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听——婴幼儿早期语言发展

2021-09-05 09:55尤晓慧郁曦
教育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月龄婴幼儿语音

尤晓慧 郁曦

任何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挣扎过的成年人都会羡慕婴幼儿自主高效又看似毫不费力的语言学习能力。的确,从成人的角度看来,婴幼儿行为能力有限而且各项认知能力都不及成人,但是却通常在不需要额外教学的情境下,就能自然地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愿望,与人交流。通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心理学家们已经发现,在婴幼儿看似简单有限的能力中,其实蕴藏了很多语言学习的 “秘密武器”。

到底哪些能力能够帮助婴幼儿快速高效地学习语言

人类早期高效的语言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类大脑在出生时就已经形成的识别和加工语言的神经基础。近些年,随着各种无创脑成像技术,如磁共振和近红外光谱在发育群体中的应用,科学家们发现在人类发育早期(婴儿0-18月龄,甚至胚胎期),大脑就已经在不断地发展,为语言的习得做准备。在母亲的第三孕期(孕晚期,怀孕期的最后三个月),胚胎的听觉系统已经形成并开始工作,从而使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经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了。婴儿在刚出生时会表现出对熟悉声音(如妈妈的声音)的偏好性反应。同时,通过记录婴儿在听到不同声音时的脑活动特征,科学家们还发现婴儿, 甚至是新生儿,在听到人说话声音时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自然声音(如下雨的声音)的特异性脑活动。而且,这些大脑活动的模式跟成年人在说话交流时的大脑激活特征类似。虽然,科学家们对于这些大脑活动是天生就有,还是由于孕晚期胚胎的听觉经验所导致的仍存在争议,但是这些发现共同证明了新生儿在出生时大脑中负责语言活动的脑区(语言中枢)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迎接语言环境的拥抱。科学家们还进一步发现,新生儿和早期婴儿在听到不同的语音信息时,例如很短的音节(如/ba/与/pa/),或有意义的对话信息(相对于打乱的语言片段),其大脑都能做出不同反应。这些实验成果反映出尽管婴儿在发育早期行动力有限,但他们的语音知觉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能够自主地从周围声音(语言)环境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加工和积累跟语言系统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种早期语言知觉学习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婴儿期的语音学习能力。大量研究发现,婴儿在发育早期能够识别不同语言系统中的音素信息(比如,中文中的/ba/、/pa/,和芬兰语中的长短音/taka/、/takka/)。但是,当婴儿成长到大约6-8月龄的时候,他们区别母语中不同语音信息的能力提高,而对其他语言中语音信息加工的能力下降。这种对母语语音的特异化加工,看似是一种能力的“退化”,但其实是帮助婴儿忽略非关键语音特征,从而更快速高效地建立与母语相关的稳定的语音信息的关键机制。举例而言,婴儿从出生起可能已经听过很多人在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下说过“花”这个词语,但是不同场景和不同人在说同一个词的时候的声调、发音和时长不尽相同。婴儿只有学会识别这些语音片段中相同的音素特征(/hua/),才能在不断地重复中建立声音和具体事例的联系,完成口语词汇的学习。通过对婴幼儿(0-36月龄)语言发展的追踪研究也发现婴儿在7月龄时大脑对母语和非母语的反应差异与儿童在两岁的时候的词汇量成正比,进一步揭示了婴儿早期语音学习的神经机制,及其在后续更复杂的语言能力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婴儿语言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交互动愿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库尔的研究发现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场景能够显著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在她的经典实验中,研究者们比较了9月龄母语为英语的婴儿在真人情境以及同一人所录制的相同的教学视频下学习中文的成果,发现婴儿只有在真人互动教学的情境下掌握了中文语音的识别能力。之后,他们以及其他心理学家又做了一系列实验,发现即使是视频学习,如果婴儿或者稍大一些的幼儿(18-36月龄)一起学习或者与成人有互动(如视频聊天),其语言学习的效果也显著高于独自学习的结果,从而证实了人际交流在(早期)语言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另外,婴幼儿在发育早期发展出的一些看似简单的感知觉和运动功能,其实也在语言习得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婴儿在出生后首先发展的视觉功能能够帮助婴儿通过眼睛认识世界,建立声音(口语)与事物的联系,即语言的产生。同时,婴儿也在积极地观察身边的人在说话时的表情和口部动作。这样,既能进一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也可以为如何练习说话做准备。同时,随着运动能力的不断发展,婴幼儿也能够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满足与人互动交流的愿望。更重要的是,精细动作能力(如口腔活动)的不断提高是婴儿学习发音的关键生理基础。与此相关,很多研究也一致发现婴幼儿阶段的各方面能力指标通常是高度相关,从而进一步反映了人类早期各种能力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发育特征。

婴幼儿又是怎么应用这些能力来自主学习语言的呢

在4-8月龄时,婴儿在听别人说话时,注意力通常会集中在他人的嘴部动作上,试图通过观察来模仿学习发音。同时,婴儿在自己说话的同时,也会注意观察对方的眼睛和表情。如果在此过程中,母亲或其他照顾者微笑或者做出其他正向反馈,婴儿继续说话的频率会大大增加。

同时,在不断地练习发音的过程中,婴儿还会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和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意愿。科学家们把儿童在10个月左右使用手势并伴随着清晰的非声音的交流尝试称为咿呀学语阶段。在这种尝试交流阶段,婴儿还开始学会用手指出感兴趣的事物,并伴随一定的声音以引起母亲或者其他抚养人的注意。在这种共同注意的情境下,抚养人如果能即时地将孩子感兴趣的物品事件用语言描述出来,将显著地提高孩子学习相关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12-18月龄时,婴儿通常开始学会说真正有意义的词汇。但是,在该阶段,婴儿会出现词语使用的泛化现象,即用较为单一的词汇去描述拥有突出特征的一类物体。例如,婴儿会用“球”去命名所有球状的物体(橘子或者苹果之类)。有趣的是,当让他们在球、橘子和苹果中选取指定物品时,他们往往能够准确指出。这些结果说明婴儿的这种词汇使用的泛化现象并不完全由他们不能区别这些物品造成,而是代表婴儿认识到了他们所看见的世界和他们所掌握的(口语)词汇之间的差距,也是他们开启快速学习、积累词汇的前奏。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已经明白每个物體都有其相应的名称,因此在遇到新的物品时,都会有意识地认识、学习新的物品和(新)名称之间的匹配。所以,在这个发展阶段,家长们通常会观察到婴幼儿出现词汇大爆发的现象。

猜你喜欢
月龄婴幼儿语音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你的宝宝会这些手势吗
微信语音恐惧症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