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分析

2021-09-10 07:22沈晓强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考察安吉时做出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可见,我国对打造绿色家园、环保家园的重视程度是极高的。这一点从中央理念映射到各行各业,更要在教育领域大力向新一代普及、推广,从教学细节突显环保理念。本文从高中化学学科入手,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绿色化学理念;教学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4-0041-02

引  言

“绿色化学理念”诞生于美国。最初这一理念被称为“废物最小化原则”,希望能够通过降低废物产出率和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来达到减少废物的效果。但这一理念显然只是今日“绿色化学理念”的一个方面,其应用范围也局限于化学工业方面。“绿色化学理念”全面形成是世界多国共同努力和促进的成果。在我国,这一理念最早被提出是在中科院化学部的课题中,随后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学术活动,使其真正被广泛关注并以教学、科研为源头大力应用于化学工业及制造业中。

一、“绿色化学理念”概述

“绿色化学理念”又名“环境友好化学”,它涉及化学学科的多个分支,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催化化学等,其目的在于通过预防污染产生的有效手段达到化学生产和制造过程与结果的“零排放”“零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开发可再生原料的利用,避免使用和制造有毒、有害物质[1]。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将该理念应用于绿色化学的进程中。

二、“绿色化学理念”应用的意义

“绿色化学理念”包含两个应用原则,即“原子经济性”原则和“5R”原则。这两个应用原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绿色化学理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原子经济性”原则是指,在利用化学技术进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尤其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和有害物的产生与排放。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原则是A+B=C模式,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同时不产生任何副产物和废物,过程中最多采用无损耗催化剂。这一原则的理想运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显得过于完美,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一“严苛”原则在现实应用方面的极大意义。

首先,“原子经济性”原则要求化学生产提高转化率,降低消耗率,这一做法将有利于化学工业和化学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节约和产能提升;其次,“原子经济性”原则注重生产过程无污染、生产结果无毒害,尽最大可能达到这一要求将有利于企业整体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行业竞争力;最后,这一原则将为工业、企业寻找新型能源、新型技术和高效催化剂的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响应建设生态文明号召,能极大地促进企业发展。

“5R”原则是“减少三废”“重复利用”“回收使用”“再生”和“拒绝使用”这五项标准的英文简称。从字面意思就能很好地看出“5R”原则的应用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技术有极大正向约束意义:“减少三废”和“拒绝使用”对工业企业提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硬性要求,即减少污染排放,杜绝“三废”产生,严厉拒绝有害原料的使用;“重复利用”“回收使用”则对催化剂、反应载体等中间物质和废弃产品的再利用提出了要求,这将极大地减少企业开支,实现环保节能;“再生”强调变废为宝,这一举措会大大减少废物带来的资源占用,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节省资源。

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丰富课堂教學内容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学生化学知识理论体系的第一步,这是因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程度比较高。教师的教导和言行会对学生学习知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由教师介入进行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比学生自学更能提升其认可度和接受度。

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既要将“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知识向学生做详细介绍,又不能让这部分知识占据学生过多学习时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结合理念本身特点,将该理念细分开来,并融入每节与之有关的课堂,以达到丰富课堂内容的效果;同时用高频的理念灌输,彰显该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讲解实验题时,教师就可以对所选催化剂做简要说明,以帮助学生牢记高效、无污染、重复利用的催化剂的选用原则。

2.培养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

榜样效应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激励手段,而这一效应同样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教师要想将“绿色化学理念”植根于学生化学学习与实践操作中,就要增强自身的绿色化学意识,用一言一行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很多教师虽然在课上教授给学生“绿色化学理论”,但课下却将实验“三废”随手交由学生处理,任由废液流进洗手池、下水道,任由废渣随手倒进教室垃圾桶。这一做法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学校必须先培养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培养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需要学校和教师自身两方面的努力:从学校层面来讲,相关管理人员和备课组长应尽到强调职责,以身作则才是实践教学最好的方法;从教师自身层面来讲,教师首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妥善管理实验原料与器材,对“三废”处理毫不马虎、松懈,其次教授给学生处理“三废”和整理器材的方法,在加强警示作用的同时,方便教师在无暇处理“三废”时降低学生错误处理带来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中的渗透

1.采用“迷你型”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理念”的主旨有二:一為“节省”,二为“环保”。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限于教学经费紧张,许多环保材料和高效、重复利用的催化剂与实验载体都无法购进,但教师不可因此放弃“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教学,而可以从教学活动中践行基础理论。“迷你型”化学实验是指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小型实验规模,不对可能产生污染气体、污染液体和污染渣滓的反应物做过多消耗,从源头减少因实验教学带来的污染。

2.规范实验的操作步骤

化学实验教学极大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反应能力。高中学生课业压力大,但信息源少,容易对身边新鲜事物产生极大兴趣。化学实验课对许多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学习知识的范畴,更像一次新鲜的体验和放松。为防范这一情况带来的实验物料浪费和“三废”处理不妥造成污染,教师需要在实验课前向学生强调实验的操作规范、本节实验注意事项、各反应物保存事项及正确实验操作步骤。规范实验操作步骤不但有利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践行,而且加强了对学生的保护,能够避免不当操作给学生带来的伤害。

3.科学选择化学材料

科学选择化学材料这一点对应着“绿色化学理念”的环保宗旨。专业教师在采购实验原料之前做好功课与用量估计,在教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环境友好的实验物质,同时要杜绝难以保存的化学物质的过量采购,因为这类化学品一旦变质很可能成为废弃原料,难以符合教学内容和再次被利用。科学选择化学材料是化学教师应尽的义务,从采购到教学,能够更好地将选择实验材料的依据和“绿色化学理念”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带来正向影响。

结  语

“绿色化学理念”不仅存在于化学课本的无趣文字中,也活跃在实际生活中,更对环境保护起着莫大的支持作用。在高中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不仅需要教师有对选择材料和实验设计方面的巧思和耐心,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心理有共情,将“绿色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带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加深该理念在其生活中的实际影响。

[参考文献]

董金盈.探究绿色教育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92-93.

作者简介:沈晓强(1979.11-),男,江苏江阴人, 获江阴市“优秀共产党”、江阴市“教学新秀”、江阴市“班主任新秀”等称号,获无锡市微课竞赛二等奖、无锡市信息化教学能手优胜奖。

猜你喜欢
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浅析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施
浅谈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