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临床协作分析

2021-09-10 07:22王倩张孝平赵红敏李娟
医学前沿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王倩 张孝平 赵红敏 李娟

摘要:目的:研究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临床协作情况。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诊1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未开展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期间,研究组则为开展后;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率,抢救成功率,及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为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可降低临床经阴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儿产科医护人员协助、配合度更高,抢救率也提高。

关键词:产科助产士;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较复杂,经阴道分娩由于产妇的配合度等较差等原因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在娩出后1分钟发生无法自主呼吸、呼吸抑制等情况,对患儿各器官均会造成损伤,常见的如脑瘫、智力障碍等。因此不断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是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产科与儿科在新生儿护理方面已经共同协作,相关指南也提出加强产儿科医生合作,共同保障新生儿安全。本文主要研究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临床协作情况,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诊1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時间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诊1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每组550例;对照组胎龄37周-42周,平均(39.11±0.29)周;男性294例,女性256例。研究组胎龄37周-42周,平均(39.11±0.29)周;男性298例,女性2526例。两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均为单胎妊娠,符合阴道分娩指征。

1.2方法

对照组为未开展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期间,

研究组为开展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组间新生儿窒息复苏小组,包括产科医师,助产士,护士长,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共42名成员。组员对以往临床病例进行提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抢救设备等讨论更符合自身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定科学合理流程及手段。

采用情景模拟,将上述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培训主要包括产科和儿科在产前联合查房,对产妇的情况、胎儿的情况详细了解,明确职责。分娩时,儿科医护人员也提前进入产房,产科助产士、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分娩,尽可能缩短产程。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儿科医生立即行 ABCDE 复苏程序。在产科、儿科与之相关医生和助产士讲解气管插管技术,让其重复练习,直到彻底掌握为止;对与相关医生和助产士进行全面培训,使其对复苏理论和相关操作过程可以熟练掌握。

1.3观察指标

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率,抢救成功率比较,新生儿诊断标准采用Apgar评分,判断复苏结果:复苏成功,8分及以上为正常(复苏成功);复苏失败,7分及以下为室息、0分为死亡。

两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4.0,完成数据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

研究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为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新生儿窒息由于缺血缺氧对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造成影响,容易造成新生儿残疾。与新生儿的主要接触者有产科护士,助产士,儿科医护人员,因此对此类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7 年,美国儿科学会( AAP) 和美国心脏协会 ( AHA) 创立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 ( NRP) ,其目的和使命为在全球范围内培训更多的窒息复苏人员,确保每个出生现场至少具有一名接受过专业窒息复苏技能培训的人员。我国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的相关培训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儿产科的医护协作方面的开展可查到的内容更少。一般现象多为产科在新生儿窒息方面的抢救内容较多。本次研究中,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通过对产科、儿科相关人员讲解复苏知识,规范操作技能;并通过现场演练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改变了以往机械式的执行医嘱和经验观察护理模式。通过产儿科协作,做好新生儿窒息的预防,一旦发生窒息后,相互协作,配合度更高,有效的窒息复苏技术,打开患者的呼吸通路,使患儿体内可以有足够的氧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为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可降低临床经阴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儿产科医护人员协助、配合度更高,抢救率也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朝利.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多科室协作在复苏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5):892-894.

[2]商彩霞.产科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临床模式研究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02):5-6.

猜你喜欢
新生儿窒息
复合辅酶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对专科医生基地学员培训的效果评价
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窒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
新生儿窒息延迟断脐的临床探析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和复苏抢救的体会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电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62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