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合创新

2021-09-10 07:22梁恺维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融合创新新媒体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电视民生新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原本收视率较高的电视民生新闻不可避免地面临收视率下降、受众流失的问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电视民生新闻的突围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电视民生新闻应积极融合新媒体,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途径,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再造电视民生新闻新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197-03

一、引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电视传媒备受挑战和冲击,一批又一批受众被新媒体分流,原本收视率较高的电视民生新闻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收视率下降、受众流失的问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电视民生新闻的突围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媒体融合中,电视民生新闻应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途径,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传播力、影响力。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以央视的新闻改革为肇始,在省级电视台的社会新闻栏目中试验,之后在省市级电视台遍地开花。民生新闻的崛起,不仅凝聚了观众,提升了收视率,带动了广告创收,也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令新闻节目焕然一新。电视民生新闻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拥有较广泛的收视基础。然而,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资讯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推出,相当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流失,电视民生新闻进入瓶颈期。

新媒体凭借互联网新技术与用户建立了强连接,构建了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2个小时,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势如破竹,网络新闻、自媒体新闻和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平台等对电视民生新闻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电视受众严重分流。这些新媒体资讯平台、社交平台的发展影响着用户接收信息的方式、阅读方式、消费场景,以及对优质内容的需求。

传统媒体大力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大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纷纷开设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随着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的出现,主流媒体通过接入平台、构建新媒体矩阵,占领新媒体阵地。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许多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开始迎接新媒体的挑战,根据受众的需求,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寻求突围创新,占领网络主阵地。

三、借助新媒体重建民生新闻核心竞争力

亲和力和平民化表达,关注民生民情,反映民意的特质以及本土化和贴近性的服务功能,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民生新闻与新媒体有着天然的亲近性,两者都因贴近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两者的表达方式都注重亲和力、亲民性,都关注民生民情,反映民意。因此,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有着天然的优势。

民生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性丰富民生新闻的报道手段和方式,丰富报道内容,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与贴近性。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快速传播。传统媒体节目有固定的播出时间,传播时间和空间比较固定,与新媒体相比,时效性比较差,难以满足受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新媒体互动性强,用户可以主动评论和交流。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借助新媒体提高传播速度,加强与观众的联系。

电视民生新闻融合新媒体,可创新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和贴近性,如央视的“走进乡村看小康”,记者采用体验式报道,形式生动活泼。记者王冰冰骑着电动车去乡村,配上网红歌曲“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将网络元素融入节目,增强了节目的亲和力。

优质内容始终是吸引受众的核心要素,要提高民生新闻质量,打造优质内容,重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从新闻内容出发,选择民众关注度高的社会相关信息进行报道,报道与老百姓密切相關的教育、住房以及就业、医疗、环境卫生、社会保险、养老、育儿等新闻,使民生新闻更加民生化,更贴近老百姓。

要借助新媒体继续做好舆论监督,发挥民生新闻的优势,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做好深度报道,做好热点民生新闻的解读,如“短视频+评论”这种媒体融合报道就是一种创新,可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对“短视频+评论”这种新颖的报道方式,央视作了很好的示范。央视新闻每天推出的《主播说联播》,对新闻热点进行短小精悍的点评,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发布,吸引众多用户观看,流量过亿。

四、借助新媒体拓展传播途径,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当今,无论是央媒还是地方媒体,都在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佛山电视台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粤语视频聚合平台“醒目视频”,吸引千万粉丝,流量过亿。全台还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设了300多个账号,粉丝2000多万。佛山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小强热线》依托“醒目视频”平台,在新媒体的探索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佛山电视台的《小强热线》是广东省第一档电视民生栏目,从2003年创办至今,栏目一直以“小强热线,热情不变”为口号,植根本土,关注民生民情,经过18年的深耕,积累了大批热心观众。近年来,《小强热线》按照佛山电视台“大小屏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积极进军新媒体领域,形成电视的“大屏”与移动端的“小屏”互动融合的传播新生态,除了入驻“醒目视频”,在客户端推送节目外,还建立起新媒体矩阵,开设了微博、微信公众号、腾讯企鹅号、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快手号、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这些新媒体号组成的矩阵共拥有300多万粉丝。

《小强热线》在构建新媒体矩阵的过程中,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态势,着重打造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几大短视频号,这也是当前许多电视媒体民生新闻栏目进军新媒体的主攻方向。

(一)开通微信公众号,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服务功能

腾讯有关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微信拥有12亿用户,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3.6亿用户阅读公众号文章。微信公众号作为社会化媒体微传播的典型代表,凭借其裂变式的用户转化率、一触即发的受众到达率、高精度的定向推送路径等优势,成为民众获取信息、表达思想的新兴载体和意识形态交锋的新型场域[1]。许多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都植根微信移动终端,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垂直定向的信息服务对接本地受众服务需求。

微信公众号可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微信公众号可推送新闻。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对新闻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在公众号发布,便于公众观看,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微信公众号也可为观众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微信公众号可在菜单栏下设子菜单,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和互动空间。例如,佛山电视台“小强热线”的公众号开设了“小强互动”“街坊服务”“爱心基金”等子菜单,“小强互动”又包括“新闻报料”“节目互动”,“街坊服务”又包括“疫苗预约”等,增强了节目的互动功能和服务功能。用户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爆料,为节目提供各种新闻信索。

微信公众号为民生新闻栏目搭起了与用户联系的桥梁,打通了其与用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二)入驻短视频平台,开拓新的内容传播渠道

近年兴起的短视频通过与各类平台、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不同于电视、网络直播等视听媒介的传播机制和价值逻辑,在丰富传播内容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传播特色与传播形态[2]。

当下,短视频有近9亿用户,成为互联网内容的新风口,专业媒体进军短视频已成标配。2020年,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业务呈加速发展态势。主流媒体借助短视频的媒介优势,提升了民生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四川广播电视台2019年3月开通了抖音号“四川观察”,到2021年6月,已发布1.2万条视频,拥有27.6亿个赞、4818.1万粉丝,荣登地方新闻类媒体“抖音第一网红”的宝座。

用视频号传播爆款作品、直播重大主题报道也成了朋友圈的“标配”,如抗疫报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宣传等。许多主流媒体的短视频爆款频频出圈,如人民日报的歌曲《少年》MV短视频吸引过亿人观看;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推出的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光影秀、看看新闻发布的《永远跟党走》黄浦江主题光影秀、南方日报南方视频发布的《永远跟党走》广州灯光秀等都吸引了千万人观看。

佛山电视台《小强热线》也入驻了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在运营这些视频号时,依托专业新闻平台权威、专业、深入的内容生产优势,发布大量关注本土民生民情的短视频报道,同时突破传统地域思维,关注并报道大众关注的、其他地方的民生新闻,以互联网时代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生产了许多爆款。例如,在佛山的疫情防控战中,《小强热线》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推送了大量抗疫短视频报道,及时向市民传递疫情防控信息,正确引导网民,引导舆论。2021年5月29日—6月8日这10天内,同时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了100多条短视频,传递全民抗疫的实况以及最新的抗疫动态,满足受众对疫情防控信息的需求,为抗疫硬仗赋能。这些抗疫短视频被大量网民点赞和转发,产生了多条千万级和500万级的爆款,其中2000万级的一条,1000万级的两条,800万级的一条,600万级一条,500万级的5条,400万级的两条,300万级的3条,200万级的5条,100万级的8条。《集结号吹响!佛山医务人员紧急集结,奔赴“疫”线,守护佛山安康》,记录了佛山各医院医务人员紧急集结,奔赴大规模核酸检测抗疫一线的情景,这条视频在视频号收获了1149.4万的播放量、46.9万的点赞量。《致敬守夜人医务人员花式睡姿》这条短视频,记录了在核酸检测现场,连续作战的医务人员完成工作后,就地休息的感人场面,这条视频在视频号收获了2280.4万的播放量、100.7万的点赞量,在抖音则有676.3万的播放量、32.3万的点赞量,在快手有126.4万的播放量、11万的点赞量。《佛山00后护士有担当!被压出连串脓包》,展示了00后護士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鼻子被压出连串脓包的样子,这条视频在抖音播放量达836.2万,点赞量达27.6万。《最浪漫的交接班》,记录了在核酸检测点,一对日夜奋战的警察和医生夫妇,在交接班时才见上一面的瞬间,这条视频在抖音有320万的播放量,在视频号有38.7万的播放量。这些短视频见证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艰辛付出,记录了佛山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感人场景,鼓舞了齐心协力抗疫的佛山人,触动了本地用户的情绪点,引发了用户的共鸣,大家纷纷点赞和转发,引爆了这些短视频。

《小强热线》充分发挥了短视频在抗疫硬仗中快速传播信息、引导舆论、鼓舞人心的作用,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认可,仅10天就新增7万多名粉丝。

《小强热线》发布的社会新闻短视频也不时产生爆款,如批评不文明驾驶行为的《路怒不可取!变道起争执,结果亮了》,在抖音有934.4万的播放量,点赞量为19.2万,在快手有389万的播放量、9.8万的点赞量;批评危险驾驶行为的《路上大摆“s”形结果悲剧了》,在抖音有946.4万的播放量,在快手有1922.1万的播放量,在视频号有99.1万的播放量。

利用新媒体直播民生新闻事件也是民生新闻提高传播力的好途径。佛山《小强热线》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已成为一种常态。例如,针对夏日多起野泳导致的溺死事故,《小强热线》推出直播节目《小强跟着水警去巡逻,喊你:不要再野泳了!》,主持人小强跟着水警乘巡航艇到东平河道巡逻,用喇叭向沿岸的居民介绍野泳的危险,劝说在河里游泳的居民不要野泳,得到了许多观众的点赞。

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DV现场》的抖音号有956.8万粉丝,栏目每天都在抖音号上进行直播,追踪用户关注的新闻事件,如对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晃动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获得了超过41.2万的点赞量,4.5万人转发。

短视频平台上的直播,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提高了用户对栏目的关注度和栏目的传播力,有效促进了新闻传播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办好微博,关注舆情,引导舆论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当前,微博在新媒体领域仍占有一定份额。《微博2020年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用户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90后和00后占比近80%。2020年疫情期间,微博用户日均查看疫情信息161亿次,3.7万个政务微博以及3000多家媒体微博发布权威信息607.6万条,发起疫情直播3万场,观看人次超30亿。社会各界发布了61万条求助微博。2020年微博认证的媒体机构账号数量超过3.8万个,媒体机构全年所发布微博累计转发、评论和点赞超过66.8亿次,总阅读量超过2.4万亿次。

微博的互动性很强,民生新闻栏目可以通过推出一些互动话题,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还可邀请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在微博中发表意见,发挥名人效应,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许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在微博开设了论坛,让公众进行讨论和交流。

微博也可进行新闻事件直播,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DV现场》的微博有111万粉丝,每天发博10多条,阅读量超过10万。其直播的珠海石景山隧道发生透水事故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

佛山电视台的《小强热线》栏目在微博有90多万粉丝,栏目在微博上推送新闻,与受众互动,其发布的社会新闻引发了大量市民的热议。例如,《广东八旬老人坚持作画11年,画作悉数义卖助力慈善》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百姓故事。“背着一个旧布袋,拿着一个画本,头发花白的八旬老人常常出现在中山公园等地,随时随地进行速写,这位老人就是关振旋。为了圆小时候的梦想,他从70岁开始重新拿起画笔,到今年81歲,坚持每天画画已经11年了。现在关伯还准备将自己的手稿原作拿出来义卖,挣到的钱全部捐给慈善事业。”这条新闻和这位老人得到了许多市民的点赞。《佛山街头暴走的鸵鸟有了新家 主人将鸵鸟赠给中山公园饲养》报道了在佛山大道惊现一只巨大鸵鸟,后来有男子连同民警齐齐合力,将鸵鸟追回,许多网友担心鸵鸟的去向。后经禅城区农业农村局和街道、村镇工作人员的宣传引导,鸵鸟主人同意将自己饲养的两只鸵鸟赠送给中山公园饲养,并已经完成赠送交接。《小强热线》在微博推出了这条新闻的系列报道,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与热议,这只鸵鸟也因此成了网红。

五、结语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电视民生新闻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顺势而为,在媒体融合中不断创新,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注重内容与服务,更好地丰富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和形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新平台、新手段还会不断出现。媒体人要不断适应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善用新媒体,借助新媒体提升栏目的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再造电视民生新闻新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冰.微信:打通传统媒体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J].青年记者(中),2020(3):92-98.

[2] 田智辉,解益坤.融媒体时代短视频的传播特色与创新[J].青年记者(下),2019(5):84-85.

作者简介:梁恺维(1986—),男,广东肇庆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融合创新新媒体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