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德伯家的苔丝》汉译对比研究

2021-09-10 07:22尚杰
今古文创 2021年14期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生态翻译学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许多译者和学者都对各种译本进行了研究。以往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都倾向于语言翻译,而翻译环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往往被忽略。2001年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阐释。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张谷若和孙法理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运用三维转换策略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德伯家的苔丝》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107-02

一、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许多译者和学者都对各种译本进行了研究。以往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都倾向于强调语言的翻译,而翻译环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往往被忽略。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生态学与翻译的结合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态学和翻译。因此,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一个全新视角。本文选取《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经典汉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两个译本的分析和比较,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在翻译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对原文的解读也会更加多样化。

二、文献综述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哈代的代表作,是一部重要的人物与环境小说,也是哈代的“韦塞克斯系列”小说之一。因此,这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说到其译本,当属张谷若翻译的《苔丝》,张谷若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他的《德伯家的苔丝》译本是中国最早的经典译作。由于张译本颇具影响力,因此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门选择,尤其是常和孙法理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2008年,王昕从阐述学的角度研究了《德伯家的苔丝》的各种译本,最终得出结论:由于阐释学的主客体应该在历史的范围内进行解释,因此对翻译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虽然对《德伯家的苔丝》的译本比较研究有很多,但很少有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2012年,陈辉运用顺应理论从文化維度对张译本进行了分析。他详细分析了张译本的适应和选择的方式,认为译者的文化适应和选择使翻译作品在一种全新的语言、民族和历史背景下获得了新生。。因此,文化适应是翻译整体适应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翻译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理论框架

生态翻译学是在胡庚申教授的“翻译作为适应与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关注翻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从翻译生态叙事方式、翻译本质、翻译过程、翻译标准、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描述和阐释。生态翻译学基于生态理性的特点,是生态学视角下对翻译进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研究。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是以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三维转换”。即在“多维顺应与选择”的原则下,相对侧重于语言、文化和交际的维度转换,这就要求译者注意语言形式,源语和译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以及双语交际意图的实现。译者只有从这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和选择性的转换,才能得到整体适应性和选择性程度最高的译本。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考虑到翻译生态环境所涉及的全部因素,他们能做的就是关注一些主要因素。在胡教授看来,译者应该更多地关注语言、文化和交际意图等因素。

四、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分析比较《德伯家的苔丝》两个中译本

本文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对《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分析,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三个方面进行了例证。

(一)语言维度的转换。“语言维度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的转换。这种对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语言维度(文本内部的关系体现了文本自身的存在关系和生态条件,如词义和句子意义,语义和语用意义的复杂描述)强调目的语的语言形式。

例1:

原文: Some had beautiful eyes, others a beautiful nose, others a beautiful mouth and figure.

张译文: 他们里面,有的美目流盼,有的鼻准端正,有的樱唇巧笑,有的身材苗。

孙译文: 有的姑娘眼睛漂亮,有的姑娘鼻子漂亮,有的则嘴唇漂亮或身段漂亮。

张谷若把原文中的“beautiful eyes”,“beautiful nose”, and“beautiful mouth and figure”翻译成四个不同的短语: 美目流盼, 鼻准端正, 樱唇巧笑,身材苗条。显然他这样做是有一定的审美标准的,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读者可以接受的。例如,樱唇,意味着樱桃般的嘴,可能对中国读者来说很漂亮,但对西方读者来说不一定漂亮。这些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与西方社会的文化交流而发生变化。因此,20世纪90年代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在当时的中国读者眼中,一张不像樱桃的嘴也可能是美丽的。另一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人民的思想更加开放。他们愿意尝试一些有外国风味的新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孙法理将英文单词“beautiful”直接翻译成“漂亮”,以满足读者对新时期的期待。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孙法理时代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期待与张谷若时代的读者有所不同。因此,满足新时期读者期望的孙译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维度的转换。“文化维度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这种转换关注的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以避免源语文化对原文的歪曲。译者在进行源语和目的语的转换时,应密切关注整个文化系统。同时,为了避免从目的语文化的角度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翻译和选择译文时,更应该注意适应整个文化系统。

例2:

原文: I'm like the poor Queen of Sheba who lived in the Bible.

张译文: 我就好像《圣经》里那个可怜的示巴女王一样,诧异得神不守舍了。

孙译文:我觉得自己简直像可怜的示巴女王一样,所以就“神不守舍”。

注释:示巴女王:见《圣经 · 列王纪上》第十章第四至五节。“示巴女见所罗门大有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宫室……就诧异地神不守舍。”

“示巴女王”“一词来源于《圣经》,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读者大多不知道圣经中的故事。因此,张谷若在这些故事中添加了注释,以解释其宗教意义。孙法理只给“示巴女王”加了一句简单的话,因为90年代的中国,读者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对《圣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不需要详细地解释“示巴女王”。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翻译环境和翻译指导原则是不同的。因此,重译是需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三)交际维度的转换。“交际维度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的意图。这种交际维度的转换要求译者不仅要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更要关注交际层面。译者应注意交际的原意是否在译文中得到体现。在译文中实现源语文本的交际意图是翻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进行交际维度的转换,以便将原文的交际意图传递给目标读者。

例3:

原文:“That's what they are meant to be!” he replied in a trade voice. “But you should read my hottest ones——them I kips for slums and seaports.”

张译文:“涂它们的用意,就是叫人害怕的呀!”他用卖什么吆喝什么的口气回答说。“你还没看见那些顶热啦啦地叫人发烧的话哪。我总是把那些话涂在贫民窟或者码头地方。”

孙译文:“这正是我要让他起的作用!”他带着职业的口吻说。“但是你还没见到我最强烈的句子呢!——那是我专为贫民窟和海港准备的。”

上面提到的句子是用来描述用写在墙上的红字“THOU, shall, NOT, COMMIT”。在翻译过程中,张对“seaport”的翻译做了说明,而孫只是翻译成了中文。张译本传达了海港的含义,那就是水手们都是放荡的,应该在那里放一句警告的话来警告那些人。如果读者能理解这一内涵,就更容易理解海港为什么会与贫民窟是相呼应的。孙的翻译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一些读者对这个意想不到的地方的理解。在这个词的下面有一种隐含的意义,它表达了文化背景或当地文化。忠实地传达这一内涵,有助于读者对原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五、结语

本文运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框架,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研究。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对翻译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对语言形式的转换,还是对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源语文本的交际意图。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是统一的。总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综合全面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从各个维度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翻译方法、达到翻译的平衡与和谐。

参考文献:

[1]托马斯 ·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陈辉.翻译的文化选择——论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D].西南大学,2012.

[3]陈菲菲.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法重构与苏词英译[D].江南大学,2013.

[4]傅翠霞.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红楼梦》动物习语英译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 11-15.

[6]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作者简介:

尚杰,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德伯家的苔丝生态翻译学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景区公示语现状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