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电影《伊卡洛斯》与《1984》的互文性解读

2021-09-10 07:22陈杰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格利互文卡洛斯

陈杰

摘要:该文旨在解读影片《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文章主要介绍互文性的概念及分类,并从电影《伊卡洛斯》中的引用、人物塑造及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去探析电影《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笔者试图通过比较寓言性政治小说《1984》和体育纪录片《伊卡洛斯》的互文性关系,让观影者对《伊卡洛斯》所映射出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政治、体育和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伊卡洛斯》;《1984》;互文性;体育;政治

1 引言: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也称为“互文”、“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等,一般指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利斯蒂娃( Julia Christeva)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編(Krsteva 1984)。著名的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林斯(Graldprince) 在其《叙事学词典》中对互文性下了定义: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它文本之间的关系......该定义被学界广泛认可。

互文也是中国传统修辞格的一种,《语言学百科辞典》(戚雨村 等 1993)将其定义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单位,互相呼应、彼此渗透,相互牵连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辛斌、赖彦( 辛斌 2010)认为,互文性分析主要指的是批判话语分析,试图从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等方面解释语篇结构。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来源于它跟其它文本的相互作用(李微 2010)。我国学者李玉平认为,“互文性”是指 “文本与其它文本、身份、意义、主体以及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之关系和过程”(李玉平 2012)。

互文性的概念各有不同,不同的学者对互文的分类也不同,大致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互文、历时和共时互文,以及“水平互文性”和 “垂直互文性”、“强势”与“弱势”互文性、“显著互性”和“构成互文性”等(辛斌 2008)。互文的分类不同,实现互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从引用、人物塑造及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去对电影《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影片,在不同跨文化情景中,对体育文化的多元复杂性有更深入理解。

2 《1984》与《伊卡洛斯》的互文性体现与分析

《伊卡洛斯》是201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电影,通过导演本人参加业余自行车比赛并在俄罗斯专家帮助下服用禁药提高成绩的亲身经历拍摄而成;英国作家奥威尔的小说《1984》,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一直是政治寓言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两部艺术作品题材、体裁﹑风格虽不同,但《1984》对《伊卡洛斯》的深刻影响在细微之处尽有显露,二者的互文也为电影创作者传达其“声音”起到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两部作品的互文性在以下方面可见:

2.1 《1984》与《伊卡洛斯》引用互文

《1984》与《伊卡洛斯》作品中的语言互文。“引用”原文语言是将两部作品建立互文关系的常用方法,也是重要的互文手法之一。 正如纪录片《伊卡洛斯》开头部分就引用《1984》里面的经典句子:在充满谎言的世界中,说实话变成一种革命。采用引用这种手法,能够非常明确和快捷地将两个文本之间建立互文关系,也会给读者对电影语篇的理解带入一种方向。《伊卡洛斯》在影片开头引用《1984》的语言,能够先入为主,引导观影者甄别“谎言”、“实话”和“革命”,并联系到《1984》中的情节,不难看出影片《伊卡洛斯》创作者对主人公格利戈里的态度。此处的引用互文奠定了该片看待俄罗斯体育界服用禁药问题的视角,对理解全文起到重要作用。

2.2 《1984》与《伊卡洛斯》人物塑造的互文性

《1984》与《伊卡洛斯》人物塑造方面的互文指代。《伊卡洛斯》中的主角-俄罗斯禁药实验室主任格利戈里,被称为“体育界的斯诺登”,在俄罗斯运动员服用禁药新闻在国际上被披露之后,所有矛头指向禁药实验室主任格利戈里,其引咎辞职,后逃亡美国,可谓是:高喊禁药的人(政府)成了禁药的助推器;格利戈里的人物塑造与小说《1984》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形成互文,温斯顿在极权主义的“大洋国”为“真理部”工作,他从事的工作是通过媒体来控制过去,编织谎言,他的一言一行都被集权制首领“老大哥”监视,无形的恐惧和压力最终征服了富有反抗精神的温斯顿,他被洗脑后,成为一个“爱大哥”的人。两位主人公工作的地方那么讽刺,“禁药部门”和“真理部”成了“用药”和埋葬“真理”的地方。小说中的温斯顿与现实中的格利戈里,虽然结局有所不同,但细心读者发现,如果从温斯顿的结局反推,重新走一遍他的人生,那便与格利戈里所经历过的人生颇为相似,所以笔者认为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互为指代。

2.3《1984》与《伊卡洛斯》语篇功能的互文性

《1984》与《伊卡洛斯》语篇功能的互文性。电影和小说提供了不同体裁的文本,《1984》借助寓言体裁,用主人公温斯特的遭遇讽刺和批判政治极权;影片《伊卡洛斯》是纪录片,用多模态的交际手段(包括语言、图像、色彩等)真实记录了导演(即业余自行车运动员布莱恩)想要通过服用禁药挑战现存的药检系统,讽刺和批判了体育领域(政府)滥用药物的事实。在两部作品中,政治互文并不难发现。“没有的政治语境,语篇就失去了政治性(Fairclough,2012)”。《1984》小说开头即给出了“老大哥”这个无处不在的极权领袖人物的画像,将小说的政治语境牢牢设定;影片《伊卡洛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慢慢将一部记录个体运动员使用禁药的写实纪录片带入了一起“震惊世界”错综复杂的俄罗斯大量运动员服用禁药的“揭黑运动”中,其政治语境毫不逊色《1984》。无论这场“揭黑运动”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观众都会嗅到了清晰的政治气息。从德国新闻首先揭露俄罗斯运动员用禁药,到俄罗斯禁药中心主任格利戈里被当成“替罪羊”受到政府监视,再到布莱恩协助格利戈里逃亡美国寻求庇护并将俄罗斯运动员服用禁药及索契冬奥会中将俄运动员的尿检掉包等事件公布与众,这一系列的事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界限,国际的政治局势因此发生很多变化。例如,索契冬奥会后,执政领袖的满意度飙升,随着《伊卡洛斯》的播出,有些国际大赛(例如平昌冬奥会)开始陆续抵制俄罗斯运动员参赛,俄罗斯政府出面否认“全员使用禁药”.....在斯诺登的“棱镜”事件之后,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美国对俄罗斯的一次有力反击。

两部作品的互文性在以上三个方面表现明显,但文中的互文性并未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两部作品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互文性,二者都关注了极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矛盾,刻画个体在集权体制下的对抗。

3 结语

作者认为电影主创通过对《1984》和《伊卡洛斯》两部作品中语言﹑人物塑造和语篇功能等方面建立互文关系,从认知心理角度来讲,意图使观众将二者建立一种联系和对比,把体育界比较敏感的政治凌驾体育之上的问题通过互文展现出来,并借助《1984》这部经典政治寓言小说传达影片《伊卡洛斯》的政治立场,表达对俄罗斯极权主义渗透到体育领域的批评和不满。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分析,能够让观众对《伊卡洛斯》的理解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I & N Fairclough.(2012). 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method of Advanced students [M]. New York: Routeledge.

2. Julia Kristeva,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4, P59-60.

3. 李微.《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互文性解读[J]. 内蒙古农 业大学学报,  2010, 12(52): 373-376.

4. 李玉平. 互文性定义探析[J]. 文学与文化, 2012(4): 16-22.

5. 戚雨村、董达武、许以理等编:《语言学百科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6. 辛斌. 語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226): 6-10.

7. 辛斌、赖彦,2010,语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修辞学》,第3期,32-39.

(北京体育大学)

猜你喜欢
格利互文卡洛斯
判赔百万!无锡格利姆乐器侵权案,国家严厉打击!
西班牙前国王 流亡海外
互文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从排字工到名编辑
从排字工到名编辑
从排字工到名编辑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说说“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