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析

2021-09-05 14:30王瑛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诊断学医德思政教育

王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活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活动中须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对医学生的临床诊断指导、医患关系的改善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医生崇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临床疾病诊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专业基础学科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当代医学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将对诊断学课程思政的作用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诊断学; 思政教育; 医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173-002

1.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医院成为了抗疫斗争中的中流砥柱,医务工作者这份神圣的职业也在不断的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对于医院将来的发展要求也在不断的巩固、强化和壮大。随着人们思想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日渐增长。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才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坚定的政治观念和方向。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培养医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尤为重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上,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践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的教育课程,不再是单纯以文件宣读的方式进行思政教学,而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全方位贯彻思政教育理念。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提高未来医护工作者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1]。

2.诊断学课程的作用及任务

诊断学是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相连接的桥梁,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治疾病,内容是通过问诊、查体、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对临床常见疾病的症状与体征进行辨别分析,给医学生建立了初步的临床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从入门到终身应用的重要学科,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诊断学作为基础学科,有以下任务:(一)指导医学生了解疾病发现发展的规律,为医学生将来逐渐深入的临床学科学习奠定基础。虽然课程的内容本身并未涉及政治思想,但其蕴含的哲学道理值得医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指导医学生正确地运用视诊、听诊、叩诊及触诊等体格检查来发现和收集患者未察觉到的症状和体征,对患者的病理现象做出初步的判断。(三)在做出初步的疾病判断后,善用辅助检查及化验内容辅助疾病的鉴别,为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例如,一位自感头痛的病人来到门诊,医生需要通过问诊了解病人的年龄、有无慢性病史、头痛的伴随症状等问题;如腹胀的病人则需要通过视听叩触的方式来判断腹部是否有肿块或是腹水。总之,诊断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问诊和查体过程中发现每个症状和体征,之后进行综合分析,在相似疾病之间进行鉴别诊断,最后做出正确的诊断。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在为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思政教育在诊断学中的意义及目标

在大学生的三观确立和形成的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就是将各个课程中所蕴含的伦理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元素挖掘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思政教育的意义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用行动让世界的变得更美好。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当中强化教学目标。

3.1注重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林逋在《省心录论医》里提到:“无恒德者,不可作医,人命生死之系。”由此可见,对于医生来说,医德永远排在第一位,要想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医生,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核心,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关键。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是一个终身的任务。同时,也要求医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时代,加强医学生临床法律法规的培养有利于医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强化依法行医的观念。在面对医患问题时,合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治病救人。知法懂法,有利于医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法律问题时从容应对。在基础学科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关于医疗事故和纠纷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性。

3.2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时已经差不多形成,思政教育就像一颗成长过程中必须进行修剪行为的树木。对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不断进行修正,它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进行像专业课那样的考试,而是让大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和处理社会问题。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的提升。由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道德责任是至关重要的,医生的道德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病人求医就是将自己的健康托付给了医生,医生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够为病人的健康负责。因此,作为医学生就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时刻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为今后的医疗工作做好思想基础,最大限度的避免接诊及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出现原则性错误。

3.3培养医学生严谨、科学的实践精神

医生是一份神圣而严谨的职业。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步骤严格把控,问诊、体查要做到认真、细心,时刻牢记生命的宝贵,尊重且敬畏生命。

据统计,一名医生在其职业生涯中,每日的接诊量在50到100不等,也就是说,医生只要在岗一天就是不停的与病人接触沟通。而一个疾病的诊治前提也是从问诊开始的,疾病的诊断需要在做相关的辅助检查之前与病人谈话之后才可做出基础判断。因此在问诊过程中要求医生要有严谨的态度,注重每一个细节,注意聆听患者对自身情况的描述和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尽可能的降低误判漏判的可能性。“没有医术治不好病人,没有人文会治死病人”,因此,科学严谨的诊疗过程是对病人的负责。在对医学生课程思政教学当中,应实事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

3.4提高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顺利进展的基础,医生为病人诊治疾病的过程离不开交流和沟通。例如接诊时需要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症状体征并做出诊断;面对住院的病人时,需要每日进行查房,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情况,进而做出对疾病发展进程的判断;甚至很多时候还需要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医生治病不分人群,如何简洁有效的传达病情是需要医生进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效的疾病诊治离不开沟通,只有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及需求,才能真正站在病人的角度,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故而,一定要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讓学生深刻领悟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4.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路径

4.1改变传统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的各个课程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等德育理念渗透到所有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首先,高校应当改变思政教育单方面输出的方式,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心理状态,运用思政内容的观点,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在诊断学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情况,不断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引起医学生对于医学与思政关系的思考,使医学生将思政理念贯穿于整个医学事业当中。其次,转变思政教育内容形式,摆脱照读文件及纯文件授课的课程形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融入图片、音乐等一些媒体元素。比如可以将医学类的新闻、故事通过图文结合或影视编排等方式,以活泼、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使课程思政不再冗杂无味,而是更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如此一来,也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应将思政教育内容多元化,单一的陈述方式和内容创作使得课程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因此,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表达方式,或者是参考一些有针对性、层次感且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内容,使得教育内容与医学生的生活更加贴切,引起医学生的共鸣,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4.2深挖诊断学课程的思政元素

医学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无非是从珍爱生命、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课程中不断深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全方位构建医学人才体系,在专业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从中挖掘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高校应重视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充分运用,将诊断学课程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融合。比如,在学习诊断学中的问诊时,教导学生规范问诊表述;在学习查体时,强调学生要尊重病人隐私,谨慎医学行为,不逾矩不越界。将课程思政作为诊断学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国家的要求,系统科学的学习思想政治。二者的融合,使医学生对医学行业、职业道德要求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4.3强化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性

医学人文以人为本,在医学教育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医学思政教育必须始终贯穿整个医学教学过程。而教师作为教育的载体,为落实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3]。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并未能够准确认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往往在授课时只是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却忽视了从中挖掘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理念的过程。因此,为保证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够进展顺利:首先,专业课教师应该要明确二者的关系,并且时刻牢记教育的根本任务,所有教育目标都是从人出发。其次,学校要不断的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加强对高校教职工的德育培养,定期对高校教师进行思政理论培训,丰富教师们的思政教育内涵。最后,教师也要从自身发展出发,不断进行思政理论学习,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和思想政治素养,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以身作则,使课程思政更具说服力。

4.4依托医学经典案例,强化医学伦理道德教育

医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适应行业发展,通过临床医学实践,重视医学发展过程中对医学伦理道德问题的挖掘[4],将伦理道德教育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增加其真实性。医生在很多时候都面临着道德的选择题。例如同时面对罪犯和警察两位急需医治的患者时,先对哪位患者进行救治;在有钱人与穷人之间、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应当首先满足谁的需求等。如何实现医疗公平,是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都在面临的难以抉择的道德伦理问题。《潜斋医话·医鉴》里提到:“医道微也,非绝欲无私,通神之微妙之乡”,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医学生对医学行业里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及医患关系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医学生对于医学行业认知性的同时强化医学生对于医德的认知,为医学生将来步入医学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与崇高的道德品质。

5.结语

古人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强调了医德的重要性。生命是无价之宝,需要爱护和珍惜。医生掌握着病人的生命,根本任务是竭尽自己所能去救死扶伤。专业课就好比食物,而思政教育就是调料,调料不能单独食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调料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让人们在品尝食物时将调料自然而然的吸收。诊断学教学是医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思政教育则贯穿了整个教育环节。医学院校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医学生临床医学知识技能,更要从知识层面、临床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医学人才,医生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促进医患关系融洽的必要条件。为了医学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惠,张俊,席小芳,等.课程思政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037(014):24-25

[2]陈俊健,李文涛,麻秋娜,等.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思政课程改革的探讨[J]广西医学,2020(15):85-86

[3]黄浩,黄文成,黄昭东,等.思政教育潜移默化于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012(007):46-48

[4]付艾妮,朱书秀,游俊,等.医学伦理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76):367-368

猜你喜欢
诊断学医德思政教育
浅谈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