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活学语言

2021-09-10 15:24李玢
启迪·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李玢

【内容摘要】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科核心素养是态度素养、语言素养、人文素养。语言课型要更加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融学理念下的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融学   语言课型

一、概念理解:融学理念与语言课型

融学课堂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跨学科融合,一种是自学科融合。跨学科融合课堂中会同时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教学,从而达成学习目标。而自学科融合课堂中虽然只涉及一门学科的教学,但却融合各种学习方法、学习理念,或与生活相融合,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灵动、有趣,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语文课根据教学重点可以分为语言课型、习惯课型、文化课型、思维课型等。讲语文课堂进行课型分类进行细化研究,可以更好地突出课堂特点,并为同等类型的课堂提供教学范本。所谓语言课型,教学重点定是学习语言。

叶圣陶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说:“学童所以需要学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国文,一方面在磨练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现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捉不住之苦。”其中的“磨练情思”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感受、赏析,而“练习表现出情思的方法”即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并进行语言运用。欣赏语言、运用语言,这也是语言课型课堂上需要达成的最重要的两点目标。

“融学”可以让语言学习更加高效。下面笔者以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祖先的摇篮》一课为例,来阐述。

二、实践探寻:融学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课型的实践与研究

(一)融合优秀理念,激趣语言

1. 让学,化被动为主动

教师一定要有让学的理念,多让学生发现、质疑,而不要总是老师的引导。如本课在导入课题时让学生质疑:祖先的摇篮是什么?祖先在摇篮里干什么?发现动宾短语的语言特点时,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趣味朗读,自主发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生动时,让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做做动作演一演,从而自主体验。在仿说动宾短语的环节,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在看图仿说、板贴之后,小组再合作互说互学,然后进行成果汇报。

2. 鼓励,激发孩子语言潜能

课堂上多创造一些展示的机会,展示时要充满仪式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本节课将学生的2、3小节仿写加上第1、4小节,变成了一首完整的诗歌,全班齐读开头和结尾,两名学生读自己的作品,感受到了做小诗人的自豪。另外,对于学生的作品要夸大表扬,表扬语要充满激情,比如说:“你们都是老师心中的诗人,像李白杜甫一样!”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仿写作业单加上星级评价,让学生仿写后自己给自己评价打星。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给能干的孩子更多空间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挑战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3. “一课一得”,语言学习内容更聚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课一得"的理念: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或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语言课型的课堂上,语言学习的内容要聚焦,选取一种关键的语言形式进行深入学习,才能避免繁琐的课堂、一把抓的课堂,从而实现语言学习的“一课一得”。

根据单元目标、本课课后习题,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动宾短语。在学习动宾短语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通过展开想象:祖先还会在原始森林做哪些事情,让学生仿说动宾短语,然后再让学生放照2、3小节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动宾短语的运用。

4.统一,语言学习的语境要一致

在同一个语境下学习语言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专注,达到语言训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课文是为语言训练做铺垫的良性循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中也建议:“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直接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本节课上的语言学习都是在祖先在原始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这个语境下展开的。学习“摘野果”、“掏鹊蛋”等词语时让学生体会祖先们做这些事情时的动作和感受;训练“动宾短语”时,让学生想象祖先还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什么?从而仿说动宾短语……

(二)融合多样学习方法,学习语言

1.读一读,内化语言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语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在大量、长期的朗读中实现。在朗读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朗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在朗读中内化语言表达的规律。朗读让语言学习自然发生。诗歌富有节奏和韵律,尤其要注重朗读。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合作读动宾短语,学生发现构词规律;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读动宾短语;拍手齐读动宾短语;男女生比赛读好猜测的语气……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体会到了学习语言的快乐。

2.演一演,感受语言

低段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喜欢借助形象思维来学习。学习过程中,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融入到形象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更容易接受。生动直观的动作表演会让孩子更加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生字 “逮绿蝈蝈”时,让一名学生表演蝈蝈,一名学生表演逮蝈蝈,逮的人扑,绿蝈蝈逃,逮的人追过去,再扑……欢声笑语中,学生就理解“逮”的意思是追着捉,要走路,所以是偏旁是走之儿。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动词能做到不重复,而且非常准确。

3.比一比,赏析语言

对比是一种非常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语言,能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到关键词语、标点的作用。比如为了让学生发现二、三小节推想式语言的表达特点,我先让学生先读二三小节,然后去掉“可曾”等词语和问号后再让学生读。通过比较学生自己就能发现去掉“可曾”等词语和问号后,语言的意思就发生了改变,从而体会到这些动宾短语的事情是作者的猜想,并不是事实,同时也知道了推想式语言的表达特点,学会了这种表达方法。

(三)融合生活经验,感知语言

联系生活,可以拉近语言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触摸”到语言。“生活中你逗过小松鼠或者看到过逗小松鼠的情景吗?”学生会马上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往事历历在目,在描述自己的经历的过程中就记住了“逗”这个生字,明白了“逗”这个动作,体会到了“逗”包含的祖先对小松鼠的喜爱。学习“看蘑菇打伞”这个短语时,借助蘑菇的图片,联想到生活中看到的蘑菇,就能够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形象生动,感受到蘑菇的可爱。

(四)融合課堂练习,实践语言

部编版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的课后习题其实就在指引我们找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定教学目标的重要而明确的参考,课堂教学中要将课后习题完美地融合期中。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改善学生课业压力,课堂作业本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提倡将课堂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从而达成学练融合的良好状态。实施过程中,根据课堂需要,将课后习题、课作本练习题进行二次设计,更是锦上添花。

例如本课教学过程中融合了课后练习第三题,并进行了适当的设计。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朗读、发现特点,然后融入课作本第三题,并进行改善,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与拓展。

本课还融入了课作本第六题,并将其改良为一张仿说、仿写单,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习得语言。

三、反思畅想:融学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的后续思考

汉语字典中说,“融”的意思是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是和谐,是流通,是长远;是融化、融洽、其乐融融。“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一番实践后,笔者体会到了融学远远不是形式上的跨学科融合、与练习题融合,融学课堂是融合各种教学材料,融合各种教学方式,融合以生为本的理念,让死的东西活起来,让生硬的知识灵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让学习和课堂变得自然、鲜活而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J]·商务印书馆,2014(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