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1-09-09 08:25李叶杨庐峰
关键词:频度指标体系权重

李叶,杨庐峰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共服务是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关系到大多数家庭的利益。幼儿的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共有在园幼儿4 713.88万人,比上年增加57.46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3.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1]。随着社会公众对于优质学前教育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包括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内的多方力量纷纷参与学前教育服务中。与此同时,各类良莠不齐的学前教育服务提供者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学前教育服务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学前教育服务水平的担忧。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估标准对学前教育服务进行评估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频度统计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试图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估机构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被评估者找准改进和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综述

20世纪60年代,国外各种教育评估模式相继出现,如行为目标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评估模式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率先建立了绩效评估制度,其他西方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绩效评估,从最初评估政府管理能力逐渐扩展到了教育服务领域[2]。随着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逐渐受到重视,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评估体系以促进学前教育服务水平的提高。1958年,Vaizey John首次提出了教育也需要考虑成本投入的观点[3]。1990年,Cordero Rehe提出,应该在项目投入的基础上增加项目产出来分析教育绩效。1986年,英国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和副校长协会合作小组将过程指标加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认为教育服务的绩效评估指标应该包括:投入指标、过程指标和产出指标三个方面[4]。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教育服务的绩效评估可从投入、过程、产出三方面展开[5]。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学前教育服务存在诸多问题:过程性要素的质量水平滞后于结构性要素[6];学前教育过度“小学化”[7];学前教育评估体系行政化色彩较浓,缺乏多方主体参与[8-9]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标准[8],引导学前教育机构管理者发现问题并找准改进方向,从而实现以评促建,推动学前教育服务水平的提高。国内已经有较多学者编制了学前教育质量评价量表[10],但仍然缺乏一套完整的更加强调评估指标动态发展性、评估视角多元性、评估过程互动性的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标准。因此,本文将从学前教育服务的教育资源投入、教育实践过程、教育产出三方面构建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二、核心概念

(一)学前教育服务

教育服务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而学前教育服务是教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的学前教育服务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服务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而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学前教育服务理论上对我国所有适龄幼儿开放,几乎不存在排他性。因此,本文认为,学前教育服务作为教育公共服务的一种,是由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相关主体向公民提供的、在消费中具有一定竞争性和较难排他性的、主要针对我国3—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服务。

(二)学前教育服务绩效

学前教育服务绩效是指在一定的绩效评估周期内,学前教育机构以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和忠诚度等作为绩效目标,在教育资源、教育实践、教育产出方面所达到的成效。无论是公办的、私立的,还是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绩效,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投入指学前教育服务提供者在服务绩效评估周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总和;产出指这些资源被消耗后所形成的成果输出。2.教育实践成效。包括制度设计和服务流程设计等内部管理过程的成效;课程实践、师幼互动、教师与家长互动等教学过程方面的成效。3.绩效目标。学前教育服务的绩效目标在于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其满意度及忠诚度等。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的设计与筛选

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指标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核心概念分析、国内外研究经验及专家意见等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频度统计法和德尔菲法等指标设计与筛选方法,初步设计了一套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准则层指标设计

为了推动学前教育服务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与学前教育服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些政策法规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强大保障和推动力,本文在构建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以此为根本依据。通过对相关研究的频度统计发现,已有研究在对学前教育服务质量/绩效进行评估时,在准则层(一级指标层)使用“教育资源”“教育实践/教育过程”“教育产出/输出/结果”等指标的频率较高。因此,本文选取教育资源、教育实践、教育产出三项作为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估过程中只注重结果绩效评估的情况。

结合对核心概念、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我国学前教育服务现状的综合分析,本研究将教育资源、教育实践、教育产出三个准则层指标进行了分解,具体而言,可以分解为以下七项二级指标:(1)教育资源。可细分为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三项。(2)教育实践。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服务的内部管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两方面的实践。(3)教育产出。学前教育服务的绩效目标在于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因此,教育产出可分解为幼儿的发展结果和服务成效两项。

2.基础层指标设计

基础层指标(三级指标)的设计主要采用频度统计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分析,选取指标为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指标。由于相关研究有限,指标设计也比较分散,因此选取了在相关文献中出现频度大于或等于30%的指标。相关指标的频度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频度=出现频数/总文献数)。

表1 基础层指标频度统计表

幼儿人均占有空间/室内外空间规划教育计划课程实践安全管理与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发展机会园所管理/员工管理策划与行政宣传家长满意度幼儿满意度服务对象忠诚度资源调配自我评估/学习经验评估机构文化幼儿行为习惯语言能力发展认知水平发展许可和认证美感及文化发展运动技能和能力水平/体能发展群体性发展/社会情绪能力发展31.7%25.0%35.0%41.6%31.7%26.7%13.3%11.7%23.3%18.3%15.0%11.7%8.3%23.3%30.0%31.7%43.3%10.0%13.3%35.0%28.3%

本文采用频度统计法筛选出的出现频率大于或等于30%的基础层指标,包括财政情况、人员配置和教师的稳定性等20个基础层指标。为了让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系统、更加符合我国学前教育服务的现实情况,使每项基础层指标的涵义更加明确具体、数据更易获取,本文对频度统计法得到的各项基础层指标进行了相应调整:将涵盖内容过多或内容笼统模糊的指标分解为多项更精细、更便于获取测量数据的指标;保留了部分使用频率不高,但对于学前教育服务的绩效评估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等。最终得到了34项基础层指标,确立了学前教育服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如表2所示。

(二)指标权重确定

在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对于学前教育服务绩效的重要性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体现不同指标对绩效评估结果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必须赋予各项指标适当的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

1.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评估对象视为一个系统,在对评估对象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将这些因素归为不同的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1)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通过每层的因素之间逐对两两比较得出,具体的数值反映了专家学者对该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2)层次单权重与一致性检验。将每个判断矩阵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同层次指标对于相应的上层指标的权重分布。此外,还要进行一致性检验(CR=CI/RI,CR>0.10)。(3)层次总权重与一致性检验。在得到层次单排序权重后,还需要计算最底层指标层对于目标层的排序权重,从而为整个指标体系赋权重。层次总权重要自上而下地由单层权重合成得到。对层次总权重也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从高层向底层逐层进行。

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析模型由三层指标层构成,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分数均是通过德尔菲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获取的。专家采用九分位比例标度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共收回有效问卷28份。本文使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一致性指标CI、一致性比率CR及各项指标的单层权重赋值等结果。

3.指标权重赋值

根据MATLAB软件计算结果,各指标层总权重赋值如表2所示(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表2 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四、政策建议

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已构建的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鼓励各类幼儿园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服务绩效的自我评估,以评促建

随着社会对于优质学前教育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关于推动学前教育服务督导工作和质量监管工作的文件也层层下达,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开展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督导和质量监管工作。2017年,《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指出要以评促建,要求评估者根据评估结果,对幼儿园的管理决策提供指导和帮助。可见,通过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帮助幼儿园发现自身问题、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园水平,才是绩效评估的真正目的。幼儿园与其一味被动地接受政府部门的评估,不如主动进行学前教育服务的自我评估。而政府相关部门适度的教育督导,不仅可以减轻幼儿园忙于应付各种检查、监管的表面工作压力,而且还可以促使幼儿园保育队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推动学前教育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对公益性幼儿园的资源投入和教育督导

公益性幼儿园是民间资本参与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能推动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调整,打破公办园与民办园界限。然而,实地调研发现,我国公益性幼儿园普遍存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可持续性供给不足、幼儿园保育人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并且管理人员一般难以准确发现问题或无力改变现状。因此,加强对公益性幼儿园的资源投入,同时建立公益性幼儿园认定、扶持及考核机制,及时进行教育督导,有助于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推动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工作的动态化和常态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于学前教育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于学前教育服务的绩效评估标准也要不断地调整、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对每所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也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幼儿园,才能持续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因此,推动学前教育服务绩效评估工作的动态化、常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要措施。

猜你喜欢
频度指标体系权重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权重常思“浮名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