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2021-09-12 19:51李海莹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角色定位积极心理学

李海莹

摘要:近几年来,在积极心理学的倡导与影响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经历着积极而有益的调整。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心理教师的提出不同以往的要求,需要根据积极心理学指导,心理教师在角色上积极适应且适时调整。积极心理学主张教师应当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德育工作的倡导人、学习方法的指导人和职业规划的引路人、最终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提升心理素质、发展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探讨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定位不清的问题;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中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影响;解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心理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44;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8-0098-02

0引言

中小学心理教师一般都受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以及其他与学生交流的机构中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实践研究学生教育中心理的影响情况,例如,研究情绪作用和社会对个体的影响等问题,通过自身心理学研究优化教育设计、教育管理并提供学校心理服务,以此帮助学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多年来,在我国教学领域,不管是教育实践中还是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角色定位和教育职责都有着不同的认识。

1中小学心理教师定位不清的问题

1.1从实践层面看待中小学教师定位不清的问题

我国心理教师从心理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研究层面都有着一定的角色定位不清问题。从教育实践层面来看,心理教师的定位模糊、有时甚至有些尴尬和角色冲突的情况,这个问题在学校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具体来说容易出现以下的模糊不清情况,班级管理者与心理教师之间,德育教师与心理教师之间,任课教师与心理教师之间。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他们之间有些是错位的,有些是越位的,有些是教学宣传不够的。在教育现场,心理教师应当首先树立角色意识,寻找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尽量做到主动承担自己职责,不越位,少错位,一切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出发点。

1.2从研究层面看待中小学教师定位不清的问题

一般从研究层面看,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目标是成为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的协助人、学生内心平衡与身心健康的心理学指导员、心理与精神方面守护者。从研究角度看,中小学心理教师首先自己应当是心理成熟者和人格健全的个体,是各类社会倡导行为示范者,同时又是心理和谐的个体以及可以接受他人个性的个体。从这些定义来看,心理教师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普通正常人[1]。然后由于心理教育在我国的缺乏,他人对心理教师的看法存在一定的误区,不仅是学生甚至有些家长对心理教师也有着过高的要求,认为心理教师可以解决各类学生各类问题,成为一个完人。在案例分析与研究中会发现,这些错误的认知不但会影响心理教师得到的考核评价,也会影响其专业技术的发挥,还些将使得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遇到阻碍,从而延缓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2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影响

2.1积极心理学的引入

心理学有着长期的发展史,人们对于心理的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止。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较为年轻的一门分支,它以2000年1月发表的塞利格曼和希斯赞特米哈伊的著名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研究人的幸福心理状态、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对人的发展作用,并且研究如何利用心理学中的积极品质提升人类的健康状态和幸福感。其最终的目标是弄清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体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力量的心理学学科。积极心理学破除了原来心理治疗和心理学教育中强调学生疾病判断与治疗的方向,凸显了个体心理状态中积极力量的使用,认为心理教育不只是要纠正或治疗心理问题,而是运用心理积极因素构建积极健康、向上阳光的个体,并帮助个体活动内心安宁与幸福[2]。

2.2积极心理学对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让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方向有了调整,为心理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心理学视角。长久以来,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作为心理咨询人员较为重视对心理疾病的识别与诊断,以及主要面向学生的心理问题咨询和辅导。在教育现场,心理教师的工作重点较为关注那些有学习与心理问题的学生,而不重视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学习性与发展性个体的集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环境和健康心理氛围。在积极心理学引导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始在工作中传统心理学理念与取向造成的教育不利影响。具体来说,包括教育目标的单向性、心理教育内容单调、心理教育形式固定,最终开始从心理教育实践中转向积极心理学取向。在积极心理学影响心理教育的大背景下,心理教师在角色定位上也进行了转变,以此更有效地支持学生自主解决自身问题、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树立学生优秀品质、完善学生人格,持续提高心理教育的心理学特性和心理学效用。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3.1积極心理学视角下,心理教师自我定位的转变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心理教师逐步从过去的心理问题解决专家转变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引导者。在教育中坚守以往“发展”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让心理教师变为心理健康的守护人、德育工作的倡导人、学习方法的指导人和职业规划的引路人。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围绕学生的价值观也更加多元化,这些都使得可以左右学生的心理因素变得更为复杂。心理教师按传统理念作为问题解决专家主导心理辅导的职业方向受到了重大的挑战。在传统心理学指导下,心理教师通常把关注点放在存有缺陷的学生,这些部分学生的需求就容易被放大,过多的关注与不得当的心理行为训练容易将有需要的学生推向更远处。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心积极力量与资源来完成需要起到“改变”学生的心理辅导目的。

例如,在实际学习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理教师主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既重视学生各项的权利,不强迫学生开展咨询,又关注少数问题学生,更运用新团体咨询技术注重学生全体。心理教师作为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人,心理课程的活动安排、内容选择、主题设计以及对个别学生的专门咨询都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运用团体的积极性引导问题学生的行为纠正。这样的做法在可以有效帮助全体学生共同成长,并化解问题学生的转变阻碍[3]。

3.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对心理教师的认知转变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在心理教师一个阶段的努力下,学生会改变对心理教师的认知从单纯的咨询老师和心理任课老师转变为将心理教师工作看作学习方法指导、知心信赖好友、行为规范示范。积极心理学主张每个个体都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心理教师应当保持对学生的信心,保持对学生开放与信任。从学生发展来看,心理健康是动态平衡的,大部分数学生基本属于平均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对于心理状态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心理教师需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心理学策略对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活动等工作中都可以参照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改变。

例如,心理教师在开展主题团队心理活动时,可以主动寻找与主题有关的各类图片和视频作为心理活动开展的依据,也可以尽量挖掘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心理特质,以此可以引更多学生投入。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心理教师的指引下可以获得更多有益的启发和改变。在类似的活动中,心理教师与学生形成共同提一起探讨行之有效的心理成长策略。同时,由于这些策略不是心理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总结自己经验中的成功方法和策略,所以心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具有的积极能量,并且将这类积极品质迁移和应用到当下和未来的问题情境之中。

4结语

由此可见,心理教师在传统心理学指导明显不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大价值和作用。心理教师需要在日常交往、心理学习活动中和校园生活中利用各种心理教育机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以,在积极心理学中各类与学生有关联的教育情境因素都可以作为心理教师开展教育元素。积极心理学主张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成长系统,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孤立的。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教师的角色正在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变革,其功能和职责需要针对当今学生特点进行调整,除了日常的正常推进的心理专题教育、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团体心理之外,心理教师还应当尝试延伸拓展。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吴洪健,张玲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6):115-118.

[2]颜刚威,林满,陈佩珊,等.积极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11-115.

[3]韦小小,余欣欣.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模式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J].教育观察,2019,8(21):49-51.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角色定位积极心理学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