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报告

2021-08-27 07:18刘定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0期
关键词:汉语言美学应用型

刘定祥

[摘           要]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要实现学科知识与能力、职业能力、人格美育、学术训练、教学强化审美实践等目标。落实上述目标,可以从选择和整合教学媒介、实施“探究—实践”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课堂内外审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系及强化过程性考核入手。

[关    键   词]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048-02

一、背景和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推进,怀化学院作为2002年升本的地方高校,其办学定位转向应用型、教学型和地方性。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美学,也在适应这种变化,进行了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探索,改革的思路基于以下几方面。

(一)美学与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

汉语阅读、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及相应的职业竞争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显性标志,但其内在支撑则是与汉语文学相关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结构。美学课要促成将美学、美育理论全面运用于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就要准确把握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坚持人文素养、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有机统一,实现以下目标:

1.学科知识与能力目标。完成美学作为文艺理论课的基本功能,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及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职业能力目标。以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学生为例。美学要为学生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审美教育理论基础,使他们具备将所学内容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基本能力;培养他们健康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利于今后对学生人格成长施以积极影响。

3.人格美育目标。其核心是涵养学生的审美心胸,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二)美学与地方文化与文学

美学课要彰显地方特色,着力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学艺术发展及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学术敏锐,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美学理论做地方文化与文学相关研究,以实现学术训练目标。

(三)美學教学与审美经验

美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感性审美现象的理性把握。要改变以往美学教学中审美经验严重缺失的状况,从强调美学知识的哲学性、逻辑性转向重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二、做法和成效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怀化学院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结合学校升本后确立的立足怀化、面向湖南及武陵山片区的服务定位,亦开始了探索应用型建设之路。其课程体系中的美学基于上述背景及教学目标,以强化实践性为突破口,从教学媒介、教学模式、建构课堂内外审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系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调整和改变。

(一)教学媒介选择与整合

1.教材。我校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美学原理,该教材视野宏阔,体大思精,但还是带有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理论的艰涩与抽象,没有注意哲学、中文两类学生对象的不同。我们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美学素养出发,对教材进行了必要取舍。

(1)坚持本书基本理论框架,从导论、审美本质、审美经验、审美类型、审美范畴和审美教育六大板块中提炼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原理和基本观点,重构教学的基本内容;(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于突出文学艺术作品审美经验。以该教材为基本框架,同时吸收了其他著作如蒋孔阳《美学新论》、叶朗《美学原理》、周宪《美学是什么》等的解说和实例。(3)考虑到学生哲学背景和哲学思维偏弱的情况,将与西方哲学关系密切的西方文论课程开在美学课前面。(4)与童庆炳主编的马工程《文学理论》对照学习,文学概论是美学的先修课程,美学延续和深化了文学概论,两者有着内在联系。比如美学课可以在审美体验与文学价值、审美心理要素及审美经验模式与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与文学形象之间搭建对话和桥梁,不必借助艰深晦涩的抽象理论加以阐释,学生就能清楚明白。

2.多媒体课件及网络。(1)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促进抽象理论具象化。(2)精心选择播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影像文本,如关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播放《魅力湘西》《古韵怀化》,关于社会美播放《怀化三月三民俗文化节》《大美湘西》等。(3)在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搭建美学教学课程,将教学大纲、课件、教案和教学视频挂到网上,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围绕相关论题自由讨论,完成作业、读书及各类审美实践报告。提供美学网、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网、中国美学网等链接,推介学习美学必读书目,推介中国大学MOOC(慕课)、超星学术视频美学和艺术类课程,扩大学生美学和艺术视野,积累审美经验。

(二)“探究—实践”式美学课堂教学模式

美学的实践性教学如何落实于具体操作层面,张玉能教授的“反思—实践式教学模式”受到了一些美学教师的关注。在这个模式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了“探究—实践”式美学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和环节是“体验—探究—反思—迁移”。

1.体验。教师精心选择隐含美学问题的文学艺术案例,创设相应的审美教学情境。比如学习作为西方美学范畴的优美,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线上平台欣赏感受古希腊人体雕塑艺术和神庙、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莫扎特音乐、普希金《致凯恩》、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春版《牡丹亭》、马思聪《思乡曲》等,提交个人的艺术体验心得。上课时截取播放其中一两个片段,要求学生谈感受。

猜你喜欢
汉语言美学应用型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印花派对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纯白美学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