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轻量化传播在广播电台中的运用探析

2021-09-10 07:22曹曼茹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轻量化

摘要: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时隔8个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制定了《媒体深度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意味着广州媒体深度融合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对传统广播电台而言,应如何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浪潮中突围而出?本文通过梳理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实践中的经验,浅析资源相对薄弱的广播电台媒体应创新路径,根据自身特点,迎合听众需求,打造轻量化融媒体产品,力求在主题报道中出新出彩。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轻量化;主题报道;沉浸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167-03

一、引言

作為三大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电台,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传播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没有文字和图像留痕,属于线性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稍纵即逝。可以说,广播电台在三大传统媒体中短板最明显。然而,融媒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给广播电台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倒逼广播电台在困境中自谋出路,通过补全短板的方式,主动加入融媒体改革队伍中去。笔者认为,传统广播电台虽然难以实现5G全息异地同屏传播信息,但仍然可以发挥融媒体改革中轻骑兵的角色,以“四两拨千斤”,拼创意、玩内容,在大型报道中体现自身轻量化的特色。

二、什么是轻量化传播手段

何谓轻量化传播手段?轻量化的概念源自汽车领域,顾名思义,轻量化就是汽车的重量小了,根据物力力学原理,由于车辆自身重量降低,原有动力能转化为更大的速率,让车辆跑得更快。轻量化理论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可以理解为用便捷高效的传播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传播效果。

(一)轻量化体现在人力成本的压缩上

近两年来,轻量化传播手段大行其道,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两会实行闭环管理,不少媒体都轻装上阵。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广州台”)融媒体中心为例,往年一般会派出一支超过40人的广播+电视+新媒体记者队伍赴京,但在2020年,广州台综合各方考虑,仅仅派出了4位记者赴京,采编队伍重心转移到广州大后方,由电视记者负责拍摄一手画面素材,广播和新媒体编辑进行二次编辑,并通过联系广东籍的全国人大代表拍摄Vlog、云连线、连麦等方式,制作《代表委员履职记》,这一系列的融媒体产品均深受好评。

(二)轻量化体现在传播手段的灵活运用上

过去,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电视往往首选纪录片、专题片等体裁,广播则会选择大型广播剧、现场直播、新闻访谈、新闻专题等体裁。根据2021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 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达到 2412 亿元,网络视频活跃用户规模达到 10.01 亿[1]。数据表明,短视频市场规模扩张呈上升趋势。

今年,在建党百年主题策划和广州5月本土疫情战“疫”中,轻量化的短视频成为广州媒界最热门的报道手段之一,如广州台记者拍摄的短视频《广州首次投入气膜方舱实验室》,该视频报道了广州首次投入的“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四组方舱实验室日检测产能超12万管,核酸检测速度的提升,是广州与新冠病毒赛跑的有力武器,这则不到两分钟的短视频在广州新闻电台视频号的播放量达到150万,创下了该视频号注册以来的最高播放量纪录。相信在未来一段时期,短视频将成为广电媒体参与媒体深度融合的主要竞争手段。

三、广播为什么要走轻量化融媒体道路

首先,从用户习惯来看。随着手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少的人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来获取新闻信息。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43亿[2]。由此可见,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化设备已经成为大众掌握资讯的首选渠道。

其次,从广播现有人力和财力限制来看。根据作者在广播电台近20年的一线采编经验,可发现,一方面传统广播财力有限,难以支撑耗资巨大的融媒体产品,有时候即使有好的创意,却因为经费不足而不得不放弃;另一方面广播队伍近年来流动性较差,采编人员队伍逐渐老化,新鲜血液不愿意融入电台,人力资源活化空间受到阻碍,导致广播电台与新兴媒体之间逐渐拉开距离。为此,广播媒体若想在下一轮融媒体改革中打赢翻身仗,且又处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进一步转变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寻找一条适合广播电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四、广播应该怎样生产轻量化融媒体产品

传统广播因为缺乏声音和画面的结合长期被诟病,甚至被质疑是否到了要被互联网浪潮淘汰的边缘,这都是因为线性传播具有局限性。其实,笔者认为传统广播的声音传播渠道并不落伍,但要优化对声音元素的运用。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可以利用H5、网络短音频为载体,以声音为主角,并加载照片、海报、视频等丰富形态,同样能把声音产品做得十分精彩。

笔者以广州台近两年主题报道的实践为例,谈广播电台深挖轻量化融媒体产品的三点经验。

(一)抢占年轻受众舆论场,用产品思维打造沉浸式融媒体作品

根据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分布为20岁~29岁、30岁~39岁、40岁~49岁、50岁及以上分别占比17.8%、20.5%、18.8%、26.3%[3]。换言之,40岁以下年轻受众占比接近四成,因此抢占年轻人舆论场的主导权,已成为融媒体改革的重要选题。

年轻人喜欢什么?他们喜欢在互动游戏中体验新闻。在碎片阅读的背景下,融媒体产品想要吸引用户眼球并成功传递信息,增强产品的互动性是一种有效手段。用户不再是单纯地阅读新闻,而是体验新闻[4]。

在提到互动性新闻产品时,需要引入沉浸传播概念,此概念由传播学者李沁提出。她指出,沉浸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它是以人为中心,以连接了所有媒介形态的人类大环境为媒介而实现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5]。

以往的大型主题报道中,广播电台常用现场报道、特别节目等体裁来呈现厚重主题,这样的策划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传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能否引入沉浸式的融媒体互动小游戏来做好主题报道?这样一来,既节约成本,又能在年轻群体中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这对广播电台来说,就是一种轻量化操作。

在沉浸体验策划中,创意先行。在广州解放70周年之际,广州台以“从解放路出发”为策划主题,创新运用重力感应技术,设计出一款以广州地图为背景的迷宫游戏。在这款游戏里,用户可在地图上自主选择路线,通过调节手机平衡方式走迷宫,1分钟左右就可游遍广州新旧中轴线的重要地标建筑,感受城市岁月变迁。为打造沉浸感,該游戏界面设计耗时近一个月,游戏主地图以及11个地标均按照实景纯手工绘制。整个制作过程历时三个月,累计传播量达20万以上。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广州台提前三个月进行创意头脑风暴,最后团队设计出互动小游戏《2020扶贫答卷人》。作品以广州市对口帮扶的案例“光伏鸽棚”“乡村微改造”“南粤家政”等为切入点,以扶贫干部遇到的真实的人和事为线索进行创作,以扶贫干部作为玩家的第一视角,通过原创漫画、视频、场景对话、AI语音、短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使玩家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从扶贫干部角度开展扶贫工作,深刻体会扶贫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超过5万人通过这一H5互动游戏深刻理解了脱贫攻坚的意义,实现了良好的正面宣传。这次产品研发的成本大幅下降,取得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效果。

融合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除了需要增强互动性,还要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可以多尝试使用他们的惯常用语作为新闻切入点,以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增加曝光,也会增强受众二次传播的欲望。借助沉浸技术的力量,受众们仿佛身临其境,及时性的新闻可由此发展为实时性,有效弥补了传统新闻的单一枯燥[6]。在这一产品逻辑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广州台推出原创H5《寻找你的“北斗星”》,创意源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精神谱系,如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用户可以任意选取一颗星,获取与自己匹配的“北斗星”海报,赓续精神力量。《寻找你的北斗星》运用新技术,创新新形态,从框架策划、界面UI设计、H5页面动态设计、互动技术等各个方面力争创新,整个作品百分百由广州台技术团队自主研发,表明该团队制作H5互动游戏的能力和水平又再上一个台阶。

做好主题宣传,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7]。现在,在大型主题策划中,H5已经成为广州台的“标配”之一,并且成本投入越来越小,传播效果却越来越好,这充分说明广播人可以将过往“做新闻”的思维转为“做产品”的互联网思维,将宣传主题的严肃新闻转化成贴合时下年轻受众思维的宣传产品,“好产品”往往比“好新闻”更容易“出圈”,如此就能达到更好的传播裂变。

(二)以声音为媒,多制作以情动人的高质量短音频产品

声音是有魅力的。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广州人,都是在收音机的陪伴下成长,放学后守在收音机旁收听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书剑恩仇录》等长篇小说连播,睡前听点歌节目……他们对这个会说话的“话匣子”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受众开始碎片化地接收资讯,很少再花一两个小时连续收听广播,广播听众逐渐流失。笔者认为,即使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的特长依然还是声音,广播电台最大的财富就是一众具有独特风格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因此,广播电台要走轻量化道路,还是离不开以情动人的声音,但可以主动改变声音产品,把长音频变为短音频。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州永庆坊,了解旧城改造的范例,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随后,广州台记者采写的新闻《为什么是永庆坊?》正是通过声音纪录片的手法来报道新闻。作品开头一段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的背景声,先声夺人,接着又通过及时地采录粤剧私伙局、游客问路等现场音以烘托现场气氛,增强了报道的画面感,使广播具有了“可视性”。这也启发了广州台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善用“声音”这一广播特色来做好融媒体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做高质量的网络短音频产品。

例如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广州台的《声音日记——武汉会战·荆州会战》就是以情动人的优质短音频产品代表。2020年1月29日凌晨,广州台跑医疗线的记者收到了来自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熊敏龙一篇自武汉前线发回的抗疫日记:“1月24日夜班,下午睡醒,刚刚把家门口的‘福’字贴好,准备和新婚的妻子做年夜饭,刚好看到群里召集队员‘参战’,我就立即跟领导请示:若组织需要,随时出发……”记者被日记中朴实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立即向台里汇报。很快,《声音日记——武汉会战·荆州会战》网络专题节目被制作出来,并于当天晚上在花城FM APP上和广州台同步首发。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医务人员在前线与病毒抗争的情况,主创团队邀请了77位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日记作者)参与原声演绎,再邀请台里多位金话筒主持人录制旁白,77篇感人肺腑的声音日记,让人听了不禁潸然泪下。同时,主创团队为每一篇日记精心设计了海报和图文页面,实现扫码收听,再配以医护人员的工作照,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又兼享视觉效果。该融媒体短音频作品具有明显的广播特色和丰富的感染力,数据显示,该节目在花城FM APP平台上的点击量达到20.34万次。同时,该节目也被学习强国平台和广州纪委监委官网收录播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善于运用新闻海报方式,传递温暖的正能量

实践证明,媒体的边界正在逐步消失。在媒体重组新闻生产流程的今天,新闻素材和发布平台都不再受到局限[8]。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广播电台也可以多用新闻海报这种轻量化的形象表达手法,其宣传效果往往会更“出圈”。

在2021年5月广州本土抗“疫”战中,广州台以原创动漫IP“花果山大橘”作为防疫大使,设计《六个要》《懂“疫”点法》系列宣传海报,多款原创海报产品在线上线下反响热烈,触达人群超过1100万人次。比如《六个要》防疫海报巧妙套用了“总之我要保住我的工作”的网络爆梗句式,宣传本轮疫情防控的温馨提示。“总之我要保持社交距离,我现在不想和你聚会”“体温无论如何都要测,我要测到病毒退休”等文案贴地气,再加上又有萌宠的可爱形象加持,海报一经推出,便获得线上线下群众的热烈反响,相关阅读量逾50万人次。海报还被广泛张贴至广州多个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街小巷的宣传栏上,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在新时代的主题策划报道中,记者不应该仅仅是一名记录者,而要成为大时代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讲好新时代奋斗故事和弘扬主旋律,力求策划推出的系列主题报道能产生整体效应[9]。为此,本轮疫情期间,广州台充分发挥了主动讲好广州故事的媒体责任担当,在官方微博上连续27天推出“晚安广州”海报,以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作品主题,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搭配简单文字,让市民看到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形象、一幕幕感人的瞬间。比如,在六一儿童节当天推出的系列海报《这个六一,妈妈没有陪我》分别讲述了两个故事:一是儿童节当天正在街道支援的中山六院护士牟佳“偶遇”来做采样的2岁女儿,被同事拍下了照片;二是广州初一学生徐宸熙父母连日来在防疫一线当志愿者。六一儿童节前夕,他特意画了一幅画送给连日来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父母和医护人员。两张海报推出当晚就获得了上10万的转发量。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晚安广州”又先后刊登了“芳村片区解封,人间烟火气回来了”等故事海报,让人们充分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传递广州抗疫正能量。27张疫情下“晚安广州”系列海报在微博的总阅读量超过100万,传播效果大大出乎策划者的预计。

对廣播电台而言,新闻海报还能加入声音和画面元素,继而融合为融媒体海报产品。比如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广州台搜罗每日代表、委员、部长通道中的人物金句,将其制作成文字弹幕版海报视频发布,在微信视频号等各新媒体平台分发。动态海报可听可读可看,配合委员的同期声,短短数十秒即可让人了解相关信息,让人们在工作、学习的间隙时间,高效获取两会信息。

五、结语

当前,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媒体跨界发展已成大趋势。今后,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统媒体间的融合趋势会更为明显。因此,广播电台想要在劣势中突围而出,更应找准定位,精准转型,在融媒体改革中扬长避短,以创意和内容为王,运用好声音载体,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属于广播调性的轻量化融媒报道产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R].中国互联网协会,2021-07-13.

[2]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2-03.

[3]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09-29.

[4] 刘涛.融合新闻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50.

[5] 李沁.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3.

[6] 宋誉冉.“沉浸式新闻”传播模型和VR新闻结构模型分析[J].记者观察,2020(36):10-11.

[7] 江菊敏.以互联网思维为支点走向产品思维[J].新闻战线,2016(08):73-75.

[8] 张成良.融媒体传播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57.

[9] 黄戎杰.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报业,2021(05):68-69.

作者简介:曹曼茹(1980—),女,广东广州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轻量化
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能源汽车前车门轻量化设计研究
探析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艺
瑞典Floby公司推出轻量化铝制制动盘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某车型后端低速碰撞的安全性能分析及优化
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轻量化研究
除了核心技术的缺失,成本控制也是自主品牌实现轻量化的一大难点
重量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