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机制和路径

2021-08-27 02:35陆姗姗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应用型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政策大力推行“新文科”概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与传统培养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在此背景下落实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新文科”视角出发,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培养机制以及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并找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之路。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应用型;机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2

0 引言

“新文科”的确立和发展是我国现代教育进入全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路径。知识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光有技术但缺乏知识水平的国家必然走不到世界的前列,相对的,一个只有知识基础却没有科学技术的国家也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现代的教育方式必须与时代相结合,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积极推进专业性学科的改革和优化,培养符合“新文科”背景的应用型和学术型的高层次人才。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单位,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培养的路径,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1]。

1 找准“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目前,中国教育处在最好的时代,处在中国最好发展、最能发展的时期,整个世界也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世界发展波云诡谲,同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和领略时代发展的特征和本质,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计划。在新时代,必须时刻围绕时代的发展进行学科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详细来说,它要求应用型人才拥有坚定的信念、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学会应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传播中国美好的形象。因此,我们需要对“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准确的定位,积极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重大改革[2]。

1.1 政治定位

明确的政治定位是“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方法的根本所在。时代发展变幻莫测,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必须有准确的、坚定不移的政治定位,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遵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的人才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自觉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政治定位可以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传播者和推进者,促进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3-5]。

1.2 文化定位

文化的正确定位是“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概念之一,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每个国家、民族都有着独一无二、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文化,文化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得以屹立不倒的深层力量。所以,文化自信也应当作为“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和培养方向。这里的文化不单单是文字表面流露出的人文知识,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的深厚内涵,应用型人才应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有最基本的认识和认知。除此之外,“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对国外的优秀文化加以剖解和学习。对外国文化取精去糟,吸收其精华,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应用型人才的文化素养,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拥有正确的国际视野,在充分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保持敬佩之心,这样才能让自身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充分遨游。

1.3 目标定位

对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部分。应用型人才与学士型人才是有所区分的,应用型人才从本质上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形成的专业性较强的人才[6]。“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不能仅凸显职业能力的专业性培养,还需要加强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实際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在生活实际中熟练使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可以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在当今时代,只有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才能够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才能在社会建设中为祖国添砖加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7]。

2 明确“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需要人们在思想上的进步和糅合、足够的资金保障、强大的教师团队和科学的评价机构共同完成[8]。

2.1 思想革新,破旧立新

陈旧思想、培养模式落伍是“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大阻碍,我们需要扫除这些障碍。在人才培养教学方面,我们应当突破不同学科之间的教育障碍,建立跨学科、多学科的人才培养机构,严格规划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在应用型人才的管理上,要从封闭走向开放,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改变现存的专业课体系,融入互联网、慕课等技术新板块,将传统的专业化教育方式改革为更灵活的开放式教育方式。让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高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2.2 强化资金后勤保障,激发兴趣

现代的教育需要后勤的强力保障,软件与硬件设施的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结果,优渥的教育设施更能培养出品质优秀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资金的分配要合理且有倾向性,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后勤资金向实验室倾斜,减少或者杜绝不必要的行政花费。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9],通过课外活动、实习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3 优化师资力量,建立强力师资团队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更多的是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专业化学科的发展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这对教师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厚的专业知识,更需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在实践中落实。一些年长的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大扫除”,清除一些守旧的理念和思想,建立一个集创新、开放、实践力、专业知识于一身的师资团队。第一,强大的师资团队需要打破目前不同教学单位的限制,抛弃传统的小团体教师理念,充分集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第二,学校管理者要充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引进的人才要有实际应用经验,并且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工程师等一些具有较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才,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应届生的引进。在教师评职的过程中,要将教师课外实践的成果纳入教师评级条件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强大的师资团队[10]。

3 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以学术知识为基础,从事非学术型的研究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运用,将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步骤或者是产品,不再纸上谈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知识进行运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探究能力。

3.1 教学课程的安排应当与时代发展相挂钩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往往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一致。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学课程应当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以实践培养为核心建立多学科的教学方式,将新技术融入课程建设中,形成专业特色课程。

3.2 实践要和理论教学全面融合

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人才培养计划意见中指出:第一,要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加快培养全面型的应用型人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存在区别和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要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加强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实践和教学相融合。要积极利用校内的实践设施和实践设备,同时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校内的实践平台,增加实践活动在教学培养方式中的比例。第二,要积极与地方企业交流沟通,加大同当地政府的合作力度,让学生真正融入实践活动中,让课程和实践紧密融合[11]。

3.3 积极举办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相径庭,在要求应用型人才拥有技术能力的同时,更强调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中属于关键一环,同时也是“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就要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还可以在竞赛的切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学校要重视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的建设,其中有两个要点。第一,竞赛范围要广。这旨在扩大竞赛的广度,让那些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和院系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竞赛当中,并且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不断调整和完善竞赛项目,要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竞赛的机会。第二,应当注重对应用型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竞赛活动,鼓励取得名次或者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竞赛,在更大的竞赛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2]。

4 结语

时代在不断更迭,我国的教育方式也已经进入了追求质量、优化结构教育的新型教育时代。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当做出改革,要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明确“新文科”的应用型人才的机制,完善和优化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人才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

[1] 罗冰.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定位、机制和路径[J].铜陵学院学报,2019(6):111-113.

[2] 刘鑫,唐自政,潘樾,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以皖西学院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20(5):1-6.

[3] 陈桃红,冯正茂.就业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1):68-72.

[4] 张永怀.“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新形势与新进路——以H市地方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建设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2):39-44.

[5] 郭向宇.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回归与创新”——基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实践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0,37(02):91-96.

[6] 黄晶梅,丛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文科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以《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实证研究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9(02):110-114.

[7] 赵新利.新文科背景下廣告学科变革与发展——以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实践为例[J].青年记者,2020(01):67-68.

[8] 杨淳予.“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机遇与对策——以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0):53.

[9] 沈定军,李南方.新时代民办文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之路径研究——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8(11):185.

[10] 董金凤.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模式新探索——法律文秘专业“责任师傅制”的实践与运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178-179.

[11] 张永生.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应用人才——由三江学院文新院实验室基本做法所引发的思考[J].三江学院学报,2016,12(03):1-10.

[12] 姚云云,周晓焱,郑夏.“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文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社会工作专业“1+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经验[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5):30-32.

作者简介:陆姗姗(1985—),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绘画艺术。

猜你喜欢
新文科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