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2021-09-10 12:50谢彦红
关键词:教学发展学生评教高校青年教师

谢彦红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地方高校调查发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理解、整合、研究、创新和实施五个维度上具有一定方向的路径关系;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尚待提升;不同教龄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呈“W”发展趋势;文、史、哲、艺四门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其他学科水平偏高;讲课比赛获奖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其他教师差异不明显,而承担教学项目的教师教学能力表现出较高水平。

关键词:学生评教;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发展

中国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73-03

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关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要求高校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评教往往作为一种可行的手段被广泛地运用。学生评教是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判断,可以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的长处和短板。学生评教分数是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各种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教学实际情况有些偏差。本研究拟从学生评教视角出发,编制问卷,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过程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基本情况和教学能力两部分。问卷共计10个大题目,其中基本情况3个题目,教学能力7个题目,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式编制,共有35个小题。本问卷是在熊华军教授设计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问卷基础上修改而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具体从教学整合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理解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考察 [1]。删除或调整了原问卷中部分题目后,首先进行了效度检验,通过对35个题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KMO检验值为0.980,累积解释方差69.209%,Bartlett球形检验效果的显著性特征值为0.000(P<0.001),说明题目设计的区分度较好。然后进行信度分析,显示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为0.984,说明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调查工具。

本研究选择了一所应用型大学,考虑到高年级学生对教師教学能力评价的可信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实施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6份,调查数据主要采用SPSS21.0和AMOS24.0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研究问题

为了弄清调研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现状和具体能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拟从三个基本研究问题入手:(1)学生眼中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处于怎样的水平状况?(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处于怎样的发展程度?(3)青年教师在教龄、学科、教学竞赛、负责课程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等特征下的教学能力水平是否存在不同?在此基础上,拟通过构建5个具体教学能力维度之间的路径模型,验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过程是否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发展路径。于是又提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五个维度之间能否构建路径假设关系模型?

二、研究结果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水平的认识

对396份调查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整体均值为3.98;为了更清晰地呈现样本教师教学能力的分布趋势,对样本进行了教学效果的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教师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仍有27.2%的学生对教学效果很不满意;教学效果处于较好和很好程度的教师占总体的72.7%,这些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五个维度水平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1)教学整合能力处于中等偏下程度,均值为4.075。(2)教学实施能力处于较高程度,均值为4.141。(3)教学研究能力处于较低程度,均值为4.062。(4)教学创新能力处于中等偏上程度,均值为4.115。(5)教学理解能力处于中等程度,均值为4.096。由此推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五个维度发展水平由高到低是实施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整合能力、研究能力。这一结果与熊华军调查西北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学生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满意度的结论略有不同 [1]。熊华军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理解能力最不满意。造成两种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与高校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理解不同。教学实施能力是最容易观测的指标,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与自己期许一致时,自然打分偏高。此外,教学能力还与教学责任密切相关,教学研究能力低恰恰反映出调研高校青年教师轻视教学内容、方法与流程任一方面的改变。

(三)青年教师在学科、课程建设等特征下的能力差异分析

1.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存在差异。三大类学科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00<0.001,说明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文、史、哲、艺的均值为3.97,经、法、教、管的均值为3.78,理、工、农的均值为2.83。这一结论与张静华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她研究发现人文学科与理学的教师有效讲授行为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工、农、艺学科及社会科学,这种结果可能与调研高校重视某类学科发展有关。

2.承担教学项目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偏高。按照有无校级或校级以上教学项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效率(sig=0.03)<0.05,说明方差不具有齐性,通过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27<0.05,说明有无教学项目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孙丽芝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教学项目对教师教学发展有推动作用。

3.不同教龄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呈现“W”趋势。就均值而言,教龄为0~3年的教师得分最低(3.29),教龄为14年以上的教师得分(4.13)普遍高于其他教龄组,不同教龄组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大致呈现出“弱—强—弱—强”的变化趋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00<0.001,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教龄为0~3年的教师与教龄为14年以上的教师在教学能力(P=0.022<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教龄为4~8年、9~13年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刘小强发现大学教师任教4~8年后进入教学发展的转折期,如果他们主动反思教学,教学能力将会出现大幅度增长。

4.不同职称、教学竞赛获奖、负责课程建设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没有差异。对不同职称教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128>0.05,说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不同,可能与调查对象处在相近发展水平有关。将有无校级或校级以上课程建设项目作为分组变量,对有无课程建设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49>0.05,说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课程建设项目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密切相关,教师不重视教学研究,即便是承担项目,教学能力也不一定能得到提高。对教学竞赛有无获奖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8>0.05,说明参加比赛并获奖与其教学能力发展无直接关系。这一结果与于安龙、章菊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他们发现教学竞赛是教学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因此,如何发挥教学竞赛的功能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四)教师教学能力五个维度之间的路径结构分析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各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正向发展路径,通过建构路径因素关系预测模型并证明其有效性。根据提出的10个假设关系,使用AMOS24.0软件考察预测模型的数据与结构拟合度,结果显示x2/df=2.271<3.0,RESMA=0.057<0.08,适配度指数GFI为0.846,调整后适配度指数AGFI为0.821、标准适配指数NFI为0.917、非规范适配指数TLI为0.947、和比较适配指数CFI为0.952,模型拟合指数良好,由此可以建构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五个维度之间因素路径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

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中教学能力五个维度的七种假设关系,结果发现:(1)H1:教学理解能力对教学实施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501(>0.1),P值为0.001(<0.05)。(2)H2:教学理解能力对教学研究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783(>0.1),P值为0.001(<0.05)。(3)H3:教学理解能力对教学创新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674(>0.1),P值为0.001(<0.05)。(4)H4:教学理解能力对教学整合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871(>0.1),P值为0.001(<0.05)。(5)H5:教学实施能力对教学整合能力路径系数为0.747(>0.1),P值为0.001(<0.05)。(6)H6:教学整合能力对教学研究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235(>0.1),P值为0.001(<0.05)。(7)H7:教學研究能力对教学创新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319(>0.1),P值为0.001(<0.05)。以上假设关系全部成立,从而确定了它们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路径,即教学理解能力—教学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实施能力。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总体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青年教师中教学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的占38.2%,处于较高水平的占48.5%,达到非常高水平的占10.4%,达到优秀水平的占2.9%。从青年教师最需要发展的教学能力排序来看,依次是教学创新能力(31.6%)、教学实施能力(24.1%)、教学整合能力(18.4%)、教学研究能力(16.8%)、教学理解能力(9.1%)。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乃至教学评价的创新。教学创新能力偏低,反映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进而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青年教师应树立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技术,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理论教学水平外,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因而,青年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行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可知,实施能力是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能力,实施能力薄弱,表明青年教师轻视教学过程,坚持采用自己接受的“传授范式”,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之外[2]。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师生消磨时间的场所,学生感受不到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然归结到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推进课程改革创新,课程内容提高高阶性,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性,课程设计增加挑战度,落实这些任务都是以教学能力提升为前提实现的。

调研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国家提出的“一流

本科教学”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4.2%的青年教师表示学校支持教学机制作用一般,这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缺乏学术性不无联系。学校应针对不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提升计划。有15%的青年教师对教学有较高的认同感,会主动提高教学能力。需要警惕的是,45.6%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发展持有消极态度。高校“轻教学重科研”的种种举措严重影响到教学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他们不愿意在教学上花费时间。教师的主观意识决定其教学行为,因而学校要摆正教学的中心地位,督促教师主动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某些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人口统计学差异:(1)教龄差异:教龄大于14年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得分最高;其次是教龄为4~8年的教师;教龄小于3年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得分最低。教师教学能力在教龄轴上呈“W”发展趋势,即“新教师”和“老讲师”在教师总体中处于教学能力的底部。这种结果与教学能力形成的途径有关。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在入职后形成与发展,其提高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实践[3]。教龄短的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便是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受情绪因素影响,教学实践不仅不会带来美好体验,反而会抑制对教学的理解。“老讲师”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但他们职称晋升受阻,职业倦怠感增加,教学上习惯于“吃老本”,教学能力甚至出现下降现象。(2)学科差异:文、史、哲、艺学科的教学能力较其他学科水平偏高。学科取向型教学能力是教师基于自身专业成长经验形成的“专业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启蒙和专业思维的训练,体现出“在专业上保持活力”[4]。调研高校的前身是师范学校,以文科见长,得出这样的结论实属正常。不过,工学、理学、艺术学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比法学、语言学高出一截[5]。(3)教学研究项目承担差异:承担教学研究项目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偏高。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是发展教学能力的关键 [3]。从事教学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尤其是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进而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发展。

(三)学生评教结果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解读

学生评教是一种综合评价,受教师因素和非教师因素影响,其中24%~31%的学生评教差異是非教师因素造成的[6]。非教师因素主要有班级规模、课程类型、教室、教学任务安排、课程性质、学生年级等,这些因素对评教成绩产生显著影响[7]。照此理解,对学生评教的结果应科学地对待。尽管不排除学生情感因素影响,打低分,或印象分,不真实的评教偏差使教学能力监测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然而,学生评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评价,排除误差的影响,评价结果仍具有可信性,青年教师须正确对待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受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决定,体现了一种以学术积累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性智慧的发展变化。学生评教结果反映的是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状况,管理者不应滥用学生评教结果而给教师“扣帽子”,应当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研究还发现,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是可以被学生感知到的,尤其是行动研究产生的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并发挥了作用。在“完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教学和课程建设融合”“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等题项上都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教学研究能力的评价,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重视,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要继续提高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学术性反思水平,并为有效教学努力。

参考文献:

[1]熊华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74,173.

[2]翁伟斌.一流本科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须为、难为与可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

[3]姚利民,贺光明,段文彧,等.自主发展与学校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策略探寻[J].大学教育科学,2018(2).

[4]刘刚,蔡辰梅,刘娜.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其比较分析[J].江苏高教,2020(4).

[5]韩锡斌,葛文双.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7).

[6]董桂才.学生评教的非教师因素[J].高教探索,2014(2).

[7]邱楷,叶道艳.高校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科学,2016(2).

猜你喜欢
教学发展学生评教高校青年教师
论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未来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
关于民办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可靠性的研究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如何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药剂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