知识的内在关联,从而快速提升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水平。为此,教师可主动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归纳、分析知识关联,使其形成完整的化学认知结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用语能力。

吴俊明教授认为:符号总是负载着某些信息,是信息的携带者和高级载体,是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的工具。如对“H2O”认知,可以采用如下思维导图(图2)引导学生内化知识。

图2

五、抽象拓展水平,以核心概念建构实现抽象拓展

从认知规律来看,思维发展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的建构过程。为此,教师应积极通过核心概念认知模型的建构,引导学生体验认知模型在核心概念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多层次、多角度认识信息间的有效关联的意识,培养比较复杂的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化学用语应用水平,实现学生抽象拓展水平的发展。如《常见的酸和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脉络清晰。“明线”: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酸和碱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而贯穿本节内容始终的“暗线”是化学基本认知物质的素养:从宏观到微观、从性质到用途、从结构到性质、从个别到一般的基本观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计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认知活动,构建“酸、碱”这两个核心概念,以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一类物质的知识体系的策略,以及通过后续学习,最终构建以酸、碱、盐知识为核心,以宏观—微观—符号表征为抓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总之,化学用语承载着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的信息,是化学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因此,教师须在学科素养视域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习进阶为目标来循序渐进地组织化学用语教学,以解决在化学用语教学“超标、乱序、失策”等问题,帮助学生及时内化化学概念。

猜你喜欢
化学式用语教师应
解读化学式与化合价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拨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教你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点析化学式与化合价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礼貌用语大家学!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