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2)

2021-09-10 22:44熊美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熊美英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见的,用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的途径之一,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习中必须学会并且要逐步提高的综合素养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做到高效化、趣味化阅读,让学生代入更多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98

引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考核标准。有感情地朗读,既需要小学生准确把握朗读文章的基本要义,能够将其中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还要准确应用普通话,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字以及句子、段落的读音和断句的节奏,朗读流利且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准确体现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容易陷入思想误区,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存在片面性。在讲解课文时只要求学生对文本达成正确的思想解读即可,而不要求其能够对文章的情感思想进行反复品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教学内容偏重,一方面,因为在语文课程的方案设置上教学时间分配不均衡,将大量的教学任务归结于教授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上,却忽略了对于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流程的不合理,无意间影响了教师的教学重点,造成对学生能力训练厚此薄彼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教学考核制度的缘故,检验教学成果一般都是通过书面考试来考查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存在对朗读能力进行考查的情况,所以,教师很难建立起对学生朗读技能的重视度。

(二)读形式太老套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让学生单人按照课本进行朗读,学生做着重复性的事情,自然会渐渐消磨动力。因此,教师要对朗读形式合理创新,增加朗读的趣味性,用新颖且丰富的朗读形式,促进朗读顺利进行,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深化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示范引领

马卡连科曾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学生的诵读能否达到我们所预想的效果,教师的范读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记得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执教文言文《活见鬼》一课,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以唱读的方式来演绎。她在进行唱读的时候,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老师读。老师在唱读的过程中,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表情,将文中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看到老师范读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涨了,对学习更期待了。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生不自主地模仿老师的样子来读,全身心地投入读,慢慢与文本产生了共鸣。其实,教师范读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模仿对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它能一下子把学生带进课本的情境中。当学生在全心听读的时候,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韵律美,品味到了文言文的情趣美,还在听读的过程中想象了文言文的画面美。因此,教师示范朗读就是一种“引领”,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其实就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当然,示范朗读也要选择好的时机,一般情况下,我都会选择在孩子们读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说:“让老师也来试试!”

(二)创设情境深层解读文本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无法对书面文本产生共鸣,没有情感层面的互通,自然不能达成优秀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讲解中,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便于其沉浸于文本内容。

例如,在讲到古诗《秋思》时,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作者所讲的思家愁绪,对于诗中简短描述的场景也没能建立联想,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将思想融入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中,更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思想。教师还可以用言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假设其离家读书的场景,发动学生设身处地思量自身情绪,这样从侧面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能够促进学生切实感悟古诗所蕴含的情感,更有利于对文本进行深层地剖析。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的文章分析,情境创设是快速连接学生与作者的有效途径,对于把握朗读节奏来讲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视朗读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學生的朗读欲望,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朗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鼓励的形式增强学生朗读的自信心。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观察,了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态度。

教师可以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如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艺术性的语言或者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如“这声音多么优美啊,你能再给我们朗读一段吗?注意声音要更加雄厚有力”,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专业的指导,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于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不到位的情况,教师也应该耐心指导,最好以鼓励的方式点出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你读得很好,在很多方面都很规范,如果加上自己的感情,效果会更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进行改善和优化,这样的评价从问题入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提升朗读能力。当然,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也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在明确自己优势的同时,了解他人的优点,在心得分享的同时对朗读技巧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结束语

总之,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兴趣为导向,多途径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学会读,乐于读,从而让朗读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工具,助飞他们的语文梦!

参考文献

[1]汪玉凤.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09):157.

[2]张玉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9(23):87+89.

[3]路桂玲.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1):54.

江西省丰城市荷湖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