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课改路

2021-09-09 13:49詹正昌
中国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国培教研多媒体教学

詹正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转眼之间,已是半百之身;蓦然回首,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2年。打开记忆之门,近20年的“课改”历程,显得更加清晰,只因在这条泥泞的道路上,印着蹒跚的脚印。

21世纪到来,中国教育史上新一轮的“课改”犹如春风,唤醒祖国大地,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师头脑中落地、生根、开花,教育事业也硕果累累:“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角色的转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三维目标……一系列的“课改”新名词,成为教师们迎接21世纪的欢迎词。在这些“欢迎词”的背后,记录着一个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教育故事。

教研的故事:从“假”到“真”

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开展“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这是新一轮“课改”在教学工作中展开的第一步。在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从外地请来的专家,听着他们口中不断蹦出来的“课改”新名词,坐在台下忙着记笔记的我,既感到新奇,又有一些惶恐,如何赶上“课改”潮流,使自己不掉队,成了我在教学研讨中的最大难题。学校领导为了让我们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学会新的“启发式”教学,也绞尽脑汁,最后把眼光落在教学辅导资料上。一本本散发着油墨芳香、印着鲜明标记的“新课改”教案,放在了各位教师的办公桌上。于是,教研活动成了教师埋头抄教案、口中念念有词背记教学环节的行动,上课成了机械单调的模式化运动,甚至个别校领导在教师会议上郑重宣布:“一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讲授时间超过15分钟,要扣该教师的年终考核奖金。”这是当时强势推进新“课改”的状况。参观、学习、模仿“×××教学模式”,一时间又变成了新“课改”的重大教研讨论话题。

在经历了多次的尝试、模仿后,我在教学工作中吃尽了苦头,痛定思痛,不得不开始深入反思。我所任教的七年级,学生来自全镇20多所小学,每个小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各不相同,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我采用了这些所谓“新式”“高效”的教学模式后,自己10多年来积累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全被抛去,不仅自己无所适从,还让学生感到茫然。对于这样的“课改”教研,是被动地盲目跟风,还是主动地开展真实教研,成了我“课改”路上的重大抉择。教无定法,只需教学得法,“土洋结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成了我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课改”教学模式的鲜明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了我对“启发式”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真正认识;对我所教育的学生学习情况深入分析,从而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了我对那些“新式”“高效”教学模式的变通使用。这样坚持了几年后,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语文学科教学成绩稳步提高,达到同年级16个班的前列。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课改”实践,我真正地认识到:“课改”能否成功,不是依靠“假”“大”“空”的形式主义追求时髦,而是立足于学生实际开展真实教研。被动、盲目地模仿“新式”“高效”教学模式,只能使“课改”走进死胡同。

多媒体教学的故事:从“懒”到“勤”

跟随“课改”走进教师们视线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普及。上网打印电子教案、下载教学课件、播放音频文件替代教师课堂上的课文示范朗读,“课改”中的教研活动走进了“电脑”新时代,“搜索资料—复制—粘贴—保存”,就成为了教学研究最简捷的完美过程。许多人惊呼:“来了电脑,懒了人脑!”

一开始,我也像许多老师那样,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多媒体教学上,从最初“电脑上精心下载教学课件,课堂上认真播放给学生观看”,到后来“亲自制作教学课件,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这个过程也有着曲折的故事。比如,在课堂上播放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课文,从而代替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示范性朗读,这是多媒体教学时代语文课堂的特色,更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首选。音频中朗读者普通话发音标准,字正腔圆,不可能读错字,同时,又能消除语文教师生怕自己的普通话发音不准而不敢进行示范性朗读的心头忧虑,语文教师还能忙中偷闲这么几分钟,保护嗓子,何乐而不为呢?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语文课上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下降,我自己朗读课文的能力也在快速下降。另外,音频中朗读者的语调缓急、字音高低、语速快慢,与我对课文的理解不相协调,这样的朗读无法体现出我自己对课文的个性感悟,又怎么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呢?怕自己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怕读错字,可以在上课前跟着音频中的朗读者练发音、勤查字典,这些小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音频中朗读者的语调缓急、字音高低、语速快慢,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样处理适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吗?能够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吗?如果不适合,我要在示范性朗读课文时怎样处理?在课文中如何做好标记?这些问题,把我从简便快捷的多媒体教学中惊醒,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文本阅读,才是语文“课改”的真实体现。

多媒体教学,不是助长教师的惰性,放任教师任意去网上“抄袭”,而是为教师详细备课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资料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熟练使用电脑的基础上,还要勤于思考,在众多的教学课件、备课资料中,舍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从而使多媒体教学在“课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培的故事:从理论到实践

转眼之间,到了2012年,电脑早就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国培计划”网上培训,也成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也许是第一次参加网上培训的新鲜感,也许是从第一节课失败就积累下来的不服输的劲頭,也许是苦苦探索四处碰壁之后的执着追求,也许是“国培计划”课程的授课专家、学者讲解教学原理的深入浅出,也许是“国培计划”课程的“对症下药”,也许是“国培计划”教育教学理论的更全面、系统、连贯,我感到有一股新鲜的活力,持续注入我的“课改”中,使我有了明确的教学研究方向,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可操作性,使我的教学思想得到了矫正,教学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学方法得到了快速更新。

至今,我还保留着参加“国培计划”所写的读书笔记,上面记载着我当时的点滴收获。课余之时,我还会翻开来看看,做一下对比,哪些方面自己做到了,哪些方面自己还没有做到。特别是2012年举行的“国培计划”专题“备好课”、2013年举行的“国培计划”专题“上好课”、2014年举行的“国培计划”专题“评好课”这三方面的系统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现摘录两则当时的读书笔记如下。

1.2012年我参加“国培计划”的“备好课”专题培训时,我在学习“合作探究的要点是什么”这个部分,观看了相应的专题讲座“自主课堂与教学设计(初中)”(视频),我的学习感悟是:(1)在设计自主课堂教学的备课中,要改变自己以往的“以灌输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不良习惯,应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以及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个体学习体验的获得,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才会得到提高。(3)在备课设计中,一定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两点,作为教学环节设计进去,长久坚持,效果才会显现。

2.2014年我参加“国培计划”的“评好课”专题培训时,在学习第一门课程“阐释学与初中文学作品解读”后,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得出来的感悟是:(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突出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及多元化,应加强对初中(教材)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许多教师只会依据语文教学参考书或现成的教案,照本宣科,追求统一化、格式化的阅读教学效果,做题、考试成为文学作品阅读的根本目标,学生的个性感悟没有得到應有的重视。(2)初中语文阅读的个性化,应统一在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交流读书感悟这样的大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感悟才不会偏离正轨,误入歧途。不能把教师的阅读感受强加到学生身上(或者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坚持(师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的教学相长原则,教师才能做到“常教常新”。(3)对于学生的个性阅读感悟,除了进行阅读方法技巧指导外,还应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进行个性化阅读(旁边做好即时的点评、批注)。

这样的学习感悟笔记还有许多篇。当然,既要做好每天的实际教学工作,又要争分夺秒地进行“国培计划”专题学习,有时我也会因为感到厌倦而打算放弃(或者应付),可是,马上会不自觉地回忆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失败的第一课”,回忆起自己向别人请教却“碰壁”的难堪,回忆起教学成绩落后于别人而遭到点名批评时的羞愧,这一切的回忆,又让我勇气倍增,干劲十足,及时调配好“工作”与“培训”的时间,在教学研讨中消除骄傲自满的情绪,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地完成“国培计划”的各项专题培训。最终,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写教研文章的故事:从“临渊羡鱼”到“退而结网”

每一年,我都要订几种教育类的报纸、杂志,从中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了解“课改”的新发展,以指导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其中《云南教育》是我长期订的教育杂志,也是我办公桌上必看的杂志之一。“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这句谚语也适用于“课改”中的我。但是,光是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去实践,那还不行。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让自己在“课改”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每一次拿到这些教育类的报纸杂志,读完了那些全国有名的教育专家所写的文章,如云南的周丽蓉老师、任玲老师、赵玲老师,我都无比地羡慕她们,羡慕她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羡慕她们能够收集那么多的资料,羡慕她们逻辑严谨的论证。除了羡慕,还有佩服。有时自己也会进一步去追问:她们文章中的这些教学经验、资料是怎么来的?上网一查询,才知道这些教育专家绝大多数是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也和我一样,站在三尺讲台上,每天也要手捏粉笔在黑板前讲课,每天也要解答教室里学生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每天也要批改那如山的作业……可是,他们与我们这些普通教师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那就是他们更勤快,勤于反思,勤于总结,勤于写作,集腋成裘,日积月累,把一点一滴的教学感悟记下来,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写出来,然后再实践检验、分析总结、逐步完善。

我要如何向这些教学名师学习,在“课改”之中有所作为呢?“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觉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去,勤于实践,积累经验;请教别的老师,积极收集素材,写好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反思;勤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文字,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尝试着向县、市、省各级各类的教育报纸、杂志投稿,倾诉我的教研心得体会。写教研文章,一方面,想验证自己的教研方向是否正确,教研方法能否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认可,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教研文章也是自己教研成果的物化积累,其中的“课改”经验教训,既可以给其他教师做参考,又能激励自己在“课改”这条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防止自己坐井观天、故步自封。

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课改”成果终于展现出来:一方面,我的实际教学能力提高了,在全校同年级16个班中,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名列前茅,我有6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20年8月被评为云南省临沧市第四批“市级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我的“课改”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和关注,历经5年的课堂实践专题研究“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最终有了成果:《体验式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和反思》发表于《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8年第12期),《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和反思》发表于《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第12期)。另外,我每年都有教研文章发表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教育类杂志上。

“课改”的道路还很漫长,也很曲折。但我深信,只要自己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天道酬勤,总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民族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

724132105@qq.com

猜你喜欢
国培教研多媒体教学
回访调研夯实“国培”基础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牵手国培幸福成长
我的国培“心” 国培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成为“国培计划”项目县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