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利胆汤结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ICAM-1、SULT2A1的影响*

2021-09-07 10:55郭云岭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8期
关键词:利胆胆汁酸淤积

薄 玲 郭云岭 赵 英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是孕妇中晚期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胆色素淤积及肝功能损害等表现[1-2]。其中,胆色素对孕妇器官产生一定的毒性,而且能够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健康,导致胎儿发生死胎、窒息等不良结局[3]。西医往往给予药物降低孕妇体内胆酸表达水平,能够控制病情,然而停药后经常复发,长期用药又有较多的副作用。中医治疗以利湿、疏肝、清热为原则,标本兼治[4]。本研究选取90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诊断及分型中医符合《中医妇科学》[5],西医符合《妇产科学》[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证型为郁火湿热证;处于妊娠中晚期,患者发生四肢及躯干皮肤瘙痒,部分患者存在黄疸;妊娠是导致其生化指标异常变化及皮肤瘙痒的唯一原因[7-8];怀孕前无胆道及肝脏疾病。排除标准:合并胆管炎、胆石症等疾病者;存在妊娠高血压者;存在酒精性肝损害、脂肪肝、病毒性感染等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ICP患者按信封密封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6.66±5.66)岁;孕周30~35周,平均(32.65±2.54)周。实验组年龄21~39岁,平均(26.53±5.74)岁;孕周31~35周,平均(32.74±2.32)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批准,所有患者均同意知晓治疗情况。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熊去氧胆酸片(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48),每次100 mg,每日3次;给予患者地塞米松,将10 mg地塞米松与浓度10%葡萄糖混合。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和腺苷蛋氨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10),均为每次100 mg,每日3次。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自拟利胆汤:茵陈蒿20 g,丹参20 g,地肤子10 g,茯苓12 g,黄芩10 g,栀子10 g。瘙痒重症患者可随证添加荆芥10 g,泽泻10 g,白鲜皮10 g;黄疸重者,添加牡丹皮10 g,柴胡10 g。水煎,每日1剂,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1)肝功能水平[9]: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DB)。治疗前、治疗10 d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查,采用的检测方法为速酶法测定,检测仪器为:日立7600-020HITAcHI。2)总胆汁酸(TBA)指标水平[10]:采用参考范围0~20 μmol/L,治疗前、治疗10 d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查,采用的检测方法为循环酶法测定,检测仪器为:日立7600-020HITAcHI。3)血清可容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硫酸基转移酶 ZA1(SULT2A1)水平[1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母婴结局:对比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羊水污染Ⅲ度、剖宫产率。5)患者症状体征: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黄疸和皮肤瘙痒症状。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华妇产科学》[12]制定相关评估标准。显效:经过治疗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总胆汁酸(TBA)比基线水平降低幅度≥2/3,肝功能显著改善。有效:经过治疗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有所缓解,总胆汁酸(TBA)比基线水平降低幅度不足2/3,但是超过1/2,肝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无以上好转情况。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收集,再录入SPSS20.0工具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TBA水平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10 d后AST、ALT、DB、TBA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治疗10 d后AST、ALT、DB、TBA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TBA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TBA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ALT(U/L)AST(ALT)DB(μmol/L)TBA(μmol/L)实验组(n=45)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10 d治疗前治疗10 d 124.75±12.54 52.65±6.76*△125.54±14.65 69.84±7.54*112.65±16.53 51.66±4.75*△123.32±17.54 72.87±7.65*31.75±6.24 16.97±3.24*△31.77±5.32 28.86±3.42*73.54±6.65 42.54±4.65*△74.65±4.98 42.76±4.77*

2.3 两组治疗前后sICAM-1、SULT2A1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10 d后sICAM-1均较治疗前降低,SULT2A1较治疗前提高,且实验组治疗10 d后sICAM-1低于对照组,SULT2A1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ICAM-1、SULT2A1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ICAM-1、SULT2A1水平比较(±s)

组别实验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10 d治疗前治疗10 d sICAM-1(ng/L)306.53±86.13 164.46±45.64*△298.64±67.35 223.13±46.75*SULT2A1(μmol/L)17.92±5.56 43.13±4.57*△18.89±4.64 27.15±2.64*

2.4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见表4。实验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Ⅲ度、剖宫产例数低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分娩结局效比较(n)

3 讨 论

ICP是孕妇怀孕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现阶段关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的观点,可能的原因与遗传、免疫紊乱、激素紊乱等因素有关。本病可能导致早产、宫内窘迫等情况,如果不积极有效、安全治疗,会威胁胎儿健康。现阶段,临床缺少特效药,西医对症治疗能够控制胆汁酸表达水平,缓解对患者肝功能损害,但是长期应用可能产生较多的副作用。

现代医学治疗药物为地塞米松、熊去氧胆酸等,地塞米松能够透过胎盘显著减少雌激素,进而有效控制胆淤病情;能够缓解小血管痉挛性收缩,减少周围血管组织,促进母体循环。熊去氧胆酸能够显著缓解瘙痒,改善肝功能,但是停药后可复发,可能产生药物依赖[13]。中医缺少ICP的有关记载,然而结合其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纳为“妊娠黄疸”“妊娠瘙痒”等疾病研究范畴。《本草纲木》中指出,黄疸都是湿热引起。《伤寒论》认为,胎前浑身瘙痒,可给予茵陈蒿治疗。结合古人研究,本次研究给予患者自拟利胆汤治疗,以利胆化瘀、清热的目的,具有止痒、退黄、利胆及清热的功效。方中茯苓及茵陈蒿均为君药,因为本病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及黄疸,因此组方中利用茵陈蒿利湿、退黄及清热;茯苓具有清心利湿的功效;栀子能够入肝胆经,具有利肝胆的功效;黄芩及黄芪能够清热燥湿及补气固表,黄芪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淤积在皮肤、肝脏及胎盘绒毛间隙的胆汁酸,黄芩能够安胎、清热凉血为臣药[14];白芍能够滋阴养血;地肤子能够止痒,为方中佐药;丹参具有祛瘀及活血的功效,为方中使药,全方具有清热利湿及祛风止痒的功效。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这提示,自拟利胆汤结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能够控制病情,具有显著效果,与既往研究一致[15]。

TBA及肝功能是衡量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健康孕妇血清TBA通常是随着孕周增加而慢慢提高,妊娠期间较非妊娠期间提高13%~25%[16],由此说明,妊娠具有生理性胆汁淤积。但是,ICP孕妇血清TBA明显提高,提高幅度约为正常孕妇5~8倍。其敏感性高于肝功能,是监测本病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监测TBA及肝功能,以评估病情变化。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10 d后AST、ALT、DB、TBA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治疗10 d后AST、ALT、DB、TBA低于对照组。这说明,自拟利胆汤结合西药能够改善肝功能,降低TBA,与朱军梅研究[17]一致。实验组治疗10 d后sICAM-1低于对照组,SULT2A1高于对照组,表明自拟利胆汤结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ULT2A1升高、sICAM-1降低有关[18]。实验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Ⅲ度、剖宫产的例数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自拟利胆汤结合西药能够改善分娩结局,与徐珊、苏静芳等[19-21]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自拟利胆汤结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肝功能,降低TBA,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ULT2A1升高、sICAM-1降低有关,为其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利胆胆汁酸淤积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利胆退黄夸茵陈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