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音乐到底能不能叫现场

2021-09-10 07:22涛子
乐器 2021年1期
关键词:乐手程式乐团

涛子

怎么来理解程式音乐这个词呢?程式这个词最早来自于计算机,是说一个提前被编辑或者提前被设计好的一个或多个指令,需要的时候一触即发。

那么程式音乐最早让我们能想到的是什么?在我的印象里,最早以这种形式出现在老百姓身边的可能就是当年风靡一时,家家户户都拥有的卡啦OK吧。

西方流行音乐进入中国比较晚,过去在我们的认知里,现场的音乐演出大部分都还是晚会形式的放伴奏独唱、男女对唱,或者合唱,最多也就是边跳边唱,这便是我开头所说的程式音乐。

后来崔健等老一辈摇滚人的出现,给我们的音乐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形式,那就是以乐队的形式演出,表演者不光是把所要表达的意境唱出来,还要用手里的乐器为其伴奏,来更好地体现创作者的情绪反应,这样的音乐来得更直接、更凶猛、更好懂,所以很快,以乐队形式进行表演风靡了大江南北。

再后来,大量的西方音乐进入中国,我们能够听到更多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元素,传统意义上的吉他、贝斯、鼓、键盘这四大件所制造出来的音乐已经不能满足普通听众对音乐的听觉要求了,于是更多的演出形式就出现在了舞台上。

我们经常在国外的视频或者音乐节上看到的一些大编制的乐队演出,比如乐队加弦乐团,乐队加管乐团,乐队和其他原生态乐器的演奏合作表演,给听众一种极大的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加丰富了音乐性,也更能自由地被创作者尽情展现自己的音乐张力……但是到了国内,由于我们对现代音乐的起步比较晚,市场、资金、各方面的配合问题,导致我们无法保证每次演出的表演阵容都能达到我们内心所预期的那样,于是,程式这个行为就开始应用到了乐队里来。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program。

历年中国的各大音乐乐器展会,一些大品牌大厂商为了展示自己的最新一代产品所搭建的舞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播放program形式的身影,比如一些日本欧美的吉他大师为某代言品牌的设备做演唱演奏的展示,但是因为生活在异地的原因无法把乐队带来,于是就用电子设备来播放程式音乐来进行演奏,这就是program,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播放伴奏弹solo,这样不但能节省人员上的成本,还能做到很多人无法完成的声音的制作播放,而且还能保证节奏等各方面的稳定,这么好?为什么不呢?

program的播放其实也是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演变过程。

最早的一些演奏乐手或是乐队,会提前把人员不整或一些现有人员无法完成的音乐部分提前录制成音频轨道,保存在硬盘录音机里,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MP3播放器,然后到现场的时候把MP3链接到现场调音台的一路输出上,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放伴奏弹solo”。后来,随着演出音响外扩设备的越来越优质,乐手们对音乐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听众也开始挑剔起来的时候,普通的MP3已经无法满足乐手们的演奏了,于是MAC便慢慢出现在了各种演出舞台上。我们先姑且不去讨论为什么乐手们都喜欢用苹果电脑来播放program这个话题,单说電脑在舞台上的出现,就是一个演出的进步,它可以把提前录制好的音频文件分轨放进电脑,完成每一个要播放的声部的单独控制,这样不但能提升现场因为设备问题所导致的音量配比问题,也能更好地进行效果的单独控制。

再后来,乐手们发现电脑也不是最优的选择,因为电脑会出现硬盘由于舞台的低音震动而停止工作导致死机的故障,或者由于天气原因,电脑处理器导致卡帧的情况出现,试想一下,乐手们正在尽情演奏自己的音乐,突然伴奏没了,再或者突然的卡帧会让原本的节奏乱成一锅粥……这是多么大的舞台事故。

痛定思痛,各大音频厂商在集合了很多舞台演奏需要的基础上,最终推出了一些播放program的硬件设备,他们完美地解决以上设备由于场地的不可控带来的各种事故的出现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Cymatic Audio厂牌的uTrack 24等设备,已经活跃在了国内外的演出舞台上。

那么,播放program这种行为到底是不是我们所说的“放伴奏”呢?“放伴奏”还能叫现场吗?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的一件事情就是,音乐现场播放program,绝不是假唱或者假弹,这是有非常本质的区别的。

假唱,我百度了一下定义,假唱也叫做夹口型、对口型,香港称咪嘴,指歌手于现场表演时播放预录歌曲,并以实际上未发声的唇型配合。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假唱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的行为。

那么一些人就会问,乐队播放program不也是一样的吗?虽然可能不会涉及唱,但是,乐手的演奏、和声也是会有的,并且完全适用于“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的行为”,只是换了个好听的词而已。

播放program和假唱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想要表达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假唱是演唱者、演奏者以欺骗观众的形式来完成怕出错的表演,而播放program的目的是由于希望在一些人员、经费不可控的因素里,为了让音乐能达到更丰富的表现,不得不把一些声部提前录制好,最关键的是,播放是为了配合真实的演奏,同步进行。

如今,program已经存在于各个乐队各个演出团体里,大家似乎对此习以为常,但也有一些执拗的艺人认为这样的音乐并不纯粹,看现场表演不就是看音乐人娴熟的技艺所表现出的现场氛围吗?这里面的争执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个人认为,这里面最好还是一个比例问题,如果一个乐团的现场演出,他们表现的某一首作品里需要一个手风琴,或者一点氛围音乐,这个声音只是占了主体音乐的一小部分,那么,其实也没有必要完全那么较真,毕竟为了一首歌多请一个人或者多配置一些设备也会存在经费和现场的调节问题,如果偶尔为之,大可不必大惊小怪。但只有你这个主唱和你的吉他手,你的音乐又想表现的极其丰富,你去现场又不会去雇佣更多的乐手为你的音乐做伴奏,两个人发出的动静不但有了整个乐队的编配发声,还加了更多的音乐成分,甚至是管弦乐……那在我看来这无异于和卡啦OK一样的行为,自娱自乐可以,你为什么要演出呢?

《乐队的夏天》第一季里的某偶像乐团摆姿势的纯program的播放演出,最后也并没有被大众买账,所以,无论播放程式音乐到底能不能叫现场,合理使用program可能确实是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的学问,回归音乐本质,回归现场,需要我们更多地去理解去探讨。

猜你喜欢
乐手程式乐团
学术写作程式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论民乐合奏中指挥对乐手的纵向听觉培养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舞台迷宫
地铁中的乐手
广汽传祺增程式电动车型首发
戏曲音乐的“程式”再思考
别开生面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