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1-09-10 09:44刘美娟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

刘美娟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容开始:一是在激发兴趣中创造,点燃起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二是在质疑研讨中创造;三是在发散思维中创造,通过发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这样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步入创造思维的神圣宫殿。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曾经在一个电视剧里看到这样一个情节: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问人们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的孩子们讲出了几十种,小学生讲出了十几种,中学生讲出了八、九种,大学生只讲出二、三种,而社会上的人们竟一种也讲不出,因为不敢讲。

这种情况令人匪夷所思,学问越高、见识越广的人的想象力反而越受局限。透过现象看本质, 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形成“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纳和记忆现成的知识,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发问,久而久之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也就淡化了,思想也会变得麻木。试问,这样的语文教学培养出来的会是人才吗?

社会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使命要求我们当今的教育要着重培养创造性人才,所以我们在平日的教学里,需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兴趣中创造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丰富。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点火之人自然由教师来充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善于提取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和教具,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学贵有思,学思结合,在质疑研讨中创造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有质疑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进一步学习,然后才会有所得,学生的带疑而学显得尤其重要。

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中,课文先后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趣事,这些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新颖奇特。在老师的介绍引导下,班里博学的肖又轩同学主动和大家介绍了我国探索宇宙的发展历程。听完介绍,同学们若有所思,原来太空有这么多奥秘,只要我们敢于研究,就可以在太空中挖掘很多宝贵的资源,让这些资源服务于人类。老师顺势接上同学们的话语,结合课文内容,如果你以后是研究太空的科研人员,你会怎么做呢?一个同学说:“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因为失中,很多行为举止难以进行,我以后要专门研究一种抗击太空失重的东西”。这时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敢于从教材出发,进行发散创造,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学习,鼓励大家从小立志努力专研。这样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其创造个性才得以充分展示。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可以促进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与探索,进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非常佩服诸葛亮巧妙利用草船借箭的智慧,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此看,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深层次探索阶段,于是老师适时启发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处来思考,如抓住“雾气很大”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深思熟虑,料事如神……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三、在发散中创造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组合。发散需求异,它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求索答案,一避考虑问题的单一性,使思维不至僵化。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特三大特征。我觉得应从这三方面训练创造性思维呢?

(一)精心设计训练,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指针对问题从不同角度,在短时间内反映迅速而多向的思维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我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字词句运用”时,组织同学们在春、夏、秋、冬里任选一个季节,可用上季节下面的任意一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如选择季节“秋天”和词语“树叶”,可以说: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同时,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同学发言,因为被同学们选择过的词语不能重复适应。规则说完后,便组织全班同学开火车轮流进行。在游戏过程中,越到后面的同学越没有选择性,难度也会增大,但很多同学在游戏氛围和好胜心的驱使下,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令我惊讶的是,同学们越说越起劲、越说越流畅。在教学环节中利用这个游戏,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长此培养下去学生就会思路通畅。

(二)选点激辩,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思维的灵活性,这是扩散思维的关键,也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思想换到另一思想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式去看一个问题。其实语文学习中的很多问题是不能单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只有一种答案的。我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时,引导学生比较学习并思考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方法哪个好?好在什么地方?当学生争相回答曹冲的办法好,并回答得头头是道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让学生思考:“曹冲的办法好,那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接下来,学生的回答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老师抓住这个思维的训练点继续引导,提出:“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也身处其中,你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来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这个问题立即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都绞尽脑汁,积极思考,准备向“曹冲”发出挑战。

“我准备一些大小一样的木桶,就地取材,直接用水桶在船外装满水,把装满水的桶放在船上,等船沉到畫线的位置时,只要记住水的桶数,再称出一桶水的重量,不就可以算出大象的重量了吗?”一同学慢条斯理地说着。

同学们都向这位同学投出赞许的目光。

这一环节的研讨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会思考、灵活变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三)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鼓励孩子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同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思维的独创性就是针对问题,用新角度、新观点去分析,对问题提出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它代表发散思维的本质。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依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这个寓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突破现有知识圈的张力,或者克服固定性的功能障碍由已知信息产生新的信息,使学生得到新的认识或新的看法。老师说:“你们看过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那里对狐狸是如何评价的?”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那里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言把狐狸说成狡猾我觉得也不太合理,其实狐狸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这个完美的办法,又没有伤害到他人,足以说明狐狸的聪明,它这个机灵劲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这些看法都跳出了教材,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我们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数不胜数,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们应该在一定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带着“思考”这把钥匙,试着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大胆创造,让创造性思维萌芽滋长,让语文课堂教学活水长流。

参考文献:

[1]金晓芬·质疑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3)

[2]韦志成·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 广西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