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好故事,党媒保持内容定力的“基石”

2021-09-10 07:22李彤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党媒基石正能量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推进,多平台融合激发了媒体的活力。在这一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投身内容深耕,而网络平台发展势头迅猛,瞄准了H5、VR/AR、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作为加快推进媒体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融合过程中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产品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增强内容传播的效果?本文围绕三个好故事展开,指出包括好故事在内的优质内容,永远都是差异化竞争中最紧缺的“弹药”,应当成为报刊媒体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好故事;党媒;内容定力;媒体融合;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194-03

媒体融合时代,南通报业传媒集团继续履行“当好新闻宣传主力军,守好舆论引导主阵地”的职责,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传播新要求,规划布局、统筹资源、协同高效,始终坚持传播正能量,通过真正的好故事收获好传播,在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地方媒体特色,着力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领报业发展行稳致远。

一、温情故事不等于好故事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笔者从事新闻工作10年,在2019年5月,笔者供职的南通报业传媒集团也迎来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变革。

如何在新老媒体交汇的惊涛骇浪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私以为,内容是根本,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黄金法则。传统纸媒在网络内容建设上,需要多元传播,而优质传播的关键在于“内容定力”四个字,只有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增强内容传播的效果。在适应一体化发展方向和媒体深度融合趋势的变革中,应将传播正能量的总要求放在首位[1]。

在内容王道的实践中,南通报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主业,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潮中迎难而上,经历了多年的艰难摸索,实现用户精准化,大力倡导“小切口、大主题,小内容、大故事”的新闻生产,以“好故事收获好传播”的方针从未改变。

記者们沉到社区街巷,帮助困难家庭,和有故事的人打交道,这一招十分管用,他们很快找到了着力点,一批展现群众生活的鲜活故事被挖掘,与读者“见面”。每天出版的报纸确实需要各式新闻“菜品”,包括酸的、甜的、苦的、麻辣的,以满足当代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不少记者采回的一线故事,各类艺术手法运用熟练、老道,有矛盾冲突,高潮迭起,悲喜交加,故事已足够温情和具有感染力,可文章的立意深度却是短板,受众读完不过看个热闹,少有回味与思考,可见温情故事不等于好故事。

2020年4月15日,南通报业时政经济分中心记者在选题库里报送的选题,在策前会上让总编和编委们眼前一亮:南通一对八旬夫妇拿出10万元积蓄支援抗疫,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担心捐出这笔钱后,老人的生活会受到影响,于是一再劝说老两口,经反复思量老人同意改捐3万元。慈善会是负责筹募善款的部门,而这一次,爱心人士主动捐资却被拒绝。在该事件中,大家不仅被两位老人的善良感动,同时也为慈善会的理性做法叫好。

从题材立意来看,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真正的好故事。不仅新闻要素齐全,更重要的是十分贴合2020年全民齐心抗疫的时代背景。有了难得的故事线索,还要将其采写成好的新闻作品,也就是媒体人常说的“把新闻立起来”,做优新闻产品,需要带入记者的理性思考。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要引导、服务好群众,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同时还要着眼于精品力作,传播正能量,为“移动优先”提供更多高质量、正能量、有营养的新闻产品。

时隔一天,又一吸睛选题出现:南通崇川区天生港镇白龙庙村一组73户村民,有一笔9万余元的拆迁补偿款,六年多来关于这笔款项该如何分配,村民们态度想法不一,一直未能谈妥,然而,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一村民建议索性把这笔钱全部捐给武汉用于抗击疫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道分配难题迎刃而解。六年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一朝得以解决;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这场纷争正式结束。党报记者获知线索后再次“出击”,第一时间使故事见诸报端。该故事题材应时应景,同时,村民们身体力行支持抗疫,大家心底共有的这份善良、责任与担当,是灾难面前国民团结一心的缩影。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建应,从小在市福利院里长大。在福利机构生活的这50多年里,她用心带大了8个孩子,除了目前正在照料的、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4岁男孩小思源外,其余孩子全部被涉外送养。有别于前两则疫情下的新闻,这个故事诠释了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没有福利院,就没有今天的我;看到他,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采访中,这句话真实且让人动容。建应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物,同时充满了母爱。至今未婚的她,对小思源倾注的爱不比亲生母亲少一分,她用有限的收入,竭尽所能为其营造不亚于普通家庭孩子的完整的童年。这类人物故事,于受众而言,易引发情感共鸣;对记者来说,更需要带着“深挖一锹”的韧劲,注入媒体人的采写力量,沉下心细细打磨。

二、抓好故事,需要练就“感知”的眼睛

对记者来说,好题材可遇不可求;遇见时,需凭借新闻敏感性第一时间将其抓住。好题材有了,如何把好故事“烹饪”成一个好作品,则需要以扎实的采访为基石,支撑整体立意,把好故事讲好。

要找准时间、事件由头,第一个故事得从记者在市慈善总会看到的一封感人的慰问信说起。写信的是一对八旬老夫妻,二老相互搀扶着来到慈善会,希望捐出用退休工资积攒下来的10万元钱。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老人的爱心之举,让读者感受到了疫情面前团结一心的中国力量。

对传统媒体来说,内容和口碑始终是关键。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反复劝说老人,先保障自己的生活再来捐款的行为值得点赞。慈善捐款,钱物多少从来都不是衡量善意的标准,能力有大小,爱心不分大小。文章也在全民支持抗疫的特殊时期传递出一个舆论导向:营造乐做慈善的良好氛围,并不是对社会爱心“照单全收”,而是鼓励个体量力而行,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点滴力量也能汇成爱心汪洋,让更多的人加入奉献爱心的队伍。

第二个故事同为疫情下的新闻。爱心之举何以解决多年纷争,核心问题正是分配方式。这钱数目不大,每户被分到的补偿款也不会差太多,但村民们却十分在意。可以想见,他们看中的并非分配数额的多寡,而是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公平、公正、合理。

白龙庙村一组村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这笔补偿款的有无对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以当跳过了物质层面的需求后,更高层次的需求随即产生,这是精神层面甚至是灵魂层面的。村民们将善款捐出的爱心之举,获得了社会的赞许。每家每户都奉献了爱心,而且不存在你多我少的差别,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没有吃亏,思想层面达成共识,难题也因此迎刃而解。

第三个故事,记者将视线对准了身体残疾、没有婚嫁的福利院员工建应,她用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无怨无悔地带大了8个孩子,将曾经同她有着相同命运的孩子养育成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建应是伟大的,她在特殊的岗位上奉献着爱,同样为社会贡献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力量。

在众多的人物故事筛选采写中,无须一味追求大而全,这样容易模糊主题,使文章冗长,缺乏冲击力。好故事的抓取,需要练就“感知”的眼睛。不论是改捐3万支援抗疫的八旬夫妇,六年分歧一朝得以化解的白龙庙村73户村民,还是福利院的员工建应,他们都是寻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虽然渺小,但却用最真实的举动展现了人物的张力,成就了记者笔下“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的缩影,讲好中国故事,需以城市故事为小窗口,聚焦民众真实情感,用契合受众思维的技术表现手法,实现人气“引流”。在日常采访中,除了重大事件、重大题材外,更多的中国好故事潜藏在平凡却鲜活的生活中。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学着从纷繁杂乱的素材中提炼有用的故事,将视线下移,沉下心找到“兴奋点”,用同理心去思考。恰如上述3个实例中的典型人物,其善举闪耀着的人性光辉,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融媒“中央厨房”如何让好作品更“燃”

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新时代的大命题。如今,在地市级党报和都市报每天生产的新闻产品中,暖故事越来越多,且占据的版面也越来越重要。以这三个故事为例,前两个故事,当日轮值总编、编委以及编辑老师商定,日、晚报同步刊登,分别拿出2020年4月15日《南通日報》头版的版位和2020年4月16日《南通日报》A03民生热线版头条的版位予以刊登;第三个故事则在2020年6月11日《江海晚报》A07城事版的头条版位刊登。

可以说,把暖故事、好故事做大做强有着不可低估的正能量反响,体现着记者的价值判断与媒体的舆论导向,是新闻作品吸引读者、凝聚人心的魅力所在。在“报、网、端、微”齐发力的全媒体时代,该如何借力,将好故事制作得更“燃”,使其传播效果更佳?

融合发展是关键。从简单的嫁接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媒体融合并非简单的资源重新配置;一次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传播,实际上已经统合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记者。要使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更佳,离不开媒体人集体的智慧。所以,“仗”要打得响、打得漂亮,应该把最主力的部队放到最需要攻坚克难的“战场”上去。在人员配置方面,如果最有能力的记者都集中在给版面供稿,而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由能力不强的记者,甚至是实习生、临时招聘人员来运营,难以实现媒体融合,因为主力军还没上主战场[2]。

再者,从技术层面来看,促进优质内容生产传播多样化、高效化、海量化、即时化、精准化的科技应用到采编环节,原有的机制流程已不适用,必须加以改革。流程上,“中央厨房”式(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平台生成、多渠道传播、全域覆盖)组织体系和运作模式,有助于媒体做到新闻线索统一策划、线上指挥组织采访,一次采集多次发布、报网端微屏全面统筹,文图音视等多元呈现、持续发布全网传播。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智能编辑、内容运营、融合创意、视频剪辑和技术推广机构。考核上,需要有数字考核部门,利用大数据指导,提升优质内容的考核比重,同时把产品的首发量、点击量、点赞量、跟帖量等纳入传播力指标。总之要让采访、编辑、技术、设计、推广、运营和考核人员分别顺利融入全媒体的各个流程[3]。

从南通报业的融合实践来看,集团将所有采编一线人员统筹调配到七大新闻生产中心,课题选取、策划编排、采访制作、多渠发布等环节,均由不同部门打“组合拳”完成。以故事一为例,当记者将报纸版本稿件完成,传回“中央厨房”全媒体采编指挥中心后,南通发布APP平台小编并非“复制粘贴”,单纯地抢时效发送,而是由当日轮值总编直接牵头,指定编委会主任对稿件进行精加工处理,再传到发布平台总监手中进行网络化包装,最终,标题经编委会多轮争议打磨,以定为“多捐咋就不行?这对八旬夫妇和慈善总会“杠”上了……”。当日,该条新闻链接被南通发布APP、崇川在线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新华网以及学习强国平台相继转载,社会反响良好。学习强国平台的发布标题是“江苏南通:爱心捐赠‘缩水’,背后的故事好温馨”,关键词“故事”“好温馨”,抓住了这一题材暖人心扉的核心要义,为全社会汇入了一股暖流。

四、结语

如今,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推进,报业的门户APP、“两微”等平台加速发挥着各自的效用,多平台融合激活了传媒业态的“一池春水”。在这一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投身内容深耕,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包括好故事在内的优质内容,永远都是差异化竞争中最紧缺的“弹药”,也是媒体传播获得受众青睐的王道。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爆款内容产品的制作生成能力开始向传统媒体“看齐”,网络平台呈现头部化格局,更多优质资源和团队逐渐“流向”网络平台。

随着5G网络的更新迭代,各大媒体也纷纷“转场”。H5、VR/AR、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逐步向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生态融入,通过短、平、快且更为精彩的融媒报道向受众展现技术要素的耀眼光芒。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报刊媒体将在资源、内容、技术等持续创新中真正迈进一大步。毋庸置疑,要以用户为导向,紧扣党媒对内容品质的核心追求,在融合传播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不断创新突破。优质内容作为差异化竞争中最紧缺的“弹药”,必将成为报刊媒体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 冯海青.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EB/OL].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 p-30899089955648.html,2019-09-12.

[2] 唐轶.新闻生产布局合理化与传播渠道全能化[J].新闻战线(上),2021(03):40-41.

[3] 张辛.优化内容供给,构建新影响力——全媒体时代媒体机构融合发展的着力点[J].新闻战线(上),2021(03):45-46.

作者简介:李彤(198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党媒基石正能量
曾参杀猪
论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的三大基石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浅谈互联网“党媒”新闻队伍建设和创新
根本完美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