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9-10 07:22姚梦懿
时代商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姚梦懿

摘要:针对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新思路,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实证研究等文献资料,以绍兴文理学院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为例,分析高校经管类专业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目标的途径,探讨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和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一)国外产教融合实践成果

根据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模式虽有所不同,但产教融合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丰富的经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仍在不断优化。通过对国外产教融合模式的相关研究数据梳理可知,产教融合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种:一是由企业为主导的产教合作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为主导开展各类实训、实践教学项目,高校教育为辅的运行机制,最典型的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二是以学校为主导的产教模式,通过企业入驻学校或建立培训中心等方式,深入开展合作交流,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如法国的“学徒制”模式。三是校企并重模式,将企业中的实践和高校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如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美国的“契约合作”。

Wright(2008)等认为,为达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必须调动企业在产教融合项目中的积极性,在其技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应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如在技术初期开发阶段,可与高校以项目制方式推进并建立联合设计研发模式,研发后期,可采取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助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引进适合企业的优质人才[1]。Krause(2016)等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高校应积极尝试与邻近的产业集聚区进行产教融合,就近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更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需求与服务水平[2]。

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硅谷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建立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开放办学模式,将校内教学资源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硅谷紧密融合,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深度融合,不仅帮助学校解决当下资金短缺、场所建设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对硅谷而言,与斯坦福大学的产教合作为其提供了高质量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注入,协同融合发展也为硅谷的兴起,到后来成为美国高科技集聚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英国作为教育教学体制非常健全的国家,在产教融合模式上也受到了诸多国家的效仿,其中,牛津大学的校企共建模式极具代表性,它与牛津郡产业集群的深度融合,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也为牛津大学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国内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我国产教融合建设起步较晚,对产教融合的思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主,在学术研究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章较少,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和案例支撑,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代表性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产教融合的概念描述、意义、合作方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李正卫(2012)等指出,沟通渠道不畅、思想观念差异、双方合作意愿不强以及政策导向不明确等因素影响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3]。杨善江(2014)强调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必须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主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共赢[4]。李玉珠(2017)指出,产教融合不仅是一种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教学与产出相融合机制,政府、高校、企业等必须具有主体意识,作为协同育人的利益共同体,若一方意愿不强或渴求度不高,则极易影响产教融合的深度开展[5]。

目前,我国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上已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产教融合发展程度较高,发展目标立足于加快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发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诸多名校、研究院与中关村的深度产教融合发展机制,不仅为中关村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输入和技术支撑,也为首都经济增长贡献了极大力量。上海复旦大学充分发挥其自身科研优势,为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服务支持,同时,学校办学规模、国家化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深圳诸多高校与国内外名校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合作办学机制,共建机制得力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提高深圳市总体教育质量,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6]。

然而,我国在产教融合发展中仍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与成果相对较少,研究深度依旧较浅,实施途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欠缺,一些地方高校虽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但主要根据现有理论体系建立合作方式,或模仿国外成果案例进行推进,未形成完整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思路,并未针对当地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制定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模式,地方高校产教融合项目无法形成可持续的深度融合机制。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践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

近年来,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的改革与探索已初见成效,树立了以培养专业型管理类人才为目标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教学环节中不断推进产教结合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发展实践路径

绍兴文理学院经管类专业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上已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主要通过共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实训实验室以及校政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的方式,推进校企融合发展。学校建有经济与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教学与实训实验室,如ERP沙盘实验室、网络创业实验室等,近年来,学校不断推进跨境电子商務人才培养模式,现建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绍兴市直播电视人才孵化基地、校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深化产教融合决策部署的要求,把握中国(绍兴)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的重大机遇,2020年底,学校与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对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紧密对接跨境电商产业链具有重大意义。

经管类专业大量引入企业优质资源,通过业界精英进课堂,校外导师、企业家授课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发挥企业的关键作用,了解企业所需求人才情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合力共建实践场所,帮助企业精准定位人才,提高人岗匹配的精准度。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着力培养一支“双师”师资团队,就新成立的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来说,选聘校内教师和园区企业人员作为产业学院讲座教师,定期为校企两方开展跨境电商专业知识讲座,加强深度交流,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各类创新创业及各类产教融合项目,提高专业知识的转化率。

(三)成效与不足

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名学生参加跨境电商实训,进入实训实习基地锻炼,并通过跨境电商初级人才认证。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帮助学生与企业对接,完成相应专业性技能培训;举办双选会,精准定位学生就业意向,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同时也为企业高效获取专业型人才提供服务保障。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对企业以及相关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绍兴文理学院虽然在产教融合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绍兴文理学院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项目并未建立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项目均以中、短期为主。第二,学校虽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项目,但并未设立专门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组,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大多是专职教师,教学与科研压力过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第三,企业并未发挥其在产教融合中的关键作用,主体意识较弱,与学校之间未形成有机联动。

三、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一)培养方案与地方产业发展衔接不足

从绍兴文理学院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情况来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依旧不够,诸多高校同样存在此类问题,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仍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习、实训学时比重较以往虽有增加,但实践环节的内容与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所需技能衔接度不够。教材选用的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教材更新缓慢,且以理论知识为主,实务教材较少,不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要。课程考核机制重理论轻能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诸多高校虽强调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但实际考核过程中,实践能力无法量化评估,课程考核结果仍旧只能体现理论知识所学情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关注度不够。

(二)师资队伍无法为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近年来,高校人才引进教师大多以應届毕业生为主,这类新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较少,入职后基本以讲专业理论课程为主,且科研压力较大,缺少进入企业进修锻炼的机会。再加上,目前高校职称评审标准中,虽有科研与教学并重要求,但实际上仍重科研而轻教学,或重学术而轻技能,年终评价体系和重点工作量考核中缺少对教师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高水平论文和课题项目占评价标准比重过高,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视度不够,只在形式上强调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三)校企双方合作机制不完善

高校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极力寻求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但就目前诸多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看,企业在产教融合项目中的主体意识不强,不愿在校企合作上浪费过多精力,由此造成产教融合项目开展过程中常常流于形式,未进行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成效不明显。同样,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与企业用人需求,课程设置与理论知识输出存在滞后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实习、订单式培养等项目开展难度较大,合作积极性降低。再加上由于校企双方未能形成良性合作关系,目前产教融合项目大多建立在维系人脉关系上,双方权利与责任不明确,很难维系长期合作关系。

四、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一)构建校企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经管类专业需利用其特色办学与学科建设优势,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企业生产实践,必须制定符合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优化课程体系时,应着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高水平技术人员,参与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企业管理、真实生产流程、技术要求等专业技能知识体系引入课程内容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产业以及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

(二)优化“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

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校企双方必须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人才引进和考核评价体系上,需有别于目前现行的学术型师资建设的标准,应更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将能够突出实践能力的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绍兴文理学院作为绍兴地区最高学府,必须重视经管类“双师型”专业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专业带头人必须在产教融合建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对接企业合作项目,同时负责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鼓励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开展实践,例如已经达成合作的柯桥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优质企业,进行锻炼与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聘任行业专家或业界精英作为兼职教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使其能够更好的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最新动态,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构建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在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过程中,高校职能部门必须有所作为,应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职能部门须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校企双方权利与责任,不仅作为产教融合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和有力抓手,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校企双方作为产教融合项目主体参与协同育人项目的积极性。首先,经管类专业必须重视学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产教融合项目,使学生获得实践锻炼机会,从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度合作。其次,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不能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脱节,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度,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调动企业和政府的积极性,以便获取优质企业与政府的支持,力求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校政企合作运行机制。最后,校企双方必须就合作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明确合作共赢战略目标,必须构建适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机制,制定项目开发及成果转化等合作协议,同时建立面向企业的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

机制。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经管类专业作为向企业提供高素质管理类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大力推进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方式,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经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Wright M,Clarysse B,Loekett A,etal.Mid-range universities’linkages with industry:Knowledge types and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J].Research Policy,2008,8(1):43-50.

[2]Krause,J.,Portolese,L.and Schedler,C.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Quality Courses[J].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2015,18(1):1-14.

[3]李正卫,王迪钊,李孝缪.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1):156-160.

[4]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10-12.

[5]李玉珠.产教融合制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17(13):24-28.

[6]牛士华,杨频,沈文其.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借鉴与启示[J].现代企业,2016(04):66-67.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