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现语文教学本质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21-09-10 22:17杨云雄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杨云雄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从而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凸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本质;学科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语文教学的功利心理过重,片面追求高分数或为一时的掌声、赞誉,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兴趣、习惯的培养,淡化了“原生态”的语文教学,使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应淡化语文课堂的功利心理,凸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

一、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淡化语文课堂的功利心理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分数指挥棒的驱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几乎都是以语文知识传授为目的,无以复加的复制、繁琐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只见分数不见学生,只见知识不见育人,语文学科特殊的育人功能严重缺失。难怪出现无穷无尽的高分低能的“人才”。其实,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甚至包括师生间的互动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缺少了“育”,缺少了熏陶、感染、浸润、激励,缺少了对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缺少了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要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淡化、摈弃语文教学中浓重的功利心理,认清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认真体会和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要认为“语文课只是语文课而已,它上演的是阳春白雪,是与生活毫不相干的故事,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不能教”,恰恰相反,我们应依托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课程贴近社会,走进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语文课堂知识切实转化为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探究、创新意识

1、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革命家立身处世的生活经验总结,它是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对社会的忠告。它经过了时间的筛选,精彩、凝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教师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置于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使学生以愉快欢乐的情绪进行学习。

2、经典故事。围绕故事展开教学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避免僵硬化教学,既创造性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图片漫画。插图将图画和文本联系在一起,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丰富了教材,借助它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材;漫画则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利用这“特殊的艺术语言”之花(插图)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万紫千红”之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创作相关的漫画,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使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可谓一举多得。

三、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文字功底

1、从“字”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扎扎实实、规规矩矩。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进行具有指导性的范读、板书之外,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字”的训练。同时,在字的理解上,要请学生将这个字带到句中去进行理解,去体会作者的独特匠心。比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弶字结合句子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从“词”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厚积薄发、求新求进。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背诵名篇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的诵读和记忆。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很多佳词丽句在走马观花的浏览中被忽略了。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好词语、好句子,通过自己准备的笔记本随时进行收集的好习惯。收集来之后,反复进行诵读、体会,在作文的时候尝试着运用这些新结识的“词语伙伴”、“句式伙伴”,不断提高自己作文描写的精确程度,增加自己作文的亮点。

3、从“句”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多重练习、脱口而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句”犹如一个个组装好的零部件,只要胸有主旨,那一个个零部件就如同服从命令的士兵,鱼贯而入,组合成为一个个整齐而富有生气的段落,组合成为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

四、学会比照,让文本与现实相结合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语文。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语文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景,结合教材内容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比如教学“金”字时,有学生说:“老师,我是这样记的,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王’多两点,利用熟字记新字。”立刻又有学生说:“老师,我名字里就有这个‘金’字,我就记住了。”“可以……”我的话还没说完,就又有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一个人,本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这是我家长告诉我的。”看!学生不同,他们的生活实际不同,记字的方法也不同。因此,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就要学会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语文,真正落实生活语文。

五、养成良好语文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养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程目标”一节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教是为了不教”,小学的教学重在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读书批注的习惯,背诵摘录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思考提问的习惯,认真写作的习惯等,以使学生最终能独立的去学习语文。就拿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来说,是否善于使用工具书是一个人自学能力强弱的主要体现,在语文学习中这一习惯尤其重要。习惯于使用各类字典、词典,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求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没有养成这一良好习惯的学生大多缺少主动学习意识,而表现为被动接受甚至是被强迫接受知识,因而大大影响学习效果。我现在要求学生每节语文课前就必须把字典摆放到课桌上,这样便于需要时及时使用,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习惯,这对语文学习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又如学生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既是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又是語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就是预习。预习习惯的养成,将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在全国统编教材推行、使用的今天,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语文学科,以学生为本,注重素养落地。让语文课堂因需而设,因生而动,因律而美,逐步实现由“教书”到“育人”的过渡,走向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设计开发者的转变,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大理州祥云县祥城镇城南社区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