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高职体育健康的几点探讨

2021-09-10 07:22关峰杨秀春
体育时空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关峰 杨秀春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1-047-02

摘  要  本文运用中医养生理论分析高职体育健康与中医养生观相结合的优势。为进一步提升高职生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医养生理念的重要价值,笔者重点探讨了高职体育与中医养生观相结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中医养生观  体育健康  高职院校

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这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多年轻人由于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众所周知,健康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生活与劳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健康的心理是维系身体健康的重要支撑,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导致了学术界对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成果也颇丰。其中,中医养生观方面的研究已成体系。中医养生观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专家与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中医养生观不仅对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有明显疗效,同时体育锻炼与中医理论知识相结合对亚健康状态也具有明显的缓解与矫正作用。为此,笔者一直忧心高职生身心健康和缓解亚健康的紧迫性,本文欲利用中医养生理论对高职体育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高职体育与中医养生观相结合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高职生身心健康水平

古训云:“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训练实践证明,运动负荷量与运动强度必须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安排,过小则达不到锻炼效果,过大则有损锻炼者的身心健康。为此,参与者的锻炼行为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其中祖辈先贤留下的中医养生观就可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例如,《皇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劳逸结合等理论精髓,可从顺应四时变化、劳逸相应等方面进行指导;“怒伤肝、恐伤肾”等情志养生观点可从心态、心理调适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学练“五禽戏”、“太极拳”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可达到畅气理、旺气血、壮筋骨等功效。高职教师擅用中医养生理念,合理运用、付诸实践,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高职院校将高职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实用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目标。近年来,高职院校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重德强技、重全面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引领下,进一步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步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众人皆知,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并不是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而是为高职生的成长与成才助力。

新形势之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中医养生相结合,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同时也是创新之举。

(三)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蜚声中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美誉全世界的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职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也是未来担当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时代新人,组织与引导他们在中医养生观下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使其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時还能加强对中医养生观的传承。此举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兴,更有利于使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辐射出我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明。

(四)有利于《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高职生是国家精心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大任的时代新人。高职生掌握中医养生知识的运动技法,树立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养生观,如此不仅可使自己强身健体、情志平和、内外兼修与动静有衡,还能以“文化人”发挥带头与示范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运用中医养生观积极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发挥组织与辐射作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锻炼之中,并以中医养生观为指导,提升实现身体的精、气、神,培养科学的、稳定的健身习惯,丰富社区大众的文体生活,推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高职体育与中医养生观相结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中医养生理论教育

中医养生知识与技法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深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土之中,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甘醇与佳酿。中医养生观中的传统保健运动项目,多融健身与养生于一体,其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在和平年代,能促进和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推动力,特别是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选作用。众所周知,中医养生观从历史流传至今,其不仅具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还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与推广价值,历久弥新,且在发展之中不断完善与创新。若能在今天的全民健身运动中作为理论指导,则更适合中国国情,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健身的队伍中来。为此,加强高职体育中推广中医养生观,必须加强中医养生理论教育教学,先从理论层面开始提高学生对中医养生的认识,然后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持续发展下去,探索出一条与传统文化相结的、有特色的高职教改之路。

(二)重视心理因素

心理方面,中医养生保健追求凝神静气、恬淡、虚无、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也使人更外向,更有团队合作精神与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综合来看,中医养生保健与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向上,展现正能量的作用,前者侧重调心,以使身心和谐,维持身心平衡,后者注重提升身体素质,通过较为剧烈、刺激的运动方式,打破身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提高身心活动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合理的综合医学模式转变,健康也必须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的心理疾病比例越来越大,如果对疾病的治疗完全依靠现代医学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中医学的长寿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祖国医学中的“气者惊之、忧者恐之”等和六神各有其主的说法对现代人调节情绪非常重要。特别是传统中医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体育的具体实践中,不仅对指导我国目前大力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有重要意义,在竞技体育也是如此,不论是运动训练还是恢复都大量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另外,人体科学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推进医学、养生学、体育科学等研究向纵深发展,并为学校体育健康观念的推进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坚持运动养生为主

坚持运动可以强健体魄与提高心肺功能,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系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中医养生观中的传统保健运动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机能,长期练习可以修身养性、调摄情志、强筋健骨、身心和谐、延年益寿。其次,养生观中的传统保健运动具有群众性基础,其简单易学、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因陋就简地进行健身练习,且多不需要与器械相结合,健身风险系数低、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传统运动养生强调“内外兼修”与“阴阳调和”,注重以“形劳而不倦”为度。高职生学练中医养生观中的传统保健运动项目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核,同时也能使他们发扬与继承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爱好和平的精神境界,还能使高职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与高职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枝繁叶茂。不同的养生与健身项目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中医养生观提倡人体健康的維系,需要饮食调养、药物扶正、起居调摄、运动养护、精神修养、谨避外邪等多位一体,其中,运动是影响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组织与引导高职生学练中医养生健身项目之时,建议最好能与高职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以此相得益彰、协调发展、互利共赢。例如,涉农专业、勘测专业、建工专业等的学生需要一定的体力与耐力,则需在组织与引导高职生学练中医养生健身项目时侧重于耐力运动方面的锻炼;对护理、制药、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则需要静心扶正、凝神静气,为此可多选择太极拳、养生气功等中医养生项目,引导高职生在运动健身中实现形、身、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

三、结语

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养生观提倡健康需要体育锻炼,因为身体是阴与阳、动与静的统一体。高职生的体育锻炼不能只注重四肢与内脏等生理方面的运动,更应注意心理上的调节。高职院校选择中医文化,通过对高职生进行养生知识与技法方面的传习,实现药食同源、动静相济、内外双修、达到身心并炼。因此,所甄选的健身运动项目建议与高职生本专业相结合,为高职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勇灵等.传统体育结合中医养生保健对亚健康干预的意义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11):24-26.

[2]刘兆杰,杨建宇等.加强高校中医养生体育教学的思考[J].光明中医,2002(05):1-2.

[3]来德淳.论中医养生理论与学校终身体育思想培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5(03):256-257.

[4]汪东颖,胡莺等.体医融合视域下中医养生理论融入传统保健体育的实践教学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04):4-6.

[5]夏宏武.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运动在社区体育中的运用[J].体育科学研究,2012,9(05):62-65.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湖南怀化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