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具体化角度看长句的汉译

2021-09-10 05:40陈旭倩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译汉长句

陈旭倩

摘要: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决定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英语语言使用大量的抽象名词或抽象表达来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特点,这一特点成为造成英汉译的难点,尤其成为英语长句汉译的障碍。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英语长句的汉译中,抽象名词和抽象表达形象化、具体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实现抽象具体化。

关键词:文化和思维差异;英译汉;长句;抽象名词;抽象具体化

1.引言

中国古代哲学讲求“观物取象”, 即取万物之象, 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 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受此影响的汉语语言思维,是一具象思维,表达倾向于具体。西方语言包含一种执着于知性、理性的精神,表达倾向于抽象。总体来说,英语倾向于使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倾向于使用具体表达法。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虚泛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显”、“直”、“现”的感觉。与汉语比较,英语由于使用大量的抽象名词表达,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往往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感觉,因而倾向于抽象。所以在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为了使翻译忠实于汉语言的特点,我们要采取使抽象具体化的翻译方法。

不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的翻译实践过程中,词性转换是必经之路。这是由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所造成的,英语偏抽象,汉语偏具体。在实际翻译中,将动词转换为名词,将名词转换为形容词这类的灵活变通的译法往往能使译文逃离“诘屈聱牙”的尴尬境地。而在翻译长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许多的长句翻译也需要灵活地处理词性问题。若译者能在转换词性的基础上,再根据语境确定好词义,选取恰当的词汇,最后再从整体宏观整个句子乃至段落,调整语序,使译文行云流水,这才算得上好的译文。

2.Caste: the Origins of Our Discontents介绍

《种姓:我们不满的起源》(Caste: the Origins of Our Discontents)是美国记者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所著的非虚构类书籍,由兰登书屋于2020年8月出版。这本书将美国种族主义描述为种姓制度的一个方面,即一个全社会的社会阶层拥有属性制度,包括等级、包容和排斥以及纯洁等概念。威尔克森将美国有色人种的经历与印度和纳粹德国的种姓制度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种姓制度对由他们塑造的社会及其人民的影响。继威尔克森2010年出版《他乡暖阳》一书之后,种姓制度得到了评论界的好评和商业上的成功。它获得了或被提名了几个奖项,并在非小说类畅销书和年终最佳图书榜上占有突出地位。翻译这种讨论美国种族问题,并具有热点的书籍,与时俱进探讨美国现在社会的现状,对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以及非虚构类小说文学具有重大意义。现如今该书没有正式译本,笔者选中几句长句并尝试将其译出,并从抽象具体化角度出发,讨论具体化的翻译方法在长句中的重要作用。

3.“以动换静”两种翻译方法

从以下摘自Caste的长句可以看出,许多英文长句中包含了与中文表达有异的抽象表达,因此在英译汉这条道路上,将英语的抽象表达形象化和具体化是频繁需要运用的翻译技巧。本文主要以中文里的动词取代英语中的抽象名词,即“以动换静”,以及增加范畴词的翻译方法。抽象具体化这种翻译技巧往往可救译者于“危难”,若一句话难以翻下去,一经转换,此译文便可起死回生。这也可以表明,只要译者跨越了词性本身的障碍,翻译时懂得灵活变通,而非死抓原文的词性不放手,那么翻译也似乎并非一件让译者处处碰壁的难事。而且,奈达译论的一个核心内容也与突破词性束缚有关。他主张超越词性,在更深(或言“跟高”)的层次,译者方能游刃有余。

3.1 抽象名词转化为动词

用动词或形容词来取代英语中的抽象名词。王力先生曾指出“英文从形容词形成的抽象名词,如kindness,wisdom,humility,youth;从动词形成的抽象名词,如invitation,movement,choice,assistance, arrival,discovery等, 中国字典里可以说没有一个词和它们相当的。”有鉴于此,在英语译成汉语时,可以用汉语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取代英语中的抽象名词。英语抽象名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时,这类名词构成的短语相当于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在英汉翻译时,可以发挥汉语动词优势,把抽象名词译成动词,以动代静。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因为汉语是非形态语言,动词没有束缚,使用方便灵活。以下面子为例:

例句1:We may underestimate, though, the aftershocks of a shift in demographics, the erosion of labor unions, the perceived loss of status, the fears about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resentment that the kind of security their fathers could rely upon might now be waning in what were supposed to be the best years of their lives.

译文1:然而,我们也许低估了这一切,人口结构变化余波未平,各个工会江河日下,社会地位丧失肉眼可见,美国中年白人为自己在全球中的地位担惊受怕,而且,这些人为日渐消散的安全感心生怨念。而这种安全感是美国中年白人的父辈所能依赖的,本应该出现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里。

这句长句的主句是we may underestimate the aftershocks…, the erosion…, the perceived loss, the fears…, and resentment….很明顯,这些都是抽象性名词,并且是并列成分。在最后的分句中,是由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用来修饰resentment,以及由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所以,可以在译文中把这句话拆分成两句来译,第一句用来描述“低估的内容”,而第二句用来解释“怨念的内容”。英语原文中“the aftershocks of a shift in demographics, the erosion of labor unions, the perceived loss of status, the fears about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resentment”这五个名次短语均具有动词意味,翻译时根据逻辑关系,可转换词性,将抽象、虚化的意义具体化、动态化,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地道流畅。

例句2:In a psychic way, the people dying of despair could be said to be dying of the end of an illusion, an awakening to the holes in an article of faith that an inherited, unspoken superiority, a natural deservedness over subordinated castes, would assure their place in the hierarchy.

译文2:从心理上来说,死于绝望的人可以说是死于幻觉的泯灭。这些人曾坚信,血统的高贵不言而喻,即与生俱来凌驾于下等种性,这些条件能保障自己在等级制度中的地位。如今,却意识到自己信念中存在的这些“漏洞”,不过是一场幻觉。

这句话长句中,主句为the people could be said to be dying of the end of an illusion。an awakening to是an illusion的同位语,后面的that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而在这个从句里,又有一个同位语成分。其中就词性方面而言,an awakening to…是一个抽象名词,在这里把它转化为动词,即“意识到……”;unspoken这个形容词也在中文里变成了谓语,形成了偏正结构,即“……不言而喻”;over介词转换为动词“凌驾于”,此处除了转化词性的方法,还根据词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义。确定词义对原文的准确理解是英译汉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并非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译者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某个词的具体含义。根据前后文,可以将其具体化尾“凌驾于”,采取了增译的翻译方法,恰当地补充了原词的隐含意义。over虽然是一个简单词汇,但由于该词汇语义广泛,只读完这一句,很难确定该词的具体含义,结合前后的句子,势必可以缩小over一词的语义范畴。

3.2 增加范畴词

利用增加词汇来确切表达事物发展中的“现象”,“状态”,“过程”,“原因”,“结果”等意义,使概念更加清晰,使译文更加可读。所谓的增词译法,就是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或分句甚至于完整的句子,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或者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这里我主要指给抽象名词范畴词。以下面的长句为例:

例句3:He recalled the heartbreak of the Indian fixation on skin color, which was caste within caste, and the hatred of darker Indians, who tend to be lower caste but not always, and how they suffer for this accident of fate, as do African-Americans and other people of colo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译文3:他想起过去的种种经历:印度人因对肤色执迷不悟被伤透了心,而这种执念归根其种姓制度;肤色较深的印度人充满了仇恨情绪,因为他们往往属于下等种姓;以及,这些人因无法改变的命运曾饱受折磨。而这一切,也都发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非裔美国人以及别的有色人种身上。

这个长句内有6个小句子。我们首先要找到它的主句,即he called the heartbreak of…,and the hatred of…。Which用来限定skin color,引导定语从句,而who用来限定darker Indians,引导定语从句。英文抽象词的涵义比较笼统、概括、虚泛,在汉语里经常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达,这时常常需要借助具体的词语来解释其抽象的词义,正如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et)所说,“As a last resort, explanation is the translation”。在这句话中,the heartbreak of the Indian fixation on skin color和the hatred of darker Indians都是静态名词短语,但均具有动词意味,两个词组分别转化为动态表达方式“印度人因对肤色执迷不悟被伤透了心”以及“肤色较深的印度人燃起了熊熊仇恨之火”,这样不仅使译文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而且将原文的修辞手法保留至译文内。其中,根据朗文字典,fixation一词是的解释为:a very strong interest in or love for 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is not natural or healthy,所以在翻譯词抽象名词时,译为“对……执迷不悟;执念”。译文最后的一个小分句“as do...”意思是“……也是如此”,但此时直接译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非裔美国人以及别的有色人种也是如此”,紧接在其他译文后面,读起来很不流畅。于是,可以对这句话未尽的动词意义进行补充,即译为“而这一切,也都发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非裔美国人以及别的有色人种身上”。另外,由于这句话的原文本身具有排比的句式,所以此时要在译文的第一句前进行增译,即“他想起了过去的种种经历”,而后面的内容则用中文中的冒号引出,并用分号将各个小句子的内容分别展现。

4.结语

长句难翻译的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英文是抽象的语言,原文会贯穿许多抽象性词语或者短语,造成译者不能够将原文理解透彻,再加上各种从句都“混合”在一起,使原文似乎更加“棘手”。长句英译汉的翻译是英语文本翻译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们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长句英译汉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除了找到核心句式和句子成分很重要以外,并且使英文中的抽象词性具体化的这一翻译技巧尤为重要,希望从抽象具体化这一角度出发,运用以动词代替名词和增加范畴词这两种方法,探讨其在英译长句的重要作用,并能对学习者和从事翻译的研究者在英译翻译上提供略微帮助。

参考文献:

[1]Dictionary of Changes in Meaning.Room,Adrian. Routledge& Kegan Paul. 1986.

[2]曹金兰.谈英汉翻译中的抽象具体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6(05):62-64.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第128页。

[4]李洋.英汉对比视角下的英语长难句翻译策略研究[J]. 国际公关,2020(10):269-270.

[5]叶子南.对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新认识[J].中国翻译, 2007,(06):52-53.

[6]邵惟韺.抽象化与具体化——英汉表达方法认知对比与翻译中的范畴转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2(03):102-109.

[7]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324页。

猜你喜欢
英译汉长句
浅谈英译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变短的句子
科技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听力教学中英文长句的教学模式分析
Why education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and rectify the tourism market
中考英语“英译汉”解题思路点拨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