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对策研究

2021-09-05 08:17周芹翁东东
中国商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

周芹 翁东东

摘 要: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升人才素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应担当起培育具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从加深对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认识、具体的实现路径,以及应采取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对策

本文索引:周芹,翁东东.<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6):-189.

中图分类号:F 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8(b)--03

2016—2019年,连续四年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新征程中,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校需要多措并举的加快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对“工匠精神”的培育。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和职业领域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并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成果。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壁纸等曾远销世界各地。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设立了“百工制度”,为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匠人提供了制度保障。古代的“中诚、自我”的揣摩感悟,倾注在一双巧手,创造了令西方敬仰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匠人们,匠心独运,把对自然的敬畏、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精通木工工具的鲁班、编钟技艺高超的曾侯乙、游刃有余的庖丁无一不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直至今日,“工匠精神”仍在工业领域传承,被称为火箭“心脏”焊接人的高凤林,能够精锻出接近“零误差”零件的胡双线,打破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生产瓶颈难题的机车钳工宁允展,以及更多坚守在制造业一线朴素坚守,低调却技艺精湛的匠人们。当前,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际,产业发展由数量型转向高质量发展之时,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必然的选择。

2 高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的实现路径

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工匠精神丰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是推动当代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将社会的现实需求和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以人为本,构筑应用型人才追求“工匠精神”的思想基础。“工匠精神”是个人职业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从业者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以及脚踏实地的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需加强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中,用“工匠精神”的内容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诚实敬业的工匠意识、踏实肯干的工匠习惯以及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2)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在应用型高校中构建培养“大国工匠”的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导向。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服务业品质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具有高度职业素养、优良的职业技能、创新型的工匠型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高达2986万人。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应产业新需求的培养计划,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引入政府、企业等社会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共建产业学院、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规范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协同开发创新服务项目或开展技术研发,支持和鼓励企业承接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见习实习,深度参与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同时,高校还需要通过毕业生回访、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走访等工作了解毕业生就业去向、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

(3)明确办学定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教学质量考核之中。地方型应用型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推动教学改革,从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将“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评价完善等环节,全面构建以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相互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重要培养目标,增加课程教学中的实训环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配套,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开展实习、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等活动,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行业需求,提升职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鼓励学科交叉和跨专业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感知力和适应能力。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借鉴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先进经验,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方式,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方面,开展前沿科技讲座、引入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通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通过项目式、案例库、情境代入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变到自觉探索。通过在实训课程中加入模拟实验室、模拟软件的实操环节,让课堂更接近现实市场、真实职场。教学考核方面,加强专业技能认证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将职业证书纳入到学分认定中。借鉴国际职业教学的先进方法,推动1+X证书制度建设,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积极争取职业技能证书、拓展未来就业的范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组织的知识和技能竞赛,将第三方的评价机制引入到高校应用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之中。

(4)加大“双师型”人才引进力度,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作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体现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敢于探索创新的职业精神。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外,还需要具有相应职业技能、实践经验以及创新能力。高校在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时,一方面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强调立德树人,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应用型高校的师资水平。首先,在高校人才引进的政策上向高层次技术人才倾斜,适当降低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的学历限制,探索企业和高校双向互聘。其次,聘请富有实践经验且能胜任教学的企业技术骨干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通过专业授课、指导实训等方式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实践能力。最后,联合校外专家参与科研项目攻关,推动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产学研结合,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转化。高校的专业教师可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产品和项目研发、科技攻关等环节,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实践水平。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试,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入国外相关领域职业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引进国际先进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体系,开发本土化培养的培训标准、方案、专业课程和教材。定期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研讨活动。

(5)弘扬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营造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发挥以文化人、以人育人的作用。高校可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硬件设施,例如文化馆、展览馆、主题雕塑、橱窗、宣传标语等,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与渗透,让学生能够在“工匠精神”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通过邀请各个行业的技术专家、工匠大师进校开设讲座和研讨活动,近距离的与高校师生探讨交流,用亲身经历来感染和激励师生。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细微处入手,从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上抓起。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举办传统仪式或开设职场礼仪类课程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企业,接触企业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了解专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感受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

3 高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的保障措施

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培育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出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产业需求导向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从目前全国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呈现分层发展的态势。顶层的高校属于研究型高校,代表着全国高校最高的学术水平、政策导向和文化期待,职业教育相对缺乏。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定位不明确,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上对研究型大学进行模仿、路径依赖。目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规模较小、质量不高、特色不明,不能满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技能水平不强,职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应根据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加快探索多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扩大本科职业教育的规模,明确高职、本科、研究生等不同类型、层次学历教育相关专业和职业培训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水平的高校可借鉴德国、日本等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制度,探索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学位体系,为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培养行业急需的研发人才、业务骨干及高级管理人才。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挖掘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技术性、技能型人才和适应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高职院校应加强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打通高职学生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提升通道,提倡终身学习、持续成长。

加强“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提高“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评价及自我评价。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协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让高校、学生、企业认识到具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可获得高度的社会评价以及强烈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在人才落户、就业、职称评审、奖励表彰等方面一定程度上的倾斜,提升“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的待遇水平。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2019-01-24.

张迪. 中国的工匠精神及其历史演变[J].思想教育研究,2016 (10):45-48.

李淑玲,陈功. 当代中国工匠精神解构[J].成人教育,2019(11):66-71.

李淑玲. 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新结构體系构建—基于杰出技工的质性研究[J]. 中国 人力资源开发,2019(8):114-127.

姚文杰,何斌. 发达国家本科职业教育办学的特点、经验与启示—基于德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0 (17):81-88.

吴松传.多措并举、校企共培,打造大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2020(18):167-169.

黄春梅.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2018(14): 75-78.

肖纲领.“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高校工匠人才的培育[J]. 2020(8):16-22.

张家勇.现代职业教育的價值内涵、发展困境与战略选择[J]. 2020(9):16-20.

吴梦陵,王辛,孔凡新,等.“工匠精神”思维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历学位+岗位技能+职业资格”的融合培养人才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8(12):7-9.

Countermeasure Study on Cultivating “Craftsman Spirit”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am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OU Qin   WENG Dongdong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of applied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hina to transform from a manufacturing country to a manufacturing pow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radle of talent culti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with “craftsman spiri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of applied talents, the specific realization path, an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to be taken.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ng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