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课堂的建构

2021-09-10 16:03蒋禄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蒋禄升

摘要: 《道德与法治》是国家教育部以传统文化、树德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针对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对原有“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它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学生树立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学习做人、融入社会为教学核心的生活化课程。因此,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建构道德与法治生活课堂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36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进而实现真正的教育。《道德与法治》课以其独有的“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鲜明特点,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力求寻找生活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将相关知识真正转化成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怎么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根据经验,紧跟形式,笔者总结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启迪学生的生存智慧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执教者应精心设计和创设生活情境,将教材主题和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感受到的生活情境之中。只有当教学内容转化成为一种生活情境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情感的调动和问题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才具有实际意义。如:我们教研组在设计三年级上册《我心中的“110”》一课时,根据课标要求采用问题导向,联系现实生活预设了“意外发生时,向谁求助?”“他上当了,我来为他想办法”“遇到意外时我该怎办?”“创设防拐骗亲子密码”等合作、探究式的四个学习活动板块,让学生分别进入各个环节创设的情境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学到的技能努力摆脱险情。真实的生活情景促进了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真切地认识生活,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历练学生的创造思维,顺利、高效地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开放的生活课堂,实践道德标准

生活课堂要求教师将生活中鲜活的材料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受文本范围的制约,教学时间不能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教学空间不能局限与课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生活;走进社会,拓宽教学内容,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构建开放的生活化课堂,有着良好的实践效果。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选择生活化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另一方面,生活化案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在生活中体验、摸索中逐渐积累起来,教师必须要利用数字媒体选择更多适宜的教学资源。如:以《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并播放两段段不同家庭教育生活氛围的视频来展开教学,从“简单粗暴”和“和睦相处”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展现家庭教育的实际现状。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心中的父母,有的学生会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用“严格”、“严厉”、“严肃”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父母的形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像“闺蜜”、“朋友”一样,诉说心中的幸福......最后,老师汇总同学们的评价,进行总结。教师要告知学生,父母不管用何种方式,都是爱我们的表现,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视父母的言行,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看自己是否也存在对父母不理解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思辨的过程,要让学生悟其道,明其理。

三、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促进道德的养成

生活的课堂应当把道德学习置身于各种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貌,使课堂也成为教师和学生所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教师教学应从传统的“问答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促进学生道德的养成。课堂教学本质上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对话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民主、平等、沟通、互动的教学对话方式已经成为主流。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除了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同伴对话,我们还必须要关注学生与生活对话,即引导学生在多样的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生活建构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认识,从关注生活的表象发展为认识生活的本质。如执教四年级上册《这些事谁来做》一课时,通过幻灯片出示学生平时做家务的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图片,让学生边看照片边谈自己平时做了哪些家务?教师巧妙设计“做家务展示活动”,为擅长做家务的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再让这些学生说一说自己做家务事的感受及收获,真正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最后,教师通过展示教材“知识窗”中做家务好处多的资料,结合学生的经历和体会归纳出做家务的种种好处,最终让学生明白做家务不但有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态度,还可以提高生活技能,为成年后的生活打下基础,让学生明白应当从小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得到质的提升。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简单的说就是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祖國,爱劳动,遵纪守法,学会做人。课堂上设计生活化内容仅仅是教学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的情境设计、构建开放的课堂、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这一切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存在的,教学内容、重点不能出现偏移,必须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导向。

参考文献

[1]李梦茵.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9(38):138.

[2]王瑞卿.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 2020(33): 36-37.

云南省广南县旧莫乡昔板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