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研究

2021-09-09 08:25王欢芳陈惠
关键词:树人立德导师

王欢芳,陈惠

(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株洲412008)

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提升导师队伍水平,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成教育强国,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素质。根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110万,是194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的4 545倍[1]。整体来看,2010年至今,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整体有所放缓,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阶段逐步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转变。我国作为研究生培养大国,在“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教育背景下,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导师的素质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最为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教育思想,然而近年来某些研究生导师的作为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不相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之年,如何整顿导师队伍,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而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着重探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构建,在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为深化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改革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大多提出研究生导师考核要注重德育,但未有明确提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方面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关于立德树人和研究生导师考核的研究日益深入,部分学者初步提出研究生导师考核要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但未深入开展研究。例如,郑爱平、张栋梁基于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及强化导师主体等方式,促进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2]。刘林探讨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了一套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3]。刘志、韩雪娇提出研究生导师践行立德树人职责需要突破三对矛盾冲突,分别为挑战要求与能力提升、育德与育才以及教育对象和立德树人[4]。郑忠梅探讨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而分析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学术逻辑的含义与实现路径[5]。钱嫦萍、胡博成主张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协同育人机制等方式,推动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职责的落实[6]。王一等认为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是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实践逻辑的统一[7]。朱太锐等发现健全导师责权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8]。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对加强研究生导师考核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指出了加强学生德育是研究生导师应尽的一个重要职责,并有探索如何有效构建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以立德树人的思想来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已有相关研究中的观点、思路和结论可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但现有文献并未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构建与实施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故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构建

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机制的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必须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整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构建,将以保障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实效性,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考核目的和指导原则,从考核实施主体、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反馈系统三方面着手,环环相扣,形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闭环,以期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闭环效应,助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从而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最坚实的高层次人才支撑(见图1)。

图1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图

(一)考核实施主体

考核实施主体是指对研究生导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的单位和个人,当前我国各高校对研究生导师考核的主体大多为上级管理部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中的考核实施主体将突破现有校级单方考核方式,提出校级、院级、研究生、导师自身四维考核主体方式,这是该考核机制运行的“起点”和“终点”。相对于校级管理部门而言,学院是研究生导师所在的直接上级管理部门,更是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统筹安排者和见证者。立德树人目标下学院作为考核实施主体之一,有利于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立德树人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学院监督和激励作用,从而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研究生群体纳入考核实施主体中,可弥补研究生作为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过程中的直接受众,却没有很好的参与到导师考评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考评结果的认同感、客观性以及有效性。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系统中的重要主体,是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导师自身作为考核主体充分参与考核过程,有助于促进导师坚守育人初心和使命,不断自省和优化立德树人的方式,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立德树人目标下推行校级、院级、学生、导师自身的四维主体考核方式既是对导师考评主体与内容的丰富和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考评结果的科学性。

(二)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各高校对研究生导师考核的内容大多偏重导师论文数量、科研经费以及指导研究生数量等方面,忽视了对导师道德素质修养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考评。因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改变传统过于看重导师自身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增加学生培养质量这一优化现有导师考核机制的评价指标。强调从综合导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师德事迹的党报报道、评为优秀教师或劳动模范)、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包括课题、论文、专利、获奖)、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教改成果)、研究生培养(思想道德、学习成绩、实践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研究生升学及就业情况)方面建立完善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9],进而在此基础上,探究构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立德树人目标下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是构建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核心,也是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运行的第二环节。具体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与可比性,这既有助于高校通过考核评价结果整体把握研究生导师的准确情况,也有助于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考核反馈系统

反馈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形式。正反馈的特性是破坏系统原先的平衡状态,形成一种系统的非稳态和非平衡,在正反馈下系统处于再生状态。反之,负反馈的作用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立德树人目标下考核反馈系统是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一考核机制运行的最后一环,主要以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方式来具体运行。在校级、院级、研究生、导师自身四维考核主体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围绕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后,考核反馈系统将对研究生导师考核结果以是否满足立德树人目标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形成有效的反馈,最终将考核结果反馈至四维考核主体,即形成一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闭环。同时这一考核机制规定满足立德树人目标的即为正反馈,反之即为负反馈,正反馈可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起到正向激励作用,负反馈是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客观真实的反映,有助于帮助研究生导师及时改进指导方法,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最终减少乃至消除负反馈。立德树人目标下设计合理的研究生导师考核反馈系统,注重加强考核反馈,切实落实考核结果,推动形成考核闭环,增强了研究生导师考核的实效性,提高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可持续性,进而优化了研究生导师梯队结构,提升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质量,促进实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双目标。

三、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实施保障措施

(一)国家要强化育人导向,改革导师考核制度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我国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应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为指导,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七大基本原则为准绳,赋予立德树人理论生命力和时代性,打破社会对教师道德标准的刻板印象,切实增强全社会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认同感。同时政府政策是引领教育行业的两架马车之一,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政府应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出发点,坚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助力国家科研事业进步为研究生培养方向,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积极颁布研究生导师制度考核的相关政策文件,如对研究生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予以硬性上限规定,切实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任务,提高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水平。此外大力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净化高校育人环境,推动构建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二)高校要坚持立身之本,创建和谐育人环境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对研究生导师的师德要求,更需要高校创建一个良性和谐的育人环境。立德树人目标下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高校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如导师选聘和培训制度)。一方面,高校应坚持“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德之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奠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外在校园育人环境和氛围,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要持续推行研究生导师选聘和培训制度,奠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内在制度环境,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实效性。首先应推行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研究生导师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最高层次和中坚力量,坚持研究生导师职务的聘任制,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规定3年为一个考核周期[10],对考核期满达到立德树人工作要求的研究生导师要实行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导师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则应及时分流,从而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结构。其次,应推行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研究生导师则是承担起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实现教育道德目的的主力军,高校培养教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导师推进立德树人实践的能力和方式。信息化时代下立德树人的内涵不断因时而新、因事而新,对于立德树人的新内涵,研究生导师某种程度上和学生一样都是学习者角色,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调整,进而更新内化为自身德行品质和行为规范并指导改善立德树人工作。故高校应大力推行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新工具、新方式,及时更新丰富立德树人内涵和要求,提供育人知识专业支撑。同时鼓励研究生导师进行社会典型道德案例和优秀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定期集中学习分享,从而督促导师反思自身立德树人理念和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终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导师队伍。

(三)导师要坚守教育初心,重视学生过程培养

教师是教育之本,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研究生教育是支撑、推动和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研究生导师的素质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作为研究生思想、学术及生活的直接指导者,研究生导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实在研究生过程培养中,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素养和道德素质修养。首先,课堂教学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播知识和思想的首要渠道,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研究生导师应坚持“四个统一”,增强立德树人责任担当,始终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保持对学科学术前沿的敏锐度,在日常实践中创新优化教学和科研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和人品素养,进而高质量地做好教育实践者的本职工作。其次,研究生导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始终以实际社会需求为研究生培养考量,在培养品行高尚、基础宽厚、思维创新及能力卓越的人才目标指引下,订立满足并高于学校研究生培养要求的标准,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创新指导研究生的观念、知识及方法,培育良性多元灵活的教学、指导和考核方式,更加关注研究生的个人纵向成长,重视培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及情绪管理能力,尤其尊重研究生的主体性特征,倡导以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激发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从而书写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答卷,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研究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尊重立德树人工作

人才是立国之本,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高层次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研究生群体理应厚值家国情怀,高度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的人生信念,积极承担自身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培养顶天立地的科研目标和百折不挠的科研信念。同时,教育的过程是学生选择接受的过程,研究生接受认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立身之本,尊重珍惜研究生导师劳动价值,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内容内化为自觉认识、自我体验、自愿行动。这既是研究生群体对尊重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一种回应,也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了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早日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一代新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