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9-12 10:06孙宗丽
课外语文·上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衍生了无数的传统文化。随着文明进程的推进,中华民族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消亡。而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担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同时也应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作用。而高中语文这一学科,融入了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唤醒学生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2-046-02

【本文著录格式】孙宗丽.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21,20(22):46-47.

引言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语文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为语文这门学科注入灵魂。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到不能让其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且传统文化对培育人才及促进社会发展都有深远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及各教学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是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将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能够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具体的认知,更真切地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将其实践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发展塑造的一个重要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对万事万物的认知,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日后也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更加健全人格的人。

(二)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學生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语文表达技巧与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也并不是培养迎合应试教育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的文学技能上,更应立足于提升学生对文学的认知。而传统文化则可提供很好的途径。高中语文的学习包含丰富的小说、诗词、戏曲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不少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讲解《离骚》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端午节的由来向学生讲解屈原生平,向学生传递屈原高洁的美好品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中出现的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深层含义。讲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以体会词人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倡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唤醒学生这一意识,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为这一理想努力。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

传统文化由于其与当今的时间差异性,导致很多语言理解起来晦涩难懂,而教师很多时候为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往往仅停留在表面的生字或古今异义来讲授,并未真正融入传统文化来讲解。因此学生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再者由于教师个人文学储备匮乏的原因,在讲授时只能为学生解答生字、古词今义的问题,并不能更深层次地为学生讲解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时代背景造成的原因,无法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就丧失了一个渗透传统文化的机会。在讲授时,教师也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局限性、抽象性。如进行《琵琶行》的教学时,这一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文字描述很抽象,只有让学生真切地听到琵琶不同琴弦的演奏声音,学生才能够理解作者的比喻有多贴切,学生才能够认识到我国古乐器的精妙及演奏者的技艺高超之处,才能使语文教学触及学生心灵,从而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

(二)外部因素制约学生深度接触传统文化

市面上各个品牌、各个出版社出版的与语文教材配套的工具书数不胜数,而学生往往也很依赖这些工具书,一遇到不理解的就翻阅工具书查看,而工具书只能提供一般性的参考意见,只能够提供简单的拼音注释、词语翻译等。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靠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根本无法学习到。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固化,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也没有时间精力去了解传统文化。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教师也把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提高考试分数上,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跳过一些拓展延伸内容的讲解,不重视传统文化的讲解及渗透。而学生又由于课业压力,缺少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无法接触传统文化,更别谈从平时的课业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了。

三、使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加强渗透的可行性措施

(一)教材结合实际,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就要对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由于课文是古文,学生理解起来不易,教师更应丰富课堂内容,借助多媒体,如播放影视片段、音乐等,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这一片段时,其中对王熙凤的描述“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就可播放影视片段中王熙凤初次出场的片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影视片段中直观的人物表演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封建社会地位尊卑、时代特征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延伸课堂知识,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性

当今社会,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网络上也有海量的信息可供教师浏览,并运用于教学中。例如前段时间网络上大火的戴建业教授,运用生动诙谐的语言讲解古诗词,台下学生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将教授讲课视频传至网络上,赢得了很多的点赞、转发量,这就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传统文化,激发了大众的兴趣。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也可延伸课堂内容,将流传至今的古代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变迁的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读促学,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教师在教授课文时,一些赋予了作者强烈个人情感的作品需要真正地朗读出来,才能够感受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因此在讲解此类文学作品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开口朗读出来,在朗读中体味作者情感,使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情感氛围中,从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讲解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就要靠朗读断句、把握语气等,来理解词人的“凄凄惨惨戚戚”,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朗读中,置身于词人的情感圈之内。这样还能够感染每一位同学,使大家都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氛围熏陶之中,这样使得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文学中的传统文化

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因此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也是不行的,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应该鼓励、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传统文化,學生自主探究所收获到的知识能更好地内化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网络课程、纪录片、书籍等等,让学生不只在课堂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课外休息时,也以自身兴趣为导向去浏览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久而久之,课堂内外相结合,学生的兴趣增加,语文素养也逐渐提升,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会渗透进学生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进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为有丰厚文学涵养的人,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周燕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J].文学教育(上),2020(11).

[2]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3]马洪翠.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

作者简介:孙宗丽,女,1976年生,山东费县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