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研学问题导向的微课促进学生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的实践研究

2021-08-27 15:10郭凤喜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可视化微课

郭凤喜

摘 要:小学数学研学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问题本身对思维的启发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数学研学问题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形象性、抽象性、分析性与概括性以及创造性,是研学问题设计、思维原则的客观要求。把研学问题导向的微课和小学数学课程结合开发,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研学问题;微课;数学思维;可视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的微课的优势

(一)利用“导向性问题”资源辅助“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的教学

结合研学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微课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學习,让课堂更加生动,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的宽度和广度不受教师和同伴知识水平的局限,个体的学习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创设无时空局限的微课网络学习,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二)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设计整合和开发能力

通过“研学问题”的设计等研究,锻炼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养成学习思考的习惯。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增加,教材、教参给教师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各种资源的引导者,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探索。

(三)研学问题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研学问题的设计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类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形成和发展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通过启发式的设问,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过程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数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把研学问题导向的微课和小学数学课程结合开发,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微课的选题与制作是就数学的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进行,内容聚焦,时间仅5—8分钟,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突破难点。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利用电子书包平台创设微课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达到分层教学的需求。

(二)促进学生数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小学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作用。而数学学习相对较难,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较高要求,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发展,那么就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促进学生思维模式有效发展的手段之一就是刺激学生的大脑。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大脑接受外界刺激越鲜活,学生的记忆就会越深刻,教学效果就会越好。思维可视化教学就是利用这样的形式,将数学知识中抽象的思维转换成图像、色彩等重要信息,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研究目标。

三、研学问题的导向学习,实现思维可视化

(一)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个体独立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从个体的发展角度来说,学生的个体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协作学习是个体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的问题,以达到学习目标。学生个体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团队协作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在“研学后教课堂”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中,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设计激趣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提问的方式也要新颖,提问的内容富有吸引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愉快、高效的学习状态,引发其进行思考,促进其思维发展。

(三)设计悬念问题,启迪数学思维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所以,教师要学会设计悬念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启迪其数学思维。其间,教师可以有意在一些学生易混淆而意识不到的知识点处设置悬念问题,也可以利用直观图示法设置悬念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期待,使他们在趋合心理的驱使下深入思考、自主探索。

(四)设计梯度问题,提升思维层次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探索具有成就感、持续性,教师要设计梯度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地引入新的高度和深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这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依据科学原理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

(五)设计巧变问题,拓展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富有变化的问题,把一些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整合起来,有意识地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设计巧变问题,根据学生认知、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条件不具备、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问题,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和思维的深刻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因此,研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突出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的特点。问题的设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必须投入感情,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的有效设计,能够驱动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习的品质,真正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材、加工教材,合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激励学生探索,呼唤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研学后教”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利用自主合作翻转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王长春.浅谈微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01).

[3]员阁.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4]马伟豪.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

[5]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6]张齐华.“思维可视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之重建[J].江苏教育,2017(25).

[7]苏鹏桢.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策略[J].读与写,2017(22).

[8]曹如亮.问题教学与学生思维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4).

[9]朱红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7(02).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可视化微课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