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2021-09-08 12:56罗树
新西部 2021年8期
关键词:功能政治思想

罗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宝库,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沃土,深受人们喜爱。壮剧内蕴的思想内容丰富,涉及个人、社会、国家等多个层面,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在阐释壮剧真善美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壮剧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实现壮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一个文化宝库,也是一个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宝库。广西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美德、民族价值和民族精神。壮剧在社会教化、文化传承、民族交融和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

壮剧的精髓

蕴含着民族美德、民族价值和民族精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其永恒主题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因此,真、善、美是壮剧的精髓,真是其根基,善是其灵魂,美是其魅力。

(一)真——根基

真是壮剧的根基。真是壮剧的生命所在,是壮剧永葆生命力的源泉,脱真,将使壮剧的生命荡然无存。具体来说,壮剧的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壮剧剧目内容的真实性。壮剧剧目的内容,不是哪位戏剧编剧人的主观臆想与凭空捏造,而是源自于广大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社会实践生产活动。壮剧剧目不仅是劳动人民在长时期的劳作过程中和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也是民众对劳动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真实反映,也是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思考结果的凝练表达,更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歌颂以及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巧妙转换与通俗表达。简言之,壮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来自人民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形式源自壮剧编剧者的匠心构想。二是壮剧剧目内容的知识性。传统壮剧剧本的取材元素源自壮乡人民的生产实践与民间故事,传统壮剧剧目蕴含了壮族丰富的民族历史及风俗文化,甚至是农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而现代壮剧剧本的取材源自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识性的内容,是壮族人民习得文化知识、获得文化知识,养成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途径。

(二)善——灵魂

善是壮剧的灵魂。善是属于道德范畴,是最一般的道德概念,善是功利和道德上的正价值。壮剧关注的中心是人性,是人性的完善,出发点是与人为善,内容是劝人从善,最终目的是惩恶扬善。我国倡导的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壮剧源于人民群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能够密切关注人民群众道德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方面的新变化及新需求。因此壮剧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媒介,但壮剧的道德教育应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引导人民群众向善发展。

(三)美——魅力

美是壮剧的魅力。美之于人的完整性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根本意义。壮剧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递思想之美。壮剧思想主题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不仅深刻地影响人民道德观念的行为和规范,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以孝敬父母、善待老人的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壮剧,或从正面进行描述孝子、孝女的形象,向民众传递孝文化思想,或从反面的角色,批判不孝子女的丑行,劝诫、教育民众要知恩图报,善待父母和老人,传递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二是展现精神之美。壮剧不仅展现了在受外来侵略时期人民群众团结统一,共同抗击外来侵略者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表现了新中国成立时期人民群众不断促进民族地区和平稳定以及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所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更彰显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积极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凸显的勤劳勇敢精神。壮剧以丰富的形式传递思想之美、精神之美,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加彰显了壮剧美的魅力。

壮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壮剧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作为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思想、引导和规范人们社会道德行为的活动,具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内容的互通性

壮剧剧目的思想主题多种多样,主要分为讴歌壮族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赞颂壮族人民优良传统的道德风尚、颂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歌颂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这些剧目的思想主题涉及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壮剧剧目思想主题是人民群众情感的真实表达,表现了对个人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的美好向往。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五个方面。壮剧剧目的思想主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互通的,都致力于在社会上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功能的互补性

孕育并成长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沃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壮剧,从微观上看,壮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增进了友谊,人民群众也从壮剧内容中获得了知识;从宏观上看,壮剧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壮剧是民众情感交流的催化剂,也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剂。因此,壮剧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转化功能等是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壮剧的功能相互协调,形成合力,达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目标

(三)目的的共同性

壮剧聚焦的是人的现实生活,是人自身各方面的完善,出发点是善,内容是劝人从善,目的旨在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精神文化产品,广大人民群众从小耳濡目染,在壮剧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简洁明了的主题中感受人情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明白社会伦理和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健全人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的具有共同性。

壮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孕育和成长于壮族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生活,并传承发展到现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在凝聚力量、激发力量、社会教化、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壮剧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转化功能等。

(一)凝聚功能

“凝聚,是把一些本来分散的,孤立的东西通过某种富有吸引力和粘合作用的物质,有意识地聚合到一起,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具有同一作用方向的力,向着既定的目标运动的一种机制。”[1]壮剧体现着人民群众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讲,壮剧就是一种富有吸引力和粘合作用的物质。取材于新农村建设、精准脱贫的大型现代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展现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彰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凸显的勤劳勇敢精神。该剧以广西特色铜鼓文化与壮剧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传递了共同理想,呈现了新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局面,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唤起了人民凝聚同心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彰显了八桂大地上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美丽家乡奋斗精神与向新时代、向全面小康生活迈进的自信与豪迈。新编大型历史壮剧《冯子材》再现一代爱国名将舍身卫国的英雄壮举,红色壮剧《百色祭》讴歌舍生忘死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呈现历史,以壮剧内含的历史内容对戏曲受众进行历史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凝聚及增强个人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使其思想上和行为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激励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体现为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人的积极性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需要强度越高积极性就越高。而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而激励总体上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壮剧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屬于文化产品,因而具有精神激励的功能。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壮剧,都对人们产生了激励作用,比如现代壮剧《第一书记》,该剧以2012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选派3000名优秀的机关干部到3000个贫困村担任党组第一书记,帮扶和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为背景,讲述初出茅庐的机关女党员、博士生刘莹担任第一书记,用智慧、热情和执着帮助南天村走出困境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洋溢着青春时代气息的现代壮剧《第一书记》展现了年轻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甜蜜的爱情故事,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第一书记不辱使命、恪尽职守、勇挑重担、扶贫攻坚的先进典型,讴歌了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奋斗精神。壮剧《第一书记》给当代青年极大的精神激励、榜样激励,也点燃了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剧中的第一书记更是青年们的榜样,也告诉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壮剧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剧情的“演”所展现出来,而剧本的内容从人民生活中取材,做到剧情贴近人民、贴近现实生活,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事例为背景,将事例中人物的励志故事展现出来,它所体现的不空泛,人民易接受,这不仅有利于壮剧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的发挥,而且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激励人们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转化功能

“所谓转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帮助人们改造思想,纠正人们既有的错误认识,把他们引导,转变到正确的轨道上来。”[3]壮剧的转化功能主要表现对民众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起到教育和模塑的作用。 孕育并成长于人民群众生活沃土的壮剧,剧目的主题主要集中在颂扬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的理想、赞颂人民勤劳勇敢、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讴歌人间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壮剧之于受众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及转变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劝夫戒赌》就是很典型的对受众进行思想转化的一部壮剧。壮剧《劝夫戒赌》讲述素英的丈夫农兰度好赌,人称“农烂赌”,为了赌,把家里的东西都赌光了。大年三十,素英让农兰度拿鞋去卖,买米买肉过年,谁知道农兰度把鞋和米都拿去赌输了,空手而归,聪明的秀英识破丈夫的谎言,假意生气,设计让丈夫金盆洗手,今后坚决不赌了的故事。《劝夫戒赌》针砭时弊,直击现实,观众们受该剧的影响,深刻认识到赌博对社会、家庭、个人造成的危害,使之前参与赌博的人,也改掉了赌博的不良行为。又如另一部壮剧《金花银花》,剧中的银花,是“真善美”的化身,集壮乡人民理想中美好女子的优秀品质于一身。《金花银花》剧目歌颂了以银花为代表的华夏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指引人民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壮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壮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推进壮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载体建设、合力完善壮剧的传承、创作、保护发展机制建设、加强壮剧特色品牌建设。

(一)推进壮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载体建设

壮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活动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任务,并对其核心内涵归纳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增进民族的团结性、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民群众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壮剧内涵丰富,颂扬许多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友爱、公平、敬业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倡导紧密联系。如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五四运动》《爱在人间》《我家住在铜鼓岭》;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刺秦王》《太平天国》《牢狱鸳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冯子材》《百色祭》《金花银花》等。新时代壮剧剧目创作应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展现为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彰显对美好生活追求所凸显的勤劳勇敢精神,这样才能使壮剧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新时代相契合。总之,要积极推进壮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载体建设。

(二)合力完善壮剧的传承、创作、保护发展机制建设

一个剧种的传承与发展,永葆生命活力,有赖于该剧种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戏曲作品和完善的剧种传承发展机制。合力完善壮剧的传承、创作、保护发展机制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壮剧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节、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就要求壮剧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业务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力争做德艺双馨的壮剧工作者,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壮剧工作者,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质内涵,牢记使命,创作出更多符合文艺规律的优秀作品,打造文艺精品,繁荣壮剧文艺创作。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购买壮剧艺术文化供给。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已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就是以社会供给和市场供给为纽带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作关系,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保障公民享有公共文化权利的公共行为。如田林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了“壮艺传声”工程,不仅将党的政策送达基层,同时也促进农村民间壮剧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总之,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以及专业团队的培养,加大政府购买壮剧艺术文化供给,营造良好的少数民族戏剧创作氛围和演出市场,是合力完善壮剧的传承、创作、保护发展机制建设必然选择。

(三)加强壮剧特色品牌建设

一个剧種永葆生命活力,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积极创新与加强壮剧特色品牌建设,对永葆壮剧生命活力与扩大壮剧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壮剧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忠、诚、信、义、廉、勤、公等优秀传统美德创造文艺精品。习近平指出:“要繁荣文艺创造,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4]因此要鼓励壮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寻找现实题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创作导向,创造出更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赞真善美优秀传统美德的壮剧文艺精品。另一方面,要因时代之需,不断赋予壮剧时代内涵。新时代的壮剧特色品牌必须围绕时代之需建设。此外,还要利用壮剧艺术文化节、节日庆典活动推进壮剧特色品牌建设。

结 语

壮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蕴含着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潮流之下,创作生机勃勃,创作思维健康活跃,新的作品不断涌现并进入了人们视线,其内容涵盖面宽、包罗广泛,从展示民族优秀精神传统的历史题材到直接反映社会改革的现实题材,从弘扬传统美德题材到聚焦时代热点的时政题材,都有精品出现,这正是人民文化自信的底气。新时代的壮剧发展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丰富其形式、内容,充分彰显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注释

[1][2][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74页;第76页;第79页。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3页。

参考文献

[1]韦苇,向凡.壮剧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2]廖明君.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3]李辽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求实,2005(01).

[4]李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6]刘茜.壮剧《百色祭》的新意[N].中国文化报,2018-08-15(003).

[7]蒋肖斌.村里来了第一书记,是个女博士![N].中国青年报,2017-08-03(012).

作者简介

罗 树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及其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功能政治思想
数学的翻译功能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我有特异功能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