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的灵魂

2021-09-06 13:35赵静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本民主

赵静

【摘 要】学本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学的中心是儿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大同学”,师生是学习共同体,协同学习、协同发展。学本课堂的有效生成,其理论支撑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民主教育思想,即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统一。

【关键词】民主 生本 学本

学本课堂,顾名思义,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除了学生,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围绕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通过合作,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本,民主才是课堂的灵魂。陶行知先生认为,唯有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每个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同样,唯有在一个民主的课堂里,每个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民主决定了课堂的方方面面。

一、民主,解放了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也就是说,在教育上,民主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情感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创造力的解放和个性的解放。它首先解放了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新课程的改革虽然也使师生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可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因为教师仍旧是整个课堂的掌控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者。

真正的民主教育,其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在课堂上,以学习者为本。民主的课堂,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而是“大同学”。“大同学”和“小同学”一起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同一个问题,开展各类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也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二、民主,革新了教学关系

如今的课堂上,教与学仍旧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都由施教者控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沦为了一句空话。怎样扭转这一局面呢?陶行知先生认为:须放弃“我即是”“朕即真理”;须虚心下问,集思广益;实行共同创造,便须放弃少数人包办之倾向。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不再是那种传授和告知的关系,而是一起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关系。

1.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学生而定

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审视:我们的教学主体究竟是谁?毫无疑问,肯定是学生。从这一主体观出发,教师在决定教学内容时,就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

首先,你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作用:它会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它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学习活动;它会促使学生深入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离不开生活。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人的思想认识具有直觉性,即不经逻辑分析推理,能一下子领悟到学习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通过感官的体验而有所悟。学生可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中获取新知,不断完善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就自然地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断丰富的过程。最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而这个学习起点,就是介于学生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过别人的帮助之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也是一个人的最大潜力。只有教师给予帮助,学生才可能完成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最近发展区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识水平。

2.学习方式的选择依据学生而定

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去启发引导学生,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根据教师所暗示的思路,按照教师的要求寻找标准答案,说出教师心中最满意的想法,然后,由教师引导到其预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教师是在牵着学生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抹杀了主动性,被抢夺了选择权,被限制了创造性。民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学习,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环境,能使学生找到课堂主人的感觉,精神放松,愿意全程参與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活跃;反之,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民主的环境,能促进师生和谐共生、教学相长。

民主环境的营造,可以从改变课堂座位的排列方法入手。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有利于教师全面监控课堂活动,也稳固了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因如此,教师在无形当中还是课堂的隐形主人。传统的座位排列,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尝试将课桌排成马蹄形、半圆形、圆形或者小组形,这些非传统的座位排列同样也便于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教学。教师在课桌间走动,可以很方便地走到每个学生身边,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有需要,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也能更顺利地开展朗诵、演讲、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活动。

改变这些外部条件,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会更为灵活,也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创设。师生一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才能真正实现学本课堂。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投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合作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够思考问题,不再靠记忆应付,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发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将学习还给了学生,将方法教给了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还完美地实现了多元对话,教师可以与课堂上的每个学生进行对话,且对话更为有效,师生互动交流不再是“走过场”,教师可以及时捕捉课堂的有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准确判断课堂生成,灵活处理互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教师可以捕捉到这些预料之外的、稍纵即逝的信息,并通过巧妙点拨加以充实和重组整合,以引发学生激烈讨论、深刻思考,直至达成共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还可以使生生之间的对话更有生命力,小组成员之间轻声交流,相互倾听、相互补充,那些边缘化的学生也不会始终处在被遗忘的角落。这样的学习方式保障了多元对话的有效进行,课堂学习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学生继而完成了学习任务、激发了思维潜能、培养了思辨能力。

高效学习方式的确立是建立在民主的前提下的,是相互尊重的。有了民主的教学关系,才能使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从而教学相长、和谐共生。

三、民主,“静”化了课堂氛围

新课改给课堂注入了许多生机与活力,课堂活泼了、形式丰富了、手段先进了。但是,课堂氛围似乎在悄悄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的讲课慷慨激昂,过渡语洋洋洒洒,在课堂上充分表演,尽情展现教师个人的才华;教师的提问像连环炮,多而密集,学生没有足够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被动地、迎合式地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有问必答,争着抢着发言,频频举手,回答内容缺乏思维含量;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有声音、有图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忘记了想象、忽略了辨析……这样的课堂,是以学习者为本吗?

唯有民主,才能使课堂丰富而安静。教师的话语方式,会更多地顾及学生的感受;教师的问题,会精心设计,努力使问题能架构整个课堂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能真正思考、交流。这样的课堂,学生认真读书、潜心思考、轻声讨论,教师是“大同学”,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不再是权威的评判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贴近学生,倾听他们对关键问题的讨论,观察他们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氛围,令人向往。

民主,是学本课堂的灵魂,真正做到了民主,才能保障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机会,落实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权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得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认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还能体验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学本民主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借力“语言支援”,构建学本课堂
厚植“学本”理念 对接核心素养
教育寻真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