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些思考

2021-09-10 01:14张宁宁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

摘要:本文在多年教学一线的服装设计课程系统中,通过反思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发现了针对学情和沟通的新思路,从柔性教育入手,改革课程的评判标准,符合中职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服装设计基础;学情分析;沟通新思路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设计方向)专业设计基础工学模块中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服装设计基础概述,服装设计风格分类及特征,点、线、面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等相关理论知识,服装廓形、服装局部及细节等相关设计原理,根据不同服装风格进行服装款式设计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服装款式设计的流程及方法要点;能灵活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服装款式设计;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原理、创作思维方法和设计程序,具备服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能力。实训作品完成后,通过学生上台陈述个人设计作品,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教学过程围绕让学生理解服装理论知识、服装设计师品牌与服装风格特点等。在课程教学中,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提高个人思维素养;根据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要求,设定学生价值目标、取向与准则,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美德等内涵与课程进行融合,引导学生文化观的正确建立,建立民族自豪感与道路自信心,为职业规划与技能掌握打好基础。

1、发现《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现状:效果不佳,作用不大;

在学生大一入校后,经历《素描》《设计构成》等与高考学科比较接近的复习延伸后,所迎来的第一门与专业和职业相关的课程。回想当年自己的心境,也是第一次在这门课中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对未来充满的希冀和企盼。这种经过多年锤炼的基础课程,它们总是这样看似不起眼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授课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个效果的检验,不是仅仅展示在橱窗中的光鲜靓丽的作业,而是指对于后续的下游课程所起的实际作用。比如在上《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等成衣设计课程,甚至是真正真刀实枪做出作品的创意课程《毕业设计》中,我们发现设计的最基本方法与思维方式,学生并没有掌握,还是懵懂而迷茫,期望前序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并没有被理解。显然,授课计划虽然按时按量完成了,但是教学大纲要求的能力学生并没有领会,是练习的作业太少吗?是他们没有认真听讲吗?是老师讲述不透彻不吸引人吗?也许都有,但是解决之道,还是在教师自己身上。

一直以来,后续的高级进阶课程都似乎更被重视,我甚至日常课下都在思考毕业设计中与学生分析如何寻找灵感,建立构思,安排设计。可是后来发现,与其在那么短暂的时间内,对每一个人补课,解释教授怎样设计是非常辛苦和事半功倍的事情,我们应该更关注基础课程,研究基础课程的授课技巧用新的思路设计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

2、新的思路:关于真正地沟通与理解学生需求。

我平时上网关注东西比较杂,常常看到一些关于设计师与其不懂设计的客户、老板、产品经理等沟通问题的调侃,也会会心一笑,理解那种被要求做出“五彩斑斓的黑”的无奈,直到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字播一场关于设计与沟通的演讲,收益非常。演讲者一下子挑明了设计师与其他设计管理者,甚至是设计师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就是缺乏翻译。不是说需要一个专业的人在双方之间沟通,而是设计师除了具备专业技能,更需要这个翻译能力——了解需求,转化成设计语言。听起来很老生常谈,但是这个讲座用一些市场实例表达出了解决的方法,非常可行。我现在也试图用这种思路来理解学生,发现很多“好”学生的学习方法看似非常聪明:她们在上课时候会更多关注非常浅表的实训任务,尤其在基础课开课几分钟后,发现这些知识又不用考试,又在职高听过,索然无味,不如赶紧做作业,赶作业。例如服装分类,不就是衣服裤子裙子这种似乎无用的知识嘛。而对于作业,她们也往往更关注的只是表面的形式:用多大纸,画什么体裁,上不上色,要多少张,什么时候交。有好学者还追着老师要作业范例——以前我都会在备课时候,单独做一个非常详细可操作的分解分析作业的PPT,图文并茂,步骤清晰,形式说明。很有效果,学生交出来的作业整齐划一,工整可爱——曾经我觉得这就是服装行业的真谛——戴着脚镣跳舞,在框架中做创新。但是真正在学习过程中让我体会我忘记了,我面对的是刚刚入校不久,充满思想火花,有着无限可能的年轻人们,我们不能急于给他们规则,而是要教她们更多尝试,如何汲取,如何消化的方法,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成指导行为的思维方式。

在每次的授课當中,我都会尝试调整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实训要求,讲授方式,授课节奏等,想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从学生学习规律出发的授课方式,实用可行,行之有效,使学生兴趣不减,循序渐进。

以下节选自其中一次课的总结:

一、服工1805班学情分析

1、本班学情为生源几乎来自职高,有着扎实的手绘功底,学习风气也非常好。

2、班里很多同学能主动追求更难更好的效果,少数同学相对略弱也不肯掉队,静悄悄的课堂上,包括仅有的几名男生也笔耕不辍,伏案苦练,非常让人感动和宽慰。

面对这样的班级,我总结了经验,对他们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不仅仅对画技和效果有严格要求,同时,软件水平,色彩,款式作品的时尚度,以及最终的排版形式美,甚至到署名的字体,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试图让他们体会到,当认真求是的态度,延伸到作品的每一个层次之后,自然就会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进步的效果,而不是一遍一遍机械地重复自己的舒适区。

二、对于日常辅导,我也尝试鼓励的做法。不像以前,直接批判同学的作品,指出不足之处。而是先由衷地,有细节有针对性的肯定她,再提出可行性意见,让她自己做是否让作品更好的选择。如果是软件绘图,我会亲自示范修改,鼓励他们每次课都多掌握一个小技巧,慢慢就不会惧怕软件。尤其是很多同学认为自己软件用得不好,一定是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很多都没学到,索性不要用。我给他们示范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而是用最基础的工具,做出尽力而为的效果。事实证明,这可以增添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明白,只要有耐心,慢慢就会控制软件,而不是被控制被挫败。刚开始很慢,但是只要体会了步骤和方法,不愁以后不会快捷起来。

这次课程参考湖北美院的考察资料,重点强调了风格的设计以及与其他服装元素的关联。在反复的指导和修改过程中,我和学生都对服装设计的评判标准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但是由于课程革新伊始,没有控制好难度和节奏,最终作业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相信在余下的课程中我会继续总结经验教训,反复斟酌摸索课程的知识难度,找到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

从这次的总结可以看出本次课程,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学风和学生的耐心程度,着重强调了两点要求,反复打磨。一个是细节,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形式上的细节,不仅是服装的细节,更包括搭配,构图,布局,甚至的标题的字体设计,说明文字的字数与排版,连署名的大小与位置我都事无巨细的要求修改,再对学生的原稿,使他们感受到视觉设计中各种元素的综合效用。第二,是软件应用。也算是对前序课程的弥补和强化。

一直以来我们很多课程因为是不同老师在上,所以在衔接上其实是一种考核的形式,也就是后续课程实训内容的設置,对前序课程的课程效果是一种拔高,因为真正的现实是无法保证每个同学能百分之百达到合格标准的,我们没有给予学生消化和运用的时间,说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是一种理想状态。所以当我们在后续课程的考核中按照理想状态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也就会出现本文伊始所提出来的现象:为什么后续课程的教师会觉得基础课程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解决不了问题。其实是我们的一些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违背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就算实训课上一步一步教会学生照猫画虎,但是结课之后没有大量的练习,学生是无法记住很多繁杂的操作,并且灵活运用的,那么就这么妥协了吗?不,我们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但并不是结课后的立刻,马上,而是需要时间,并且是不断地积累的时间,也就是说,基础课程的课程效果,其实是在后续课程中的一次一次应用和拔高中完成的。

这就需要我们课程的设计,内容上需要简约分层,可操作性强,成为活页式操作说明;评价体系则需要更灵活更实际。我相信教师和学生都不是需要那个分数来考核教学效果,作品的完成度,能力所至的收获,才是学生的真心评价。这是基于职业教育中重实训重能力掌握的学情规律而得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宋莉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探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8):7-8.

[2]刘媛.新形势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J].纺织报告,2021,40(03):123-124.

作者简介:张宁宁(1985.09—),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籍贯),本科(学历),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中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浅析
《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说课稿
语文教学设计的催化剂
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三步走”策略
高三下学期词汇复习有效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