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教育故事

2021-09-10 03:22沈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育者育人智慧

沈培

讲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教育故事,传播首都教育好声音,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首都教育者的新任务。教育本身就是创造故事的行业,没有故事的教育不会是真正的教育。“人天生能够理解故事,而不是逻辑”,人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往往感动于故事背后的真情和道理。好的育人故事能够让人通过故事看到其背后教育的力量。

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指导支持下,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从2019年开始,连续主办两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同台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活动,第三届讲述故事活动正在各个学段生动地开展。众多教师讲述了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教育故事,有的引人思考,有的给人鼓舞,有的令人肃然起敬。那么,什么是好的育人故事?如何才能讲好育人故事?本文结合“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同台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活动中的几个育人案例,进行阐释分析。

1.好的育人故事往往折射出教师深厚的教育情怀

情怀,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最深沉的追求,是一种没有任何利益驱动的坚守和执着。教育情怀是把从事教育当成自己一生快乐的事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信仰、情感皈依,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和感情,即对教育有一种持久、特殊、难以割舍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源自对教育发自内心的、最深沉的爱。教育需要有情怀的教师,给学生以精神的引领、心灵的启迪和人性的关怀。

育人故事1:把“敬业”训练成习惯。

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是一名从教36年的思政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听从组织安排从医学专业转岗,担任了校团委书记兼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开始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生涯。这段经历也让他认识到人生的职业选择未必能够完全主动,但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从事职业工作,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个现实。从教36年来,他始终把塑造良正的人格形象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方向和政治价值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深切感受到,尽管不同时期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有一点始终不会改变,那就是真诚的力量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只有那些内心充满真诚信仰,真心实意、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的教师,只有以高度敬业的职业道德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师,才能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把敬业训练成习惯,是王向明老师从教36年的深切感悟,也是他对育人故事的最后总结。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教育者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将教育事业看作自己的天职和生命的发展,自觉地将教育与国家命运、学生前途、民族振兴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执念于立德树人为本、欣然于教书育人为乐,寄情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用情于学生的人性向善……这就是教育者的教育情懷。

2.好的育人故事往往蕴含着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进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教育理念对教育行为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育人故事2:史家的育人故事。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王欢校长讲述了这样一个育人故事。

“今天,来史家参观的人,可能都会领到一支笔,扫开笔端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四(4)班的学生‘童声讲党史——为留守儿童讲睡前故事学习项目的具体内容。两年来,学生们轮流每天录制一段音频,为千里之外的留守儿童读名著、讲故事。以儿童的视角关注留守儿童,学生们用相机为一个个打工者拍下在工作岗位上最美的笑脸……

在史家,学生有可能会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王校长,我们想聘请您做我们公司的指导教师。这是学生在参与创智汇课程。他们组建了一个绿色科技公司,要研发一种节水装置。在这种课程中,学生可以在学校任意聘请一位教师当导师。为留守儿童讲故事送上关爱,让学生尝试开办一家公司,这都是史家教育集团学生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只是学校8000多个项目的一个缩影。学生的学习内容已经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在一个个项目中长期地体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志向、责任与担当。”

“教育的存在根据和基本使命就是要使人生成为人。”教育的根本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要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史家教育集团的课程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给予学生“成”的能量、尊重学生“长”的过程,让学生成为一个“心有温度、行有智慧”的人。立德树人,就是要使学生这颗种子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3.好的育人故事反映出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智慧是什么?教育智慧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面对复杂的情景,通过经验和专业知识基础处理问题时所展示出的机智。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育情境的丰富性、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都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智慧加以解决。

育人故事3:寻找“热爱”。

北京市一○一中学的杨晶晶老师讲述了帮助学生寻找“热爱”的故事。

“长大后,你想做什么?”这是每个学生小时候都被问过的问题,那时的他们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热爱。但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长大后,他们找不到“热爱”了!“为什么要学习”成了他们的困惑,没有明确的目标,找不到学习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学习动力。于是,我开始了新的尝试——“家长导师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想了解的专业、家长能提供的资源。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邀请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家长组建导师团队。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邀请家长导师们走进校园,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从精神鼓励、职业咨询、学习督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今,学生们已经升入高三,找到了“热爱”的他们正在全力以赴地备战高考,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拥抱自己的“热爱”!

当代中国已进入“物质丰盈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裕可能会使一些人丧失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失去自己的“热爱”,杨老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帮助学生重新找到了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找到了“热爱”。教育智慧是基于真爱、源于博学、长于经验的积累。教育智慧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深谋远虑的境界、敬业乐业的品质。教育智慧体现了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4.好的育人故事处处体现着教育者的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对于教育者而言,是尊重,是包容,是责任。对于学生而言,“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仁爱之心是教育者的“关键道德”,体现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体现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每一处、每一个细节中。

育人故事4:清晨校门口的坚守。

北京景山学校的邱悦校长讲述了这样一个育人故事。

“每天清晨,我从六点半到七点半,一个小时,风雨无阻,坚持站在校门口,向每一位入校的老师、同学问好,并且能叫出大部分同学的名字。或拍拍肩膀,或微笑示意,有时和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有时给遇到挫折的同学加油打气。清晨在校门口的坚守,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上千次说早上好,上千次挥手致意,叫出上千个名字,和每一位同学互动,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有的是一位人民教师、一位党员教师、一位首都教师把满腔的热爱注入到每个孩子心田,呵护他们成长。”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影响的过程正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以教育者的仁爱之心培育学生的仁爱之心。

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首都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里的真实故事。对这些好的育人故事,大家不一定记得具体的故事情节,但故事里教育者的教育情怀、教育理念、教育智慧、仁愛之心却会深深地感动听故事的人,深刻地影响听故事的人。好的育人故事,不是居高临下的耳提面命,也不是煞有介事的故作艰深,是在娓娓道来中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小小的教室承载着大大的梦想,小小的育人故事承载着教育人的情怀、理念和智慧,讲好育人故事,讲好的育人故事,让更多的人听到,让“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成为首都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教育者育人智慧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