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语文”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1-09-10 07:22郭立赢邹向燕
高考·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语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郭立赢 邹向燕

摘 要:目前,大语文观是近年来语文教育领域所推崇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高中语文属于高考中的重点科目,也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本文首先论述了大语文观的概念与意义,然后就大语文观思想下的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大语文观;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因此,基于高考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更注重应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创造力的培养。对此,近年来教育界提出了“大语文观”的理念,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着眼于整体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大语文观”的概念

中国知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与之对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时,先生提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与生活属于同一过程,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教育。为此,我们需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方能发挥出教育的协同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与大语文观不谋而合[2]。所谓“大语文”就是“大语文教育”,是由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所提出的一种语文教育新理念。语文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延伸至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3]。同时,将语文教学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等教育相结合,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宏大的语文育人目标。基于“大语文观”,任何事物都可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任何事物也可为语文教育服务。这增强了语文教育的宽泛性,也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树立“大语文观”的意义

(一)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大语文观”其实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实质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缩小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间的距离,并融入德育教育,重视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兴趣、意志、动机、习惯等因素,特别要重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课改后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然而因为高考的影响,很多教师仍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只注重考点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狭隘的教育理念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构建“大语文观”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基于“大语文观”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构建“大语文观”

为开展好“大语文观”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建立起“大语文观”。这是开展好“大语文观”教学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需对唯分数论这种功利思想进行深刻反思与剖析,深刻领悟“大语文观”的内涵。此处的“大”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强调要从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要求、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出发开展教学[4]。这正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正本清源,也是对语文教学渠道的一种拓展,更是语文生活化观念的转变。纵观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可知,实用类文本信息更多,而且学科跨度大、综合性强。若学生单纯依靠课本与做题,知识的广度不易达到,难以从实质上提高答题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应跳出教材,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拓宽阅读面,从而增加知识的宽度。这样学生的视野才会逐渐开阔,思维也会逐渐活跃。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生面临着考学的压力,教师在具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基于“大语文”视角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结合新高考形式加强学生教学引导,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结合学生个性化特征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全面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心理特征,基于高中生兴趣点出发,创设语文教学情景,以问题引导式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论语》一文时,教师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本文的学习,强化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并在情景理解下,更好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扎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德育观,教师在PPT中给出出自于《论语》的一句话:“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并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的展开探究,启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交流认知,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认识到小组探究合作的重要性,并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不断完善自我,并从中感悟语文学科中潜藏的奥秘。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师教学难度,顺利推进教学进度,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中生“大语文”观念,促使高中生在语文课堂基本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语文学科学习技巧,更好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二)强调创新,优化教学形式

根据“大语文观”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学习。语文教师可选取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组织学生观看,感知汉语的魅力,体验语文文化之美。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创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堂,通过微课开展翻转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与组织者,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可多组织一些朗诵会、辩论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环节,充分表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当然,教学方式的创新并非随意的,必须将教学大纲作为重要指导方针,以此为基础并结合班上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防止进入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属于高中语文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关键渠道。教师应基于“大语文观”的理念,并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向其推荐一些优秀书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领悟阅读之美。这方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其在阅读中逐渐成长。另外,可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阅读竞赛、辩论活动等以强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在阅讀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增加阅读的积极性。根据“大语文观”理念,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对学生表达的观点给予肯定,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推荐学生阅读《雷雨》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征,分析这些人物表象下所隐藏的内涵与价值。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自主分析小说中两个家庭,八个人物的恩怨情仇。教师鼓励学生抽空读完这部小说,就节选的章节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回答。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会获得更多的收获。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学业紧张的现状,教师可适当减少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后阅读时间。一般两周检查一次读书笔记与书评,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以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写作,自主投稿,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大语文”教学观念指导下,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确保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高中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学生个性特征,加强阅读教学拓展,为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扎实自身的文字、语言功底,教师可推荐文学类、历史类书籍,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并实际运用到日后的写作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外阅读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高中生写作能力取得了显著性的提升,以读促写,更好提升了学生写作能力,主题更加新颖有趣,切实提高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注重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中包括“社会即学校”的理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通过听说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生活是语文大课堂”的观念[5]。然而高中阶段因为课业繁重,教师极少会组织实践活动。因为学习时间紧张,教师还需留出充裕的时间供学生复习。因此,很多教师都不愿拿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其实,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彻底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舒缓学习的紧张压力,使身心得到调整,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步学习活动中。那么,在校园内语文教师可组织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由学生自由发挥,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其按照个人的想法去参加活动。在课后或节假日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去感受语文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就时下社会的热点问题、高中生成长中的烦恼等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剖析问题成因与解决对策等。尽管学生研究的结论可能不是很成熟,但这有助于锻炼他们解决问题能力与沟通能力。另外,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实践过程中自己的感想写出来,使学生细细去体味这些活動中的语文知识。尽管比较费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却大有裨益,既能让学生看到语文的魅力所在,更深刻地了解相关语文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看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教学理念,充分领悟“大语文观”思想的内涵与要求所在,围绕教学大纲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大语文观”教学策略,创设出高效、生动的语文课堂,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祥圣.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J].教学与管理,2010,(11):265-265.

[2]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22):362-363.

[3]谌敏.高中语文应树立大语文观[J].现代职业教育,2016,(15):35-35.

[4]张尊华.确立大语文意识创设大语文情景———开拓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J].语数外学习,2012,(4):6-6.

[5]刘胜武.激活学生乐学语文的内驱力——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4):192-192.

作者简介:郭立赢 (1978年12月 )男,籍贯:山东青州人,汉族,现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大语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