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路径

2021-09-10 14:45田林李佳城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订单式校企院校

田林 李佳城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体制的转型,需专业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对照。参照现实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科学实施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高职院校创新发展需服务于学生职业良好发展,依托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培育出具备夯实理论基础和超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需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促进。校方领导要要精准定位订单式人才培养决策,尽量与具有发展前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应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因此,高职院校需对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建立正确认识,以战略思维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

一、高职院校发展中实施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一)选择适合的合作企业

合作企业的文化、发展理念、规模、创新和转型的实力,对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高职院校若想利用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谋求新的发展路径,就必须慎重选择合作企业。适合的合作伙伴,是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活动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设计和自身的发展规划,生成明确筛选条件和合作门槛,便于客观和理性的推进各项考察事务。

(二)企业与学校学达成价值共识

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需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上,达成战略和价值共识,以保证人才培育决策和目标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双方需就就业岗位、课程建设、专业教学等方面,签订明确的合作合同,将各自的权利、义务、职责、诉求、违约责任落实到书面上。不影响学生正常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必要条件,合作主体必须细化各项教学任务和内容,为学生构建现代和科学的教学环境。

(三)结合学科设置科学建设“订单班”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设计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高职院校和企业需以“订单班”为主,面向特定人群的就业问题签订用人“订单”。需根据高职院校学科设置,校企共建“订单班”,这是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充分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标准和人才结构

企业和学校协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活动,需对整个大环境的人才需求标准、人才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大数据分析,避免盲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合作双方需就目前严峻就业形势进行课题性的讨论,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终,需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共赢。

二、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专业教育与技能实训一体化原则

以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合作主体需秉承专业教育与技能实训一体化原则。学科建设,既要参照企业岗位需求和工作标准,还需对整个就业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校企合作培育出的新型人才,不仅要达到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还需具备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和优势。必须加强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学生脱离合作企业后,具备优势和条件进入其他企业工作。以合作企业为平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时,会因教学标准发生改变,无法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专业教育上控制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要求学生。

(二)以就业为导向设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和合作单位,应以就业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寻求新的发展渠道和道路时,高职院校必须高效服务于学生就业。秉承这一基本原则,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到专业教学活动中。当然,学校和企业为所有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是不现实的,但双方要致力于培育创新型的技能型人才,保证学生具备显著行业竞争优势和自我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

(三)促学生职业理想有效实现的原则

依靠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动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需遵循促学生职业理想有效实现的原则。高职院校与企业就订单式人才培育进行深度合作的过程中,需对学生的职业生规划进行全面了解。当学生求知意向和校企安排产生冲突时,应尊重学生的职业发展诉求和意愿。且在正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活动时,校方需做好大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性选择是否参加“订单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职业理想,协助他们选择适合和正确的学习方式。

三、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高职教育有着明显的职业属性,需能体现自身的独有的办学优势和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时,需显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校与企业需签订专门的就业订单,企业培训和职业教育需形成合力,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和高职院校需动态关注市场人才需求标准和既定领域的人才结构,对传统的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扩充和删减。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行业变革态势、人才结构问题等,加强新型课程内容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契合性和一致性。无论是在企业实习,还是在“订单班”学习理论知识,都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课程内容需随着岗位标准和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动态优化。围绕课程建设、合同签订、学生管理和工作安排等,构建科学和完善的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企业需为优秀的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对有其他职业选择诉求的人员,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尽量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对“订单班”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校企需通过搭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进行长期跟踪。实现人才培养、人才管理、就业服务的一体化,促使高职院校生成新的办学机制和发展模式。

(二)确立系统和科学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步骤

“订单班”的建设是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活动的关键,决定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目标实现效果。校方领导需以学生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据,组建具有现实适应性的“订单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意愿安排他们进入新的班级学习知识和技术,并定期组织他们深度参到企业实习工作中。高职院校与企业需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上达成价值共识,确立系统和符合规则“订单班”教学步骤。第一步,教师需面向所有学生发布组办目标、要求、条件、责任等可靠数据,为学生自由选择提供完整和有效信息。教师需客观宣讲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政策和可能面临的就业问题,引导学生对企业和新型教育举措形成清晰的认知。第二步,教师需对报名人员的资质和条件进行确认和审核,组织必要的笔试和面试考核活动。第三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体验和感受。第四步,回归学校后,对学生的参加“订单班”的意愿进行再确认,而后根据他们的真实表达和诉求,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活动。

(三)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实施质量评价

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既要在人才孕育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还需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和客观的评价。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是否对高职院校发展产生预期的促进作用,需依靠完善和多元的人才培育成效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后,需根据学生的技能提升效果和学习状态等,在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实施质量评价。即参照教育教学结构,诊断高职院校发展问题,并对发展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估。高职院校可对比企业用工反馈和考核结果,判断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获得提升。企业表现出明确和积极的提供就业岗位意愿时,说明的学生的具备符合要求的岗位技能和专业能力。而只有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获得大幅提升,才能有效扩展生源渠道,促使其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团队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确立后,高职院校需联合合作企业共建特色人才培育的团队。双方需安排用于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进行系统性的指导。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培训师资质量决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高职院校办学模式转型的效果。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促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能培育出符合企业需求和行业要求的技能性人才。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后,才能真正体现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价值,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深度参与到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为有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活动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以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形式,对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进行扩展,引导他们对行业变革和专业发展建立正确的认识。利用专门的教师队伍,双向推进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实现创新发展和职业教育转型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需就订单式人才培育形成完善的流程、计划,组织学生系统的参与到专业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需提前订立好订单式人才培养步骤,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科学强化。以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促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合作双发必须根据创新发展要求、现实社会就业形势等,及时优化和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要鲜明的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特点,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科学实施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基于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条件,推动企业、高职院校、学生获得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订单式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订单式”培养绩效评价的构建及改进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