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参与*合作

2021-09-10 03:16朱晓婷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参与自主

朱晓婷

摘要: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体验、思考和感悟,是其他任何人无法代替的经历。在课堂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和方法总结的全过程,引领学习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再发展成“我会学”,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关键词: 有效学习;自主;参与;合作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果在 50%以上的,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因此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思维, 促进有效学习。以下,是笔者在日常课堂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

学习的内化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对内化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即所言的:兴趣第一,方法第二。数学有别于国学,它是抽象的,许多高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抽象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添加更切合的、与数学相关的常见元素,并指导学生体会抽象知识与生活之间的互联互通,即跳出抽象概念回归形象生动,这种措施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比如在高中数学中,函数概念的教学是高中数学教材上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后一般会得出如下结论:集合A到集合B,符合函数对应的有一对一,多对一,而一对多的对应则不是函数关系,集合A中每一个元素都要找到对应,集合B中可以有元素没有相应的对应。但是这个结论有些长,而且比较枯燥,学生就算当时记住了,很快就会遗忘,难以扎实掌握。教师引导学生把函数概念与生活进行联系,在学生联想归纳的基础上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给出封建婚姻的比喻。设集合A、B里的元素分别是古代女子和男子的代号,则有:女不嫁二夫,一夫可多妻。不能有剩女,却可有剩男。通过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和学习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参与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就是独立思考时才出现的状态。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主动且有效参与其中,教师则要采取启发式教学,留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做到自觉地领悟,而非填鸭式、满堂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因此,需要教师下放自己的话语权,课堂中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达到教与学和谐共振的最佳效益。

例如在《圆的标准方程》的课堂练习中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练习1.若圆心A为(2,-3),点M1(5,1)在该圆上,试写出圆A的方程。

变式1.己知圆心为A的圆,经过点M1(5,1),M2(7,-3),试试看,能否写出圆A的方程。(无法求解)

变式1.己知圆心为A的圆,经过点M1(5,1),M2(7,-3)_________________,求圆A的方程。

变式1’己知圆心为A的圆,经过点M1(5,1),M2(7,-3)和M3(2,-8),求圆A的方程。

变式2.己知圆心为A的圆,经过点M1(5,1),M2(7,-3)且圆心在直线l:x-y+1=0上,求圆A的方程。

通过练习1的求解,学生能初步掌握求解圆方程的方法,但若教学模式总是先是练习的叠加再是教师方法总结,学生在课堂中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主动的参与实践。若教师在练习1之后,将圆心这个条件换成圆上其它一点,即给出缺少条件的变式1,会调动学生兴趣,思考怎样增加条件让题目可解,引导学生思考确定圆方程的本质。学生一般容易想到增加圆上第三个点的条件引出变式1’,对于变式1’的解题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方程和数形结合两个角度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变式1增加的条件可以变成圆心所在的直线方程,引出变式2。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只有动口、动手、又动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出真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有“问题”的情境,学生能亲身参与完善题目条件的过程,引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巩固和应用知识。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三、预设导学任务,促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大力提倡一种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是教学方式革新的重要手段。但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人人都有事做,并在做事中获得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能充分质疑并探究所学问题,彼此之间互相促进、相互提高,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数学水平。

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上,教师应积极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如预设导学任务,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互助交流、探索发现、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以及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

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中,椭圆的画法蕴含了椭圆的定义和方程所满足的关系式,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准备材料( 一根绳子,2枚图钉,一支铅笔,一张A4纸),请学生两个人合作并思考利用上述材料能画出什么曲线。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想到画圆。教师追问:“如果把绳子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两处,又能画出什么样的曲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两两合作、动手实验,体会了椭圆的形成过程,为得出椭圆定义和方程埋下伏笔。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不仅是“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學,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敢于进行课堂教学变革、勤于思考,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有意识、有方法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全苗.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9

[2]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2007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参与自主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