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就业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2021-09-10 20:43李锐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培训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和相关激励政策,高校也积极配合,不断寻求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的强弱是影响能否顺利就业的根本原因,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才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基于现代信息化企业需求角度,与高校一同发挥协同效应,通过开展就业培训,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满足大学生职前培训需求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毕业前的临时培训。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就业培训时只针对毕业生,由于没有做好之前的就业培训工作,导致大学生们面临就业难、就业迷茫的问题,只进行形式上的培训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们就业的基本需求。

第二,就业指导缺乏内容。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培训时,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只是为大学生们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通过短期培训来提高大学生们的就业技巧,远远不能真正保障大学生们在职场上站稳脚跟,过于简单的就业培训远远无法达到真实的效果。

第三,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低。首先,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到位,找工作时不能很好的确定自己的位置。其次,自身的素质较低,缺少相关经验,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第四,在就业地区、部门的选择上失衡。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愿意去大城市工作,这就造成了择业方面的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在毕业后更加希望得到稳定的工作,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都成了大学生就业扎堆的地方,由于人员众多,这些部门也在不断提升选择的标准,这就更大了就业的难度。

二、大学生就业培训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现在毕业的大学生整体质量与以前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毕业总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增长缓慢,大学生就业不稳定必将引起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培训,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中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科研单位都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需要用人单位与高校达成共识。因此,大学生就业培训势在必行。

从企业的角度看,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用人单位的条件与标准,应让更多的毕业生通过就业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力。

从高校层面来看,毕业生就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该校的招生规模、办学水平、专业设置调整、办学水平评估等,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与美誉度。

从大学生本身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就大学生自身来说,也迫切希望通过大学生就业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能力,以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培训的现代技术应用

(一)深化校企合作,实施企业技术有效对接

学校培养的人才需要符合社会的标准,企业需要学校培养适合自己的员工。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要充分吸纳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切实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实行“订单培养”或者开设“冠名班”等,实现校企合作育人。也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校授课,重点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也可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参与研发技术。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见习或实践,有利于企业和人才之间双向选择。

(二)重新审视自我,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高校要通过医道大讲堂、优秀毕业生交流会、职业教育等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要结合自身实际包括性格特点、能力、专业水平、兴趣爱好、择业观、价值观等,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可以开设就业心理咨询专线,每周有一天对就业学生进行专门咨询与辅导。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正视挫折。

(三)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增加就业指导的信息化技术统计

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国家的最新政策与精神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实用。课程设置中包括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就业政策的指导,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的引导,择业方法和求职技巧的实训。

(四)对接企业,提前进行综合培训

很多企业对于新招入的大学生,都会进行二次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培训和实践两大块,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沟通技巧、团队建设、积极心态、职业礼仪等;实践的内容主要是到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或车间进行工作实习,一般每个部门都会指定人员对新进大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

(五)加强信息化运行,战略联盟型培训运作模式

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并得到大学、政府支持的第三方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能力培训体系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指导职业能力培训体系的补充。第三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学习”与“实践就业”系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型企业、高校,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协同效益越大。企业可以要求开发课程,共享优秀老师,学生可以学到高校所不能够提供的企业知识,还可直接到企业里参加实践。总之,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要不断研究新方法,开拓就業工作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邵丹.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类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13.

[2]张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探究[J].经济社会研究,2011(2).

[3]李翠霞,黎雨苗.有效开展模拟面试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J].社会研究,2015(4).

[4]刘闯.《从企业人才培训看大学生就业培训问题》.教育探索,2014 年第 5 期,第 57 页.

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理工科基础实验中的应用(GH19083)

作者简介:李锐(1979.07-),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会议·培训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