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

2021-08-30 19:22孟谦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生活实践

孟谦

摘要:自主的道德学习是小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本文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如何依托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各种道德活动情境中进行价值探究,发展儿童的道德自主建构能力。

关键词:自主道德学习  价值探究  学习情境  生活实践

自主的道德学习指学生个体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一种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为将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的道德学习,要求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愿学和乐学,产生自我探究的需求。

(一)转变角色意识,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师生关系融洽,才能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才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把自己视作高高在上的尊长,为显示老师的尊严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让学生望而生畏。今天,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之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情投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做教学活动的激发者和参与者,而不能游离于学生的道德活动之外。教师要借助课本中的主持人语、活动图标和留白的提示等,作为一个活动者主动参与到学生的道德活动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幕后导演来控制课堂活动。这样学生才会无所顾忌,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主动参与到对道德事件的讨论中,进而获得独特的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时,教师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与孩子们主动交朋友,一下子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学生们一个个畅所欲言,参与热情高涨。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启了自主的道德学习之旅。

(二)转变教学方式,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率一般。自主学习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在课堂中通过游戏、活动案例的展示,辅以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开启思维的闸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时,组织学生开展当地传统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激情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游戏中感悟到了什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时,通过动画展示各种交通信号标志,使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通过违反交通信号通行案例的展示,让学生深刻明白遵守交通信号的重要性。

二、设计多样活动,创设自主道德学习的情境

少年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儿童逐渐获得、丰富和扩大道德生活经验的过程,它和知识的学习不同,它不是一个单向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间、主客体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它们之间交相融合的过程。因此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对话等方式创设各种道德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从而呈现出各种道德问题和困惑,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学生在道德情境中探究,获得自主发展,才能有效地完成道德的内化。老师要主动进入儿童的活动世界,并引导、改造儿童的道德认知,使改造过的儿童道德活动既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又具有德育意义。

(一)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图标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巧妙利用教材,读懂教材中活动图标的提示,理解教材所预设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形式。教材为教师设计活动提供了一些提示,如“活动园”“阅读角”“找一找”“想一想”“做一做”等不同的栏目,根据不同的栏目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有效的道德活动。同时,教材中的留白、省略号以及主持人的提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填补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完成。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读懂彼此的心》时,教师设计了给妈妈的一封信活动,通过写信,孩子们纷纷倾诉自己的烦恼:自己喜欢的玩具被妈妈送人,家长给报了自己不喜欢的补课班,逼自己吃不喜欢的食物等,反映出了学生的最真实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进入了道德活动的真实情境,为后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设计灵活的学习活动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让活动更有针对性。在教学四年级《当冲突发生》时,教师提醒学生重点关注教材中的“小贴士”栏目,结合当前学校开展的预防校园欺凌系列活动,通过办手抄报,参加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何为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包括哪些内容?校园欺凌的参与者即欺凌者应受到怎样的惩罚?当遇到校园欺凌行为时,被欺凌者如何保护自己,旁观者又有哪些责任?让学生认识到起绰号等一些小的不良习惯也会给他人造成心理的伤害,给同学留下不好的影响,进而引发同学之间的冲突。本节课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突出了预防校园欺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这一主题。

(三)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活动

教材内容是固定的,教学过程却是不断生成的。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态度和变化,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必要的调整,设计多种类型的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类活动,可以设计一些动手类、实踐类活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参加环保调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五年级下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当学生了解到烟酒与毒品的危害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任务:帮爷爷戒烟(酒)这一实践性活动,让教学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道德行为进一步强化。征文、手抄报、辩论赛等活动也是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的有效途径。

三、课内外结合,提供自主道德实践的路径

把自主的道德学习渗透进课堂;把行为规范、道德素养与学生的道德经验与生活体验相交融;把上下学路上的交通行为、到超市购物等活动引入课堂,在对这些活动的探究中发展儿童自主的道德建构能力。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时,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角”了解浪费现象,还让他们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观看我国南水北调方面的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学校及家庭用水现状,进一步提出如何节约用水,从及时关闭水龙头这样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教育主题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关联。

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精心地选择典型的活动案例,但这些案例无法适应不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杜威曾指出,“教师须懂得教材,还要懂得学生的需要与能力”。所以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活动既要能实现教学目标又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上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发展。因此,把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自觉向生活延伸,把课堂中的道德思考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无缝对接,实现道德品质的依从、认同和内化。学习四年级下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之后,组织学生参与家庭的垃圾分类工作,学习《正确认识广告》后,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广告,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深道德认识,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创设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开启孩子们的心智,获得独特的道德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建构完善的道德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生活实践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期待并善待学生学习中的“不安分”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
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