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格尔》中蒙古族民俗翻译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2021-08-27 07:29王亚娟李宗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0期
关键词:战马喻体蒙古族

王亚娟 李宗伟

[摘           要]  作为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江格尔》的翻译研究从未间断过。翻译研究有助于少数民族作品的传承。以《江格尔》翻译中概念隐喻手法的使用为切入点,在分析作品翻译中概念隐喻多样化的背景下,对《江格尔》中蒙古族民俗翻译概念隐喻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重点研究,以期生动、全面地展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助推蒙古族文学作品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关    键   词]  《江格尔》;蒙古族;民俗翻译;概念隐喻

[中图分类号]  H2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094-02

《江格尔》蒙古族史诗描写了草原人民美好的生活愿景,塑造了以江格尔为代表的草原英雄人物为保家卫国作出的牺牲与奉献,歌颂了英雄人物不屈的奋斗史。《江格尔》中涉及蒙古族民俗,并且应用了大量概念隐喻,使作品的语言风格更加瑰丽、壮观,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特征,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一、《江格尔》简述

《江格尔》是蒙古族一部气势雄伟的历史英雄史诗,在整个作品的描述中,善于对概念进行隐喻,通过富有幻想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并且对社会理想进行展望。这部史诗级著作塑造了草原圣主,蒙古族部落首领江格尔带领众勇士保卫家乡包木巴,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形象,是草原人民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的集中展示。

研究《江格尔》中蒙古族民俗翻译的隐喻内容,对分析作品主旨含义和传扬民族文化具有深远影响。通读全文,史诗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独具艺术魅力,在国内外文坛中深受欢迎。目前,针对《江格尔》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修辞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原因在于《江格尔》具有明显的隐喻特征,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够深刻且生动地表现出叱咤风云的江格尔英雄人物形象,对全书思想层次的升华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参考色道尔吉翻译版本《江格尔》,对蒙古族民俗翻译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江格尔》小说背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1]。

二、《江格尔》翻译中概念隐喻的多样性

(一)同一喻体隐喻不同本体

《江格尔》中对隐喻的使用较为广泛,并且多使用同一喻体隐喻不同本体,这类比喻在形式和内容上看似相同,但是,仔细研究之后却发现其具有不同的含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本体和喻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只要二者在某一点上存在相同,即可构成隐喻关系[2]。

例如,《江格尔》中如是描写:“他那翅动的胡须,像雕鹰在扇动翅膀”“海洋般伟大的江格尔来了,噢,多美丽呀,多威风”“父亲是大无畏的英雄,母亲是海洋般富有的女人”。這些句子中,雕鹰展翅隐喻了老英雄阿拉谭策吉飘动的胡须,隐喻手法的使用突出了二者在形态上的高度相似性。另外,同样为喻体的海洋,在本句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本体。一是隐喻江格尔体格康健,形态美丽,具有海洋般的威风凛凛和广阔胸襟。二是隐喻人的富有,以大量的海水形容人的财富较多,具有物质层面丰富的意思。

(二)不同喻体表统同一主体

《江格尔》中不同章节均有对战马的描述,即使对同一战马同一特点的描述,其喻体依然具有多样性。多样性的喻体突出了战马丰富、饱满的形象。例如,“哈布图的大黑马跑第二,大黑马跑起来宛如旋风”“他那红沙马像闪电,像霹雳”“金银马低着头,弯着脖子,迅疾飞驰,如狂风暴雨”。这些句子中,分别以旋风、闪电、霹雳和狂风暴雨作为喻体喻指“哈布图的大黑马”。由于对喻体的切换使用,使表达更加形象、具体,避免了使用同一喻体而给读者带来赘述感、重复感。

蒙古族民俗翻译中,概念隐喻使用较多,掌握并使用这一现象将有助于对翻译内容进行精准掌握,提升翻译的有效性。《江格尔》的翻译亦是如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对相关内容加大重视力度,尤其是隐喻体多样性,分析不同隐喻体的内在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准确翻译,不仅可以提升翻译效率,还增强了翻译句式的美感,最终提升了《江格尔》蒙古族史诗的研究价值。

三、《江格尔》中蒙古族民俗翻译中概念隐喻的研究

隐喻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在较多的文学和历史作品中都得到了应用。无论是汉族还是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中,通过对隐喻修辞手法的应用,使作品本身更加具有艺术研究价值。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与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关系,因此,研究蒙古族民俗翻译中概念隐喻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发掘,即研究过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江格尔》中蒙古族民俗翻译中隐喻手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战马中隐喻手法应用

蒙古族一直以来被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匹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蒙古族人民酷爱马匹,对战马也具有一种独特的情怀,赋予战马以特殊感情。在《江格尔》中不乏对战马的深刻描写,其中有一段最为感人。描述如下,蒙古族英雄洪吉尔骑战马与对手图赫布斯对阵,两人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难分胜负,此时战马已经精疲力竭,四肢颤抖,站立不稳。二者皆是草原长大,对战马格外怜惜,于是决定下马决一雌雄。仅此部分描述,可知蒙古族民族对马匹的热爱。

《江格尔》中为了表达对马匹的热爱以及热情歌颂战马在战斗中作出的贡献,隐喻手法被不断应用。通过隐喻“有战斗必有战马,有战马必有一段精彩”体现战马在草原人民心中的位置。通过隐喻赋予战马神奇力量,描写战马具有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特征,通过隐喻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使部分情节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在概念翻译中,应重视相关内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背后民族性内涵进行发掘。对战马的相关描写体现出蒙古族鲜明的民族特性,对展示蒙古族人民骁勇善战、热情豪迈起到关键作用。以主人公《江格尔》战马“阿兰扎尔”为例,对战马强健、勇敢的特性进行描写[3]。

猜你喜欢
战马喻体蒙古族
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小战马
战马
喜马拉雅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
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