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例北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证特点及病因病机分析*

2021-09-07 10:55贾维刚周泉宇肖芙蓉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8期
关键词:计数证候入院

贾维刚 周泉宇 塔 娜 肖芙蓉 王 博 赵 蕾 刘清泉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传染病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05)

季节相关、聚集性发病和传播快而广的特点使人们对北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更加关注[1]。而气候环境以及体质特征性的差异可能使北方新冠肺炎独特的中医证候和治疗策略存在着与多项研究结果[2-4]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对161例北方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和舌脉象进行总结,分析其特征性和病因病机,以期对中医药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21年1月26日至2021年2月19日期间在哈尔滨市住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

1.2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诊断标准;至少住院前后各1次完成肺CT检查以及血细胞分析、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检测。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者;合并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观察方法 所有数据均在诊疗时采集。由1名主任中医师采集中医证候,1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记录并在光照充足状态下手机拍照舌象,之后共同分析确定。收集入院前后的相关数据。

1.4 肺CT评分 CT影像资料由6名副主任医师2人一组进行评分。评分方法采用改良的文献方法进行[5]。描述征象:磨玻璃密度影、实变影、结节影、间质性损伤。将两肺分别分为上、中、下3部分,共6个部分。上部为气管隆突以上区域,中部为气管隆突与下肺静脉之间区域,下部为下肺静脉以下区域。对每个区域内不同CT征象(上述4个征象为4个变量)所占范围进行5级评分。选取炎症最重层面,即得分最高层面计分。0分:正常肺组织。1分:病变面积<该层面25%。2分:病变面积占该层面的≥25%,<50%。3分:病变面积占该层面的≥50%,<75%。4分:病变面积>该层面的≥75%。总分为0~24分,如两肺各区段均见弥漫分布磨玻璃密度影的层面,则直接计为24分。肺部各区段感染频次评分:以上6个部分各自出现感染病灶的总频次分。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用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共纳入新冠肺炎患者161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95例;年龄8~79岁,平均(42.24±15.99)岁。无症状感染者58例(36.02%),轻型37例(22.98%),普通型60例(37.27%),重型6例(3.73%),其中3例为普通型转重患者。一转时间4~14 d,平均(15.01±8.66)d;转阴时间11~34 d,平均(19.11±3.66)d;住院时间13~36 d,平均(21.42±3.75)d。普通患者转为重型者3例(1.86%)。复阳患者14例(8.70%)。

2.2 中医症状分布情况 见表1。103例确诊患者中,咽干紧(咽部不爽)和(或)口干症状89例(55.28%),且多于晨起出现、日渐良好。其次为咳嗽66例(40.99%),且以干咳无痰为主。发热45例(43.69%),以低热和中等热为主,发热时间为1~5 d,平均(1.05±0.45)d。中医证候以咽干紧/口干为主,发热、昏沉头痛、咳嗽等其他症状发生率较低。普通型中医证候依次为咳嗽、咽干紧/口干、发热等。重型患者症状典型,依次为发热和咳嗽、胸闷及乏力、咽干紧/口干。纳差、腹泻等消化道证候总体发病率为19.42%,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增多。

表1 103例新冠肺炎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n(%)]

2.3 舌脉情况 见表2。入院时患者以齿痕舌和胖大舌居多,分别为80例(49.69%)和85例(52.79%)。腻苔且偏干者居多,分别为85例(52.79%)和106例(65.84%),滑脉者92例(57.14%)。经治疗,多能恢复至舌体正常、舌润、淡红,苔薄或薄腻;脉象以弦、细、滑为主。其中,胖大舌、齿痕舌、腻苔、燥干舌和弦滑脉等病象以及淡红舌、薄苔、润苔等常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腻苔和苔色黄白相间无明显变化,对比病例,原因为部分治疗前的浊腻或厚腻苔及黄苔等经治好转、转为此种状态所致。以出现频次最高者组合舌脉,治疗前患者主要表现为舌体胖大有齿痕,舌红而干,苔腻甚至黄厚浊腻,脉弦滑细数。治疗后患者舌脉则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而润,苔薄白或薄腻,脉弦滑。

表2 161例患者治疗前后舌苔脉象分布情况比较[n(%)]

2.4 肺部感染情况 入院时肺部CT多呈点状、磨玻璃样改变。出院时多见间质性改变。患者入院时、住院1周和出院前的肺CT炎症评分分别为(3.12±3.28)分、(3.29±.16)分和(1.38±2.49)分。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住院1周和出院前的肺CT炎症评分分别为(4.97±3.42)分、(4.83±2.61)分和(1.41±2.23)分。不同时间肺CT各区段感染频次计分结果,见表3。表3显示,入院时,各区段感染频次始终呈现由上至下逐渐增高、右侧高于左侧的情况。后期恢复则呈现以右下肺为多、右上肺和左下肺偏高的情况。结合炎症评分结果,说明北方新冠肺炎患者炎症吸收偏慢,右上肺尤甚。患者入院时总感染区段为359个,平均每例2.23个区段。1周时进展为409个。与住院时比较,右下肺感染频次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区段较入院时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北方新冠肺炎具有进展性并不迅速的特征。

表3 不同时间肺CT各区段感染频次计分[n(%)]

2.5 实验室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水平均正常。白细胞计数降低者23例(14.29%),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6例(3.73%),CRP升高者13例(8.07%),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粒细胞计数(EOS)降低者49例(30.43%),治疗后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病例及肺炎组治疗前后血细胞分析部分指标比较结果,见表4。总病例组和肺炎组的WBC计数及EOS水平均降低,治疗后升高。肺炎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百分比升高、治疗后下降。肺炎组EOS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总病例及肺炎组治疗前后血细胞分析部分指标比较(±s)

表4 总病例及肺炎组治疗前后血细胞分析部分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总病例(n=161)肺炎组(n=103)EOS%(%)1.46±4.25 1.72±1.89 1.31±2.02 1.80±2.0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WBC计数(×109/L)4.92±1.59 6.17±2.55 4.43±1.43 6.15±2.27 PLT计数(×109/L)217.07±59.05 242.50±60.63 196.58±51.81 237.93±57.90 NEU计数(×109/L)2.80±1.25 3.60±2.27 2.90±1.33 3.59±2.43 NEU%(%)55.23±12.37 55.89±13.01 58.06±10.92 54.73±12.50 EOS计数(×109/L)0.17±0.27 0.28±0.42 0.16±0.24 0.30±0.41△

3 讨 论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诊疗经验的丰富和方案的持续优化,中医药诊治的优势越来越被关注,中医学理论认识逐步完善。疫疠毒邪是新冠肺炎的病因[6],“湿”是特征,“毒”是关键,核心病机是“湿、毒、热、痰、瘀、津伤、虚”,是“湿毒疫疠之邪”夹北方燥热之邪侵袭人体,与南方、中部、沿海、西北伴发湿热、寒湿、燥邪、湿毒等不同,也是中医学“三因”理论的根本[7]。以湿为主,故缠绵难愈[8]。

北方高寒地带冬季天气严寒,地气干燥化热的气候特点导致外感性疾病发病率高、反复发作[9]。地域气候下的醇厚浓咸饮食习惯以及生活环境节奏的改变又使得寒地人群浊毒体质偏多[10],进而形成了患者病情缠绵、病程偏长的条件。而近十年增多的异常气候事件[11]则成为北方疫情发病最终是以湿毒疫为主夹杂燥热之气为主要致病特征。虽天气极寒但地气燥热,二者形成了互化之性。

本研究显示,北方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发热轻,咳嗽重,干咳痰少;咽干口干明显,晨起尤甚;常伴乏力、头痛昏沉,情绪不佳;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红或边尖红,苔浊腻或黄腻,燥干舌较多。分析其发病机制是湿毒疫邪兼挟时令燥热侵袭机体、与体内素有浊毒相互胶结,闭阻孔窍、阻滞气机,使阴津输布不利,肺气失于宣肃所致。因以湿疫夹杂燥邪为主,故患者发热轻、咳嗽重,乏力昏沉,病程缠绵。孔窍郁闭、燥邪伤津,气机不利、而咽干口干明显。苔干浊腻为湿浊郁阻、气阴耗伤之征。

与其他报道[12-15]比较,尽管一转时间较早,但因常有反复而使得北方新冠患者的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偏长。肺部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样变和岛性渗出为主,感染程度不重,但感染范围相对广泛,感染灶多位于双下肺,且以右肺多于左肺。后期右上肺和双下肺的吸收偏慢。发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治疗后明显升高。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正常。较少有白细胞、淋巴细胞、D-二聚体和CRP改变者。患者的复阳率较低,仅3例由普通型转为重型。提示北方新冠肺炎病毒的烈性不强、重症和危重症发病率不高。这可能与湿毒之邪与体内浊毒胶结导致窍闭气阻、疫毒难祛有关。

综上,湿毒疫疠之疫毒兼挟时令燥邪侵袭机体、与体内素有浊毒相互胶结,导致湿毒闭阻、伤阴化热、阴津输布不利是北方新冠肺炎发病的主要病机。宜用宣肺解毒、开窍生津、清肺止咳治法,使得邪去窍开、输布通畅、宣肃得司而邪去病愈。

猜你喜欢
计数证候入院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