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学段融通的理性思考

2021-09-03 15:06杨芳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语文教学

杨芳

摘要:语文教学课程讲究连贯,对于这一门中学学生必修的课程,不同学段的教师如何教授,是同学们能否形成独立连贯的语文思路和框架的关键。“同课异构”指的是对于不同学段的老师,分别面向学生讲述相同的课程,在比较和提升中研究语文教学的连贯性、相同与不同,以便更好地服务与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本文通过三位教师对于鲁迅的文章《故乡》的教学,展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帮助语文工作者树立教学观念,并且为改革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关键词:同课异构,语文教学,跨学段教学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课本中都可以呈现,但由于三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的教授方式也不同,学生升学以来语文整体思路的架构和培养往往不能连贯的执行,因此,使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对同一篇文本进行研讨,找出不同阶段教师教授的特点和重点,以便于不同教师间沟通,完善教学。在我校语文的研讨课上,我们就做了一次这样的教学实践,立足于本次教学实践,通过分析他们的教课模式,能够清晰地看出各学段的相同与不同点。

一、三个阶段教师的教授情况

(一)小学阶段教师

小学阶段的《故乡》一文仅有少年闰土在月光下的沙地上刺猹的部分描写,因此语文老师的讲授将重点放在了文章的整体大意上,通过详细的分析字句,引导学生系统地领略文中描绘的画面。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对于文中出现的一些与现在不同的生僻字和词语做了解释,之后通过系统提问,包括“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共讲了哪几件事情”以及“与闰土相比,我的形象有哪些特点”“我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等等,让学生体会文中闰土带给我的无限感慨。

(二)初中学段教师

初中的课程是文章的完整原文,老师通过具体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和分析文中的字词和语句,通过钻研细节,深刻分析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从全文的“悲凉”、“气闷”的感情基调中感悟文章。同时,教师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对本课的中心主旨进行了探讨,对于文中现状的苦闷和未来“希望”的向往,并且重点赏析了能够点明中心主旨的句子,也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高中学段的教师

高中学段的语文教师,对于课程原文的具体细节阐释不多,但是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课文不同的理解上,如果想真正理解鲁迅,就要对于他的积极和消极的两面都进行研究,既要知道他对于封建文化和传统思想的深刻批判,也要知道他在对于自己的生活和經历的迷茫和困惑。鲁迅是一个思想深刻且多面的人物,高中学段的学生有能力结合历史,对鲁迅本人和这段历史产生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课文的中心主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鲁迅回家看到的情况,这篇文章还能写什么。高中学段的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

二、不同学段教学的相同与不同

(一)相同——启发语文思维,构建语文框架。

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但是总的来说,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都是服务于学生语文框架的构建和语文思维的提升。尽管各个阶段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目标不同,小学要求能够了解事情梗概,说出自己对于课文的各种感受;初中要求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能从中获得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启示;高中则要求在文化的视野下,跳出单纯的文本研究,从立意创新的角度思考文章主旨,解读作者。总体来说,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承接的,三位教师的讲授也是依托这一关系,逐步深入和启发学生思考的。

(二)不同——具体教学方式和思想深度不同

1.从语言和文本的角度看

语言是结构一篇文章的具体方法,只有先对语言有所感受和理解,才能具体领会一篇文章的思想主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首先感受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对于字词的理解,主要构成了文章的几部分内容,这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初中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分析人物语言和外貌,这是开始关注于细节的描写,将简单的字词连贯成文章和语段,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这是文学层面的教学。高中阶段则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时代内涵和作者的人生使命,通过剖析社会现实来感受时代文化的教学。

2.从过程与方法看

初高中教师对于学生有一项新的任务,就是在整体感悟之外,引导学生通过矛盾分析的方法研究文本,比如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人读出作者的精神失落,有人读出作者对于未来的积极态度,还有人能够从我们现在的社会进行反思,通过文章的不同语段、分析不同感情,而非单纯局限于一种感情或者一种主旨。高中阶段的学生同时还会增加“非语言的表达”,跳出文本之外进行思考,比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不写这个,还应该写什么,什么改写什么不该写从而领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真谛。

三、总结

通过同课异构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教学做出更加连贯的指导,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素养,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欣晨.殊途是否同归?——以同课异构巧探语文之“深”[J].天津教育,2021(17):57-58.

[2]赵小路.巧设问题,点亮课堂——基于同课异构《雨霖铃》的教学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21(16):78-80.

[3]寇永升.甘做绿叶:以同课异构促进语文课堂变革——寇永升名师工作室建设、运作之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21(16):74-76.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语文教学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