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1-09-10 07:22易晟江
当代体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锻炼教学内容

易晟江

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如何积极推进体育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群体身体素质与体育运用意识,成为了体育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兴趣事实上就是帮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且在乐趣引导下注重加强自身的锻炼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是体育教学工作者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鉴于此,本文对高效体育训练兴趣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

1 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使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高校体育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大多数学生都缺乏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主动融入体育活动的人数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就使体育课程不能顺利进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加强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发现适合自身情况锻炼的方案,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1.2 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详细讲解专业的体育知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身体四肢协调能力。另外,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还需要调动学生对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作为核心,体育教学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素质的锻炼。学生只有具有强壮的身体,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所以,妥善的进行体育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习成绩协同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2 高校体育训练中影响兴趣培养的因素

2.1 体育训练观念相对落后

在以往的体育训练过程中,因为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致使高校以及学生都没有充分地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体育训练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体育训练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通常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都用于逛街、学习以及社交活动方面,学生存在的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2.2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

另外,还缺少恰当的体育专业教材,致使高校的体育教学滞留在将教师当作教学主题的阶段。如果体育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模式单一,就会对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缺少正确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校还未真正地意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开展体育训练,缺乏相应的教材,大部分学生只能效仿教师的动作或者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太过模式化就会大大的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高校体育训练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路径

3.1 增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在校园生活中进行自主锻炼通常是源于相应的社交需求及自身的兴趣爱好,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自主锻炼的心理与需求来增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1)体育教师可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通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锻炼对于强身健体、强化免疫、塑造品格、端正生活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价值与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更愿意在非体育课时间自主运动。

(2)学生自我锻炼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当基于学生自身性格特点、身体条件及偏好等综合情况展开,例如鼓励男生多参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合作性较强的综合运动项目;鼓励女生选择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注重技巧与方法的体育项目,通过合理选择运动项目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自主锻炼给身体上、心理上带来的益处,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意愿。

3.2 改进体育教学引导方式

大部分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是教师的具体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单调,且教学过程机械重复,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在课余生活中也难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锻炼。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应當积极地改进自身的教学引导方式,为学生构建完善的自我锻炼模式。

(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适当地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加健美操、散打、跆拳道、太极拳等运动项目,而非仅仅局限于跑步、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田径、球类项目。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增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对于提升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积极地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动态新颖的创新性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例如,在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在舞蹈教室上课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舞蹈教学,以此有效加强学生对于舞蹈的认知与理解,并使得舞蹈艺术真正地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某一舞曲,并在后续的教学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时间,这种开放性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也使得学生更加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舞蹈练习上,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意识和兴趣。

(3)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则可以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学习态度、动机、过程及收获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相关运动知识与技巧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也需要积极肯定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所取得的进步,充分体现出过程性评价的动态性、全面性,并将教学评价的激励、督促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启发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积极地培养自身自我锻炼意识。

3.3 加大体育教学投入力度

大学时期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和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加大高校体育教学投入力度可以从加大体育设施设备资金投入、教师教学意识投入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

(1)通过学校为学生创造自我锻炼有利条件,如建设综合性的体育场馆,开展游泳、攀岩、羽毛球和太极拳等新兴或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日常自我锻炼需求。在体育设施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如遇节假日期间可以适当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自主锻炼。

(2)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强教学意识投入,通过灵活地变通体育教学工作来将所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需求紧密联系。例如,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为了消除长期低头、含胸、弯腰等静坐伏案工作产生的职业病动作的伤害,可以开设篮球与武术体育教学,篮球可以使学生全身活动开,精细的手指动作、武术手指操等则可以强化学生手指灵活程度。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对形体、仪表姿态要求较高,可针对性地开设艺术体操、舞蹈、瑜伽等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形象。

(3)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也可以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与组织力度,定期组织校际、二级学院等不同层级的运动会或单项的、趣味性的体育比赛,如羽毛球赛、健美操赛、轮滑赛、游泳赛、拔河、踢毽子、投篮接力等,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体育能力来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中。

4 结语

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融入体育训练中的主动性,实现高校体育训练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需要定期的带领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加快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其在高校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体育工作部)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锻炼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