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文化类节目融媒创新路径研究

2021-09-10 07:22张懿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摘要:2021年2月,以河南广播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成功“出圈”为开端,河南广播电视台策划并启动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河南广播电视台坚守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内核,跟紧融媒时代进程,利用好台网融合优势,把握文化传承规律,探寻当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模式。通过传统文化IP资源联动共享,形成融媒大矩阵;通过多屏联动,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圈层突破;通过主动话题设置,积极探索节目短视频传播新路径。

关键词: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目》系列节目;融媒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215-03

2021年4月,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中心在郑州举行《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创享峰会,会议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口,探讨打造“中国节日”IP的融媒创新传播新机遇[1]。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生活消费的方式,数字技术和5G、4K、AR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媒体节目带来了创新空间。面对媒体融合不断加强的趋势,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抓手,认真思考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媒介体验,利用线上线下全网资源,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媒优势,共下一盘棋,在文化节目创新中推动河南广电整体工作破局出圈。

一、坚守文化内核,持续融媒创新

(一)文化类节目创新与融媒齐头并进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河南厚重的文化历史下,有着以共同文化、共同情感价值、共同理想精神连接起来的民众基础。1994年,河南广电根据河南地方戏剧特色,推出河南卫视戏剧品牌栏目《梨园春》。2004年开播的《武林风》和《华豫之门》,以中华武术文化和中国历史文化为内容,打造了河南综艺品牌。到2013年,河南电视台文化类节目开始进行融媒尝试,《汉字英雄》以文化擂台的方式,让观众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互动参与,认识到中华汉字的魅力[2]。《汉字英雄》与视频门户网站爱奇艺进行了台网联动播出,并开发了汉字英雄手机端游戏APP。同年,河南卫视挖掘河南姓氏文化,《知根知底》节目的播出掀起了华夏寻根热潮。

2014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整合旗下主流媒体单位及新媒体公司,组建了大象融媒体集团。2015年大象融媒建立一次采集,多种生成的新闻采集中央厨房,新闻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大象融媒在中央厨房融媒模式的基础上摸索出“新闻岛”模式,为日后进行热点话题设置埋下了伏笔。2017年,河南卫视看准融媒契机,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媒介创新,将打造传统文化特色IP、走青春化受众策略作为文化节目品牌的生长内核[3]。2020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成立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河南电视台在打造系列节目的融媒进程中实现了“融媒体统筹、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的运作模式[4]。河南电视台将电视文艺部和纪录片部进行合并改组,成立了18个导演工作室,工作室制度促活了体制内成员的创作热情[5]。2021年,河南春节晚会采取导演竞聘上岗制,在节目运作上,依托全媒体营销中心工作室,在不同工作室和不同工种团队间进行精准协作。2021年河南春节晚会的成功“出圈”,开启了河南广播电视台文化类节目全面融媒创新之路。

(二)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媒体融合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的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6]。长期以来,传统媒体融合往往局限在单一的传统媒体内增加新媒体部门,传统节目部门和新媒体部门各自生产内容,台网互动只停留在照搬传统媒体的内容上。面对这一问题,河南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优质内容孵化、多渠道信息宣传、全媒体占有的融媒新路子,实现新旧媒体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同下一盘棋,聚力打造中华传统文化IP品牌。河南卫视作为河南老牌传统媒体,一方面扎根本土,延续河南文化类节目的传统文化定位;另一方面利用传统媒体在地性的优势和良好的观众基础,打造优质文化类节目内容,发挥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文化教育功能。大象融媒打破了传统的融媒形态,对其旗下电视、报纸、手机端等多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了融合。各媒介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各取所长,齐心合力在同一话题上进行深度耕作[7]。在融媒宣傳上,大象融媒利用新媒体平台多样性、时效性强,互动好,聚流量的优势,进行传统文化话题延伸,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体验,在传统文化节目品牌的建设和宣传上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共享文化IP,形成传播矩阵

河南广播电视台文化类节目融媒创新不仅体现在利用好各平台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上,还体现在积极主动打造传统文化IP,进行传统文化IP的多方共享联动。河南电视台将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打造成了专业服务政府机关、社会企业以及受众的对外联络合作窗口。2021年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开创了河南广电同河南博物院、河南传统文化景区间的文化热点联动模式,充分利用了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吸引力,共同打造传统文化大IP。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宣传上,河南广播电视台同省外其他各媒体和线上新闻门户网站共享文化IP话题,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了传统文化IP的现象级传播。在节目投放上,联动河南共青团,服务年轻受众群体。

二、守正创新,打造传统文化品牌

(一)把握文化传承规律

好的文化节目离不开其背后的文化内核和节目渗透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把握文化传承规律,坚持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创新文艺表达相结合,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系列节目立足黄河文化,将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融进节目内容,通过构建故事场景叙事,把传统文化的大情怀、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递给观众。2021年河南春节晚会中,《唐宫夜宴》以小人物、大场景、大情怀的文化叙事手法,把现代年轻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唐代女乐官们的生活交叉,让河南博物院中的女乐俑们穿越时空,带领观众欣赏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观赏现存于世界各地的祖国历史名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唐宫夜宴》通过现代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舞台体验,把中华传统文化和人们民族身份的认同感、民族文化自豪感融入节目。《天地之中》用太极武术讲述了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对星空的探索和对航天事业的追求。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巧妙地将太极文化的天人合一、我国古人探索星空的观星台、浑天仪同众人瞩目的中国航天事业相融合,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断探索的精神。《端午奇妙游》的节目《祈》,根据端午节庆传统里人们到水边举行祭祀的中华传统,以黄河传统文化中的洛神为原型,将身着五彩服的洛神飞天形象用艺术视觉审美进行展现,给观众带来了视觉震撼。

(二)创意融合打造优质节目

融媒环境下,服务好用户、打造优质内容,是文化类节目文化品牌形成的关键。《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打破传统节日晚会的节目形式,采取轻量化、片段化、沉浸式的节目设计,将观众观看节目变为电影欣赏体验。2021年河南春节晚会采用广告、电影拍摄技术流程[8],将4K、AR技术运用到节目的制作中,用技术手段将晚会实景和虚拟联动场景相结合,把晚会变成一个个小型的电影故事,观众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叙事中。从《元宵奇妙夜》开始,《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借助河南春节晚会成功的文化IP——“唐宫小姐姐”的IP热度,开启了整体叙事的新模式。《元宵奇妙夜》首次采用无主持人的晚会形式,以穿越时空的陶俑女乐官串联起了河南博物院、《清明上河园》、洛阳名堂和歌舞主会场。《清明奇妙游》首次采用二次元人物串联节目的形式,将“唐小妹”数字化,以新颖的节目形式为观众传达了优秀的河南文化。《端午奇妙游》延续之前的唐宫IP故事系列,将“唐小妹”角色化、个性化、立体化、定制化,让观众为“唐小妹”定名字、选演员。《端午奇妙游》以年轻人喜爱的“网剧+真人秀综艺”的节目形式,用四位“唐小妹”的端午故事引出精心设计的传统文化节目,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热度推向高点,也让河南广电成为传统文化和节目创新的融媒标杆。

三、受众导向,探索高互动模式

(一)多屏联动,突破受众圈层

河南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河南春节晚会开始了从大屏幕到小屏幕的分屏传播尝试。新媒体时代,随着人们生活和媒介使用习惯的改变,移动小屏、碎片化浏览、社交互动化成为融媒的一大方向。《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积极探索多屏互动新模式,利用不同平台的受众定位和优势,助力节目突破地域、年龄、文化圈层,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首先,在首播渠道上,河南春节晚会在河南卫视、大象新闻客户端播出的同时,还选择了河南用户数量大、下沉民众、注重乡土文化传播的快手APP视频直播平台进行晚会同步直播和同步晚会解读。《奇妙元宵夜》在河南卫视、大象新闻客户端联动直播的同时,首次尝试在微博全民社交平台进行同步直播。由于新技术尝试,《清明奇妙游》播出延期,采取了河南广播电视台各频道直播、重播的形式播出,在积累了前作人气的基础上,将流量引回河南卫视和大象客户端。

其次,在视频投放渠道上,《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将节目投放的重点放在了年轻人聚集的新媒体视频平台哔哩哔哩,并通过在河南春晚官方、河南共青团、大象新闻、河南卫视等哔哩哔哩官方账号上同步投放,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到节目的观看和讨论中。其中,河南春节晚会投放哔哩哔哩平台河南春晚官方账号累计播放量719万次,累计互动弹幕12.9万条;《元宵奇妙夜》投放同平台河南共青团方账号累计播放量98万次,累计互动弹幕2.4万条;《清明奇妙游》投放河南春晚官方账号累计播放量156.5万次,累计互动弹幕2万条;《端午奇妙游》投放河南春晚官方账号累计播放量263.4万次,累计互动弹幕3.2万条,并获得14.6万系列追剧订阅量。《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走年轻化受众策略,认真研究受众群体的观看习惯,在投放渠道上采取多屏传播的方式,使受众在节目的观看和互动上更加方便,优化了受众观看体验,使传统文化在节目播出后又进一步突破传播圈层。

(二)设置话题,互动传播

2021年河南春节晚会优质传统文化节目的出圈,将#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等微博话题推上热搜。2021年河南春晚播出期间,由网友热搜、猛犸新闻、微博综艺和微博美学发起的相关话题,让传统文化在节目外持续传播。在主流新媒体的话题引导下,网友们纷纷参与到相关话题的互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唐宫夜宴”这一传统文化IP品牌建立起来。从《元宵奇妙夜》起,《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开始进行微博平台的直播和视频投放,通过网友们的高度话题互动和节目短视频传播。在《端午奇妙游》播放期间,“端午奇妙游”和“中国节日”IP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由网友发起的热搜#河南卫视杀疯了#获得10.6亿次阅读量、20.8万次评论和2.2万人进行话题内容原创参与。《端午奇妙游》播放期间,河南广播电视台主动进行热搜话题设置,在上表统计的9个话题中,有5个话题来自河南广播电视台内部媒体,一个来自新浪,另外两个来自央媒。

《端午奇妙游》节目在内容上,将节目分成多个故事板块,在故事板块中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节目。这样的短视频板块设置有利于节目片段在不同平台进行转发传播,可以增加单个节目内容的受众获取率和曝光率,让出彩的节目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接收。《端午奇妙游》水下舞蹈节目《祈》在短时间内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新华网在新华网微信视频号上转载了河南卫视新浪视频号上的《祈》节目片段,获得19万的点赞量。《祈》诠释了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游鸿,婉若游龙”的传统舞蹈之美,水下飞天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激起了人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舞蹈演员勤奋刻苦的专业精神,体现了当代勤劳、勇敢、肯吃苦、能创新的中国人的精神价值观念。观众在高度的节目互动参与中,实现了民族身份的认同。

四、结语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一方面在于河南广播电视台坚守根本,始终着眼于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对中原文化和黄河文传进行传统文化上的细致深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IP,打造文化节目品牌;另一方面在于河南广播电视台在融媒进程上坚持不断创新,将观众体验放在首位,形成了受众高度参与、高度互动的台网互动模式。《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融媒创新,在为传统文化传播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让河南广播电视台走在了同行媒体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王璐.河南广播电视台打造“中国节日”大IP探寻“节庆经济”新蓝海[EB/OL].大象新闻,https://www.hntv.tv/sehui/article/1/139456068378545 7664?v=1.0,2021-05-18.

[2] 左雪梅.河南卫视构建中原文化品牌的探索及启示[J].当代电视,2015(02):93-94.

[3] 牟燕红.打造传统文化特色IP品牌,不忘追求青春化[J].电视指南,2016(11):44-47.

[4] 大豫热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于2020年正式成立[EB/OL].搜狐新闻,https://www. sohu.com/a/386286412_100124375,2020-04-08.

[5] 王胜昔.“水下洛神”如何从创意变成现实[EB/ OL].光明日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6/22/nw.D110000gmrb_20210622_1-09.htm,2021-06-22.

[6] 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87-90.

[7] 韩云.“大象”起舞:从物理聚合到融合——大象融媒“新闻岛”的实践[J].青年记者,2017(07):26-27.

[8] 陈丽娜,杨玉洁.技术赋能 出彩呈现——技术制作助推河南春晚“出圈”[J].影视制作,2021,27(04):19-24.

作者简介:张懿(1986—),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化傳播、媒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