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与落实

2021-09-10 06:44刘蒙红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历史

刘蒙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

人文素养理解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提倡人文关怀,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的精神”,这不仅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新热点、新亮点、新视点,也是整个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符合历史教育(学)的主要目的,即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教育学生用时代的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并在历史学习中理解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强调个性,勇于创新。

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入课堂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必须突破传统观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质。首要的工作,是应该充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突破思维定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备课时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重要目标。

二、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

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为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较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如能得到较好的挖掘,让学生内心真正体悟到,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华夏古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彩。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其优良的传统道德教育、品格情操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中,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就中国史的教材来说,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精神的赞美,对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事迹的讴歌,对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挺身而出抗击处族入侵的歌颂。而培养学生从认识历史,到观察现实和预测未来,既对今天处所的时代有正确的认识,又对历史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真正意义上的尝试。人们常说,发思古之幽情,往往是为了现在。

三、体现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主动发展、主动探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百家争鸣”。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提倡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某一角度评价历史人物,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如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评价,如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荒淫无道的君王。但如果从文学家的视角来看,他却是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不同的时代对人物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终会形成不同的结论,这都体现着学生的个性自由,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当然,对同一事物、同一历史现象的观察角度也可以不同,但这些不同角度所体现出来的评价标准是相同的,那就是“历史事实”。

四、营造充分发挥学生潜质的良好环境

在提倡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学科的教学对推动素质教育尝试用“三步法”来实施。即:第一步:启发学生理解教材;第二步:引导学生掌握规律;第三步:鼓励学生应用知识。比如第二步中“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一般说来,“一个时期,一个朝代,经济发展了,政治必然相对清明,思想文化也随之发展”的规律等等。作为教师,只要指出“这类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等特点,并将它的形成原因、条件和必然性,通过分析、比较教给学生,学生不难认识并逐渐掌握它。而一些规律,等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史实后,教师注意概括即能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对封建君主不可简单的一概而论,他们有“贤明”、“昏庸”之分。开国君主,由于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由于农民起义的震慑,由于幻想“万岁”“万世”等原因,多励精图治,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使社会生产向前发展。而后期统治者,由于堕落、凶残,由于社会矛盾的不断加深,由于“小人”得势当道,多荒淫无度,亡国败家,从而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由此可以得出封建王朝“前盛后衰”的规律。“中兴”只是某些封建帝王的奢想。当然,一些规律,要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加以归纳和总结。诸如此类。作为教师,“首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服务,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培养学生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如果我们教师,连学生最基本的素质都无法培养的话,何谈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呢?

五、从美学的角度审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审美新人,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是以形象为先导,以情感为中介的教育。历史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是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高尚完美的情操,寓教育于审美愉悦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歷史场面、血雨腥风的历史事件、多姿多彩的手工业品、工艺品、文学、绘画、建筑艺术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素材。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不仅本身体现了美的意蕴,而且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情感在人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动力作用。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不正是由于对人类进步事业的热爱而甘愿作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吗?强调情感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当他们有了这种情感时,就会自觉抵制假、丑、恶,势必满怀激情地追求真、善、美,为美好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当然,运用情感教学寓美学于历史教学当中,多表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呢?

总之,人文素养的培养,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其指导思想。但是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把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理解为“文科教育”,不仅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观念、课标、教材、教法的精神实质,而且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很好的发挥。这表明,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和人文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参考资料

1、王润秀.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 读与写(上,下旬), 2017, 014(006):167-179.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历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新历史
人文社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