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模式分析法在学前儿童游戏领域的应用

2021-09-10 07:22钟晨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游戏应用

摘 要:罗高福(Rogoff)等人使用功能模式分析法(Functional Patern Analysis)研究真实社会情景中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通过焦点分析(foci of analysis)方法在特定文化视域下呈现个体是如何随着人际、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发展的,这对儿童游戏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儿童在数学棋类游戏中发展的实证研究,介绍了功能模式分析法的研究要求、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分析、方法特征和理论意蕴。

关键词:功能模式分析法;游戏;学前儿童;文化视域;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132-03

一、研究背景

游戏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在游戏中,儿童塑造游戏,同时又被游戏中潜伏着的文化向心力牵引,他们专注于游戏过程,他们在探索与发现的循环中,感受完整的生命体验以及积累适应世界的经验[1]。在此过程中,儿童的过程性能力与学习品质无声地发展起来,这正适应了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贬值”时代对学习者的新要求:重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以及终身学习的潜能。

当代社会对儿童在真实游戏情景中发展的强调以及对儿童过程性能力、学习品质的重视,对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考验。在文化视域下的游戏中,各要素如何影响儿童的经验建构?儿童在游戏中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师又应该如何在真实游戏情景中支持儿童的发展?这些考验不仅是研究内容方面的,也包括研究方法上的。

纵观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实证研究,多数依然采用把“儿童个体”与“游戏”从文化里剥离的研究方法,以科学理性主义的“上帝视角”对其进行审视,使儿童失去了真实文化情景中的鲜活,进而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过程的探究亦失去真实性。功能模式分析法(Functional patern analysis)是芭芭拉·罗高福(Barbara Rogoff)等学者在研究16位10~11岁的女童子军在售卖、快递饼干过程中问题解决和记忆规划能力发展时,使用的是人类学质性研究方法。罗高福等尝试使用功能模式分析法,从人们大量、复杂的活动中抽取、概括出人种学细节,研究在真实社会情景中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因此,将功能模式分析法应用于学前儿童游戏领域,为改良既有儿童游戏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二、功能模式分析法在游戏领域的应用

(一)研究简介及研究要求

罗高福在怀廷(Whiting)的心理——文化模式、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认为人的发展是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中的转化[2]。基于此,罗高福使用了功能模式分析法。他通过对个体(personal)、人际(interpersonal)、社会(community/ institutional)三个焦点的分析,呈现了在真实社会文化活动中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社会文化活动中各个要素对儿童认知发展所起的作用。

功能模式分析法打破了以往对“社会文化”与“个体认知发展”二元对立思维的桎梏。当我们将功能模式分析法运用于儿童在游戏中的认知发展研究时,关注以下几项要求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有效性。一是了解游戏的文化背景与幼儿的已有经验。游戏中蕴含着其文化视域下的特有意义与价值期待。对于与游戏直接相关的群体观察、访谈,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解读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与发展进程。二是研究者的参与和反思。功能模式分析法是一种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需要卷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从局外人向局内人转变。但是当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处于同一个文化背景下时,双方诸多行为常常被视为理所当然而被忽略。所以研究者在观察或参与儿童游戏时,应及时记录自己的行为与思考,将自己当下的记录同样作为分析的资料,以便研究中一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可视化。三是真实环境。功能模式分析法应该在真实的游戏环境中研究儿童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儿童游戏中的教育意义日趋得到重视,“为了教育而游戏”的景象层出不穷。当教育意义超越了游戏的可玩性与愉悦性时,这样的游戏则不可谓“真实的游戏”。

(二)研究过程

1.研究程序

罗高福等在使用功能模式分析法研究记忆策略时,研究程序包含以下七个步骤:一是原始数据的收集。观察对象随身携带录音笔,广泛、全面地收集数据。二是形式纪要(synopses)。将所有原始资料按时间顺序转换成以文字记录的纪要,并标清页码。三是提取关键主题(key topics)。根据研究目的,讨论、提取、概括研究的关键主题,形成关键主题大纲。四是抽象图式(abstracting scheme)。把每个个案形式纪要中的内容,按照关键主题中的问题重新组织,每个主题下的相应个案片段(evidence)需标明其在形式纪要中的页码。每个案例由两名研究者负责转录,以减少误差和信息的遗漏。五是按照类别编码(coding in categories)。以个体、人际、社会三个焦点为横向、关键主题中确定的研究问题为纵向进行研究结果框架的整理。六是信度检验(reliability)。由两名编码员独立对个案进行转录和编码,使用Cohen’s Kappa统计系数对编码进行一致性检验。七是讨论(discussion),对研究结果展开综合讨论。

2.研究程序的应用

一是研究准备。入园观察幼儿个性特征以及数学认知与游戏发展水平,融入幼儿园文化,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二是原始数据收集。摄影机录像收集儿童在棋类游戏中完整的发展过程资料。三是初级编码:形式纪要。按时间顺序进行实况详录,并标明行数。四是优化、提取关键主题。基于研究目的提取、概括相关Topics,形成《key topics纲要》。五是二级编码:抽象图式。把初級编码中的内容按照《key topics纲要》中的问题重新组织,形成与研究问题匹配的事件。每个编码由“字母+数字1(两位数)+数字2(三位数)+数字3(三位数)”构成,其中字母代表儿童,数字1表示游戏场次,数字2和3表示事件发生的始、末位行数。六是三级编码:按照类别编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儿童数学学习框架为纵向、五个焦点为横向进行个案分析。七是信度检验。随机邀请两名985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随机选取本研究的原始资料进行同等条件下的编码,进行信度检验。八是撰写研究结果、讨论。

在功能模式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测验量表的作用绝非为儿童“贴标签”,而是便于分析数据时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其次,多途径、全方位的资料收集方式,儿童的语言、细微的动作、神情等都将可能成为解读其发展进程的有价值信息;最后,与幼儿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三个焦点分析”的方法

1.“三个焦点分析”的方法

在整体、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分析、呈现个体认知发展进程,在理论上有重大价值。但由于个体、人际与社会背景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使得研究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为了使研究进程更加有操作性、研究结果的分析更加有条理,罗高福提出“三个焦点分析”(three foci of analysis)的方法来梳理研究结果。

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倾向于把“个体”“人际”和“社会文化(机构)”三者当成在层次嵌套结构中完全独立于彼此的实体,分析三者的关系(如图1)。而真实情境中,三者并非平行关系,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羅高福改用“焦点分析”(foci of analysis)的方式来命名研究方法,把“个体”“人际”和“社会文化(机构)”作为三个焦点,区分以往人们所说的“三个层次”。其中,个体定焦于个体在活动中的作用和变化;人际定焦于人们交流和合作的作用;社会文化(机构)定焦于来自动态的文化实践、机制化的传统和工具对活动的作用。

研究者在进行分析时,好比手持摄影机,当聚焦于三个焦点中的某个焦点时,需详细描述这个焦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时另外两个焦点就被“虚化”,只需交代能体现对被聚焦的焦点而言有意义的、有效的关键信息即可。该方法能突出分析重点,同时保证不遗漏其他相关信息对主体发展变化的意义。

2.“三个焦点分析”方法的应用

在儿童于数学棋类游戏中的数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中,研究者根据三个焦点分析法与实际观察结果,把儿童在真实的数学棋类游戏镜头中的要素从个体、人际、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分为五个焦点展开分析:个体、同伴、教师、游戏与材料、幼儿园环境。以下是使用该方法分析儿童F分类能力发展的案例[3]。

儿童F(男,6岁7个月)在《企鹅捕鱼》游戏中的分类能力发展阶段如下(如图2)。

第一,背景。个体:儿童F,6岁7个月,TEMA测验得分101分(标准分满分145分),日常表现“循规蹈矩”,但乐于向比自己表现更优异的人学习。教师:在观察时发现儿童在计算鱼的条数时,始终未出现使用策略计数的行为,因此制作并投放了记分器。同伴:儿童M的TEMA测验141分,思维敏捷、灵活。幼儿园环境:长期开展儿童益智棋活动,有独立的棋室,教师较少干预幼儿游戏。

第二,前台。以游戏和材料为焦点:《企鹅捕鱼》以捕获鱼数最多为获胜条件,促使F及其同伴产生反复计数的动机。游戏材料中包含三种印有不同鱼数的冰块,鱼的形象生动可爱、条数分明、每个冰块都可以自由取放等特点,有助于使F在反复计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计数策略。首先,教师投放的“记分器”,长条格状设计有利于儿童整齐收纳冰块。儿童在存放冰块的过程中产生获胜的仪式感和满足感,促使其自发使用记分器。其次,每个儿童拥有三个记分器,记分器的数量与冰块的种类契合,共同游戏的三位儿童拥有一模一样的记分器,F在游戏中观察常常获得胜利的同伴M。M自发分类存放冰块的行为,给F的观察学习提供了榜样。

焦点分析的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厘清个体、人际、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真实地呈现儿童个体发展的进程。

三、功能模式分析法的特征

(一)人文性

人们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前主客性的天人合一,此处的“天”具有形而上的特征,主体与客体未有显著区分。第二种,以“主体——客体”关系为普遍原则。这种认识论主张“主”“客”分离,人和世界彼此独立,科学理性主义就是这种认识论下的产物。第三种是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这种认识推崇现实中的人与世界。海德格尔称这种关系为“此在——世界”,即人非世界的旁观者,而是纠缠于世界万物之中的参与者,这种纠缠即生活。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折射出人文主义的意蕴,也正是功能模式分析法的哲学基础。以往关于游戏中儿童发展的实证研究,更多是基于第二种认识论,故此类研究常常出现“无法完全排除文化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儿童游戏的‘干扰’,无法确定儿童是否因为游戏自身的因素而得到了发展”的问题[4]。而功能模式分析法基于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哲学论断,更加关注儿童作为现实世界人的发展价值,强调“此在”与“世界”的纠缠,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征。

(二)整体性

从研究者、研究对象、环境三者的关系来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环境是完全不相关的要素。第二种,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社会文化、历史进程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并尝试在研究对象和环境间建立一种联系,试图通过相关分析的方式以“局外人”身份去分析“个体”和“环境”这两个独立实体的关系。第三种,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环境是统一在某特定文化视域中的整体。从本质上看,前两种研究中的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环境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统一的整体,而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功能模式分析法以焦点分析的方式完整呈现文化生态中儿童的认知是如何随着个体、同伴以及机构与文化传统而发展的,属于第三种研究类型,具有整体性。

(三)过程性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只是在访谈时提出问题,但在人类学研究中,研究者还要跟被研究者待在一起,跟随他们的生活做参与式观察[5],人类学家称研究对象为“信息提供者”(informants)。功能模式分析法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通过从民族志的数据中抽取个体发展的要素,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个体发展案例。这就意味着功能模式分析法绝非只关注儿童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揭示特定文化视域下一个鲜活生命的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过程性特征。

四、功能模式分析法的理论意蕴

首先,推进游戏本质的回归。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意义,体验因知识经验的丰富而不断提升广度和深度[6]。游戏本身给予儿童幸福和愉悦感,游戏的过程即宝贵的学习,游戏的本质在于其愉悦性。功能模式分析法强调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人的发展研究,强调了游戏的本质,有利于促进研究者重新审视游戏的价值。其次,支持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全方位审视儿童在游戏中发展的价值。功能模式分析法是使用焦点分析的方式,使研究者深入解读游戏各个要素与儿童发展的关系,进而为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游戏生态。最后,支持教师在研究儿童游戏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水平。教师以“镜头”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聚焦儿童的学习过程,使幼儿教师“研究者”与“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相得益彰,能积累大量真实、鲜活的案例,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儿童观察的敏锐性以及对支持策略的自省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宇.“游戏本位学习”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其实践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6(2):32-40.

[2]田方,黄瑾.跨越“文化”与“学科知识”的边界——罗高福LOPI模型及其对早期数学教育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6):30-37.

[3]钟晨焰.社会建构视角下儿童游戏中学习行为的研究——以数学棋类游戏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4]井卫英,等.幼儿的游戏行为及其与社会技能、学习行为的典型相关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12-16.

[5]张婕,约瑟夫·杰·托宾,薛烨.用视频引发多重声音的民族志研究方法:源起、应用、对质疑的回应及其发展——与“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研究者约瑟夫·杰·托宾及薛烨教授的访谈录.学前教育研究,2018(9):3-18.

[6]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再论“游戏是一种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03(6):8-11.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游戏应用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数独游戏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疯狂的游戏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