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小学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2021-09-10 07:22刘秋梅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实施效果评价

刘秋梅

摘  要: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2020年,相继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校通过政策推动、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渠道为劳动教育开路,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补齐劳动教育“短板”。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评价;效果

一、课程背景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2020年7月7日,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2020年10月,我校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学生现场操作发现:部分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家长一手包办家庭劳动,学生缺少劳动机会,个别同学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别人劳动成果、极个别同学表现出看不起劳动人民等,劳动教育呈现被弱化、淡化、泛化、异化的趋势。基于此,我校通过政策推动、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为劳动教育开路,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补齐劳动教育“短板”。

二、课程内容

小学1—5年级劳动教育

三、课程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2.培养学生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地参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四、课程实施

(一)守住学校阵地,加强课堂劳动教育

1.确保课时,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每个年级课程表,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该课程有专兼职老师任教。

2.分解目标,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目标的统领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分解为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具体目标,围绕不同年段目标征集出学生感兴趣的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由易到难、呈序列化。

低年级

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以班级集体劳动、简单手工制作等方面为辅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珍惜劳动成果。如:

(1)为帮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设置了以下必修课:

①起居自理系列:六步法洗手、正确佩戴口罩、洗脸、刷牙、穿衣服、系鞋带、剪指甲、佩戴红领巾、洗小衣物等。

②家庭整理系列:家庭垃圾分类、整理学习用品、收纳衣物、整理床铺、简单的家庭消杀等。

(2)为培养集体荣誉感,设置了以下必修课;

③校园 劳动系列:值日、美化教室等。

(3)为对学生植入“劳动创造美”的理念,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开设了以下必修课程:

④手工制作系列:折紙、剪纸、编织、彩泥等。

⑤养殖系列:饲养小鱼、小乌龟、小鹦鹉、小兔、小猫、宠物等。

中高年级

侧重于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最光荣,从而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如:

(1)为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培养家庭责任感,设置了以下必修课:

⑥烹饪美食系列: 择菜、洗菜、淘米、蒸米饭、面点、熬粥等。

⑦家务整理系列:整理衣柜、整理房间、整理阳台、整理厨房、擦玻璃等。

(2)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设置了以下体验必修课:

⑧种植体验系列:种植花卉、蔬菜、庄稼、树木等。

⑨生活技能系列:变废为宝DIY、家电维修、合理购物等。

(3)为增强公共服务意识,设置了以下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必修课:

⑩公益服务系列:争做校园美容师、社区服务、爱绿护绿行动、小小志愿者等。

3.学科渗透,开放劳动教育空间。多学科有重点地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

4.开展活动,强化校园劳动文化。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母亲节、五一劳动节、春节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为促进学生劳动品质的形成,学校开辟学校网站、在线班级,设置线上专栏展示学生劳动作品、劳动视频等,为“我是劳动小能手”展示搭建平台。

(二)转入学生家庭,抓实家务劳动体验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所谓“生活即教育”,是指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学生居家时间较多,家庭正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

1.转变家长劳动观念,提高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学校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转变家长的劳动理念,通过家长向孩子传递健康的劳动理念。通过劳动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独立性、共情能力以及优秀的品格等。

2.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习惯。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家长要学会放手,适当鼓励孩子完成一些自我服务性劳动,或将家务劳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让孩子明白他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家务劳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如:可独立体验系红领巾、系鞋带、拖地、整理书包、包饺子、做面点、养小动物等,孩子会觉得劳动很有意思,甚至能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小难题,获得成就感。

3.重视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注重过程教育,而非结果教育。家长只需关注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是否体验到了劳动乐趣,激发了劳动热情,增加了劳动的自觉性,提高了劳动本领,培养了吃苦勤劳的劳动精神等,而不必过于在乎劳动成果是否显著。

(三)走进研学基地,拓宽劳动实践平台

“基地化”教学是劳动教育课程重要的实施方式。我校分别确定了山东青青教育集团开发的大陡山、花样年华、青青农场,敢当少年教育集团开发的泰山啤酒生态园、泰山古典汽车博物馆、友邦田园为研学基地。每处研学基地因地制宜,均根据学生学习和实践需求,开设劳动教育等特色课程,如:《挖地瓜与焖地瓜》《农耕体验》等。搭建学生劳动教育平台,并提供系统化指导与服务,达到破除课堂教学壁垒,弥合家庭训练欠缺的目的。

五、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内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

2.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将综合评价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3.评价结果的运用:每学期综合评定一次,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对指导教师的评价

1.问卷调查:①教师自我评价;②学生评价;③家长评价。

2.成果展示:每学期组织一次“我是劳动小能手”评选或劳动成果展示会,学生成绩将纳入指导教师的综合评定成绩,作为教师评优树先的参考依据。

(三)对课程的评价

1.问卷调查:①学生评价;②家长评价;③教师评价。

2.二次重构劳动教育课程:根据问卷调查,保留家长和学生满意率高的课程,剔除认可度不高的课程,重新开发劳动课程资源。

六、课程效果

课程实施一年多以来,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初步好评。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已视自己为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一分子,把劳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最光荣”的内涵,提升了劳动素养,培养了劳动能力,品尝到了劳动的快乐,树立了社会责任感,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重新归位,真正达到了以劳育人的目的。

(二)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们精诚合作,集体研发劳动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有效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赢得家长认可

学生由原来的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到如今的会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甚至乐意通过个人劳动服务自我,服务他人,回报社会。学生这一质的飞跃,打动了家长,家长深刻感受到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懂得了该塑造孩子什么样的人格,家长问卷调查对劳动教育的支持率由33%上升到99.7%,对学生劳动能力满意率由45%上升到96.8%。

(四)带动学校的发展

学校立足于“做顶天立地的泰山人”这一办学理念,多角度、多维度开发劳动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更培养了学生的敢当能力。特别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多次被泰安电视台、泰安教育电视台、泰安日报、中华泰山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教師专业发展无法脱离教育改革的实践,教育改革也不能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责无旁贷,你我携手,一路同行!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评价
灵动耳环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